大宗商品价格上行 专家:顺周期类资产值得关注
针对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专家认为,2021年是全球经济发展关键年,大宗商品供求格局可能趋紧,通胀上行风险值得讨论,但大宗商品涨价幅度预计可控。同时,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情况下,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并配置顺周期资产,包括海运、造船以及大宗商品的矿山、能源等资产。
“最近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带动饲料出厂价格有一定上涨。”湖北省黄冈新希望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杨力的话,代表了很多企业对今年大宗商品涨价的最直观感受。
今年以来,玉米、大豆、饲料、铜、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12月份第一周(11月30日至12月6日),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为154.11点,比年初上涨1.7点,涨幅1.1%。钢铁、矿产、有色金属、橡胶等9大类商品中的7类较年初平均上涨逾5%,涨幅最高的是矿产价格,较年初上涨32.6%。
多因素推动大宗商品涨价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从宏观层面看,新冠疫苗研发成功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利好,大宗商品需求量增加;从货币层面看,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央行“放水”催生资产泡沫,目前美股屡创新高,大宗商品受到资本追捧。
中银证券分析师张晓娇表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2020年即将收官,市场关注转向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反弹,全球经济稳步复苏有望带动大宗商品需求回暖;二是虽然新冠疫苗面世形成利好,但在大规模接种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在中长期持续,同时市场预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将适度加大财政政策刺激力度,有利于经济和投资回暖;三是随着经济回暖和投资预期上升,预计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通胀将有所回升,为大宗商品提价营造了较好环境;四是在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力度加大的情况下,美元指数可能趋弱,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间接影响。
此外,国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素也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诱因。财信证券分析师张鹏表示,2015年11月份以来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通过供给端的收缩和需求侧的库存周期推动,带动了煤炭、钢铁及电解铝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涨价对通胀影响有限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华泰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张继强认为,2021年是全球经济发展关键年,大宗商品供求格局可能趋紧,通胀上行风险值得讨论。但大宗商品涨价的幅度预计可控。首先,2021年国内陆产与基建投资力度可能收敛,压制国内定价的黑色系与非金属矿物表现;其次,原油供给有弹性,从不同地区原油生产成本线看,当油价恢复到每桶50美元以上,全球产能可能较快恢复,压制油价上涨动力;最后,有色金属产能已在有序修复,2021年供求有望改善。
天风证券分析师宋雪涛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未必会形成狭义上的通货膨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原油、有色金属、黄金等大宗商品经历了一轮上涨行情,但对比当时的经济基本面,这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缺乏形成通胀的基础。目前我国处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阶段,与过去重视传统基建投资相比,现阶段更加强调短期纾困和中长期技术投资,加杠杆的内容和空间都与上一次危机后显著不同,最终能作用于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力度有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大宗商品涨价会推动全球通胀上行,减少市场通货紧缩风险,而通胀上行也会反作用于大宗商品,相互影响形成全球上行周期。大宗商品涨价也会向下游传导,使商品库存减少,带动需求增加,从而造就经济繁荣,目前总体影响是积极的。
大宗商品配置应理性
大宗商品未来价格走势如何?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副总裁鲁亚运认为,大宗商品将维持强势表现。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是大概率事件,叠加新冠疫苗使用预期,油价有望出现反弹,铜、铅、锡等工业类金属价格将出现一轮上涨。
在大宗商品涨价背景下,哪些资产可以配置?鲁亚运认为,一般来说,在经济复苏的早期,股票是表现最优的资产,经济复苏确定,通胀开始上行,需要超配股票。随着经济持续扩张,货币开始收紧,特别是当金融、周期板块临近见顶,这时候大宗商品将超过股票成为最适合配置的资产。当前正处于金融、周期板块行情启动阶段,需重视大宗商品的配置机会。
2019年9月份,公募基金业内首批商品期货ETF获批,华夏基金、大成基金和建信基金拔得头筹。其中,华夏基金获批的是饲料豆粕期货ETF,另外两家公司获批的分别是有色金属ETF和能源化工ETF。“国内投资者可以借助商品期货ETF工具,分享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红利。”大成基金期货投资部总监李绍说,商品期货ETF投资门槛低、交易成本低、跟踪误差小,具有资产配置和抗通胀功能等特点。
盘和林表示,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情况下,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并配置顺周期资产,包括海运、造船以及大宗商品的矿山、能源等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