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声连连,这样做可以立刻安静
导读:今天学习针刺放血治疗小儿咳嗽的诀窍。
董廷瑶教授,生前曾用针刺“十井穴”治疗咳嗽的方法,常能获得奇效。
多年来我们继承了董师这一治疗经验,临床应用见效甚快,常取得满意的疗效。
董氏“十井穴”,是由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少商、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商阳、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中冲、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关冲、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少泽组成,因位于双手,我们临床简称“十井穴”。
“十井穴”定位:少商位于大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商阳位于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中冲位于中指尖端的中央;关冲位于第四指的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少泽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
针刺时用75%酒精棉消毒后,取长度13mm,直径0.3mm针具,疾速捻转,刺约0.1寸。出针后挤出血,擦干血迹即可,3~4天针一次,一般针刺1~3次。
一、董氏“十井穴”主要用于百日咳痉咳期的治疗。
百日咳中医称为“顿咳”,临床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多见。
一般来我科门诊时,患儿病程大多在2周以上,表现为成串、紧接不断的咳嗽,连续到几十声后发出一种高音调的鸡啼样长吸气声,如此周而复始,一次比一次剧烈,咳时面赤唇红,甚至脸部浮肿,两眼鼓出,眼红流泪,咳而作呕,苔腻脉滑。
二、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阵发性咳嗽。
咳痰不畅,不能平卧,可发热或不发热,间歇性发作,咳作时面红或浮肿,腹部不适,常因咳而呕吐。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稍高或偏低,X线胸部检査常见肺纹理增深。
临床可见于变异性咳嗽及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咳嗽略似百日咳症状。
陈某,男,3岁,1996年10月16日初诊。
该患儿前来门诊时,因侯诊病人较多,故排队等候,但闻其咳声连连成串,痰声甚紧,面红耳赤,咳剧则恶心呕吐,在家长怀里前后翻转。
我们立即先以董氏“十井穴”刺激,针刺放血,须臾咳嗽停止,患儿恢复平静。
待临诊时,家长述,患儿咳嗽2周余,阵发性咳剧,咳嗽连续直至呕吐或干呕,咽喉红肿,无发热,血常规正常,舌质红,苔薄,脉滑。
予以清热宣肺,止咳化痰的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加减,服四剂,第二次复诊时患儿家长告之,自来院诊治后至今咳嗽未作,后以养肺之剂调理。
一、“十井穴”体现整体观念。
古谓:“湿痰蕴肺,因感风而触发”。痉咳大多为邪已郁久,与伏痰交结,痰浊壅遏气逆,闭阻肺窍,肺更为不宣而上逆。
《针灸大成·咳嗽病诸候》中曰:“咳嗽者,肺感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也。肺主气,合于皮毛。邪之初伤,先客皮毛,故肺先受之,五脏六腑为表里,皆禀气于肺”。
又曰:“五脏皆禀气于肺,肺感微寒则咳嗽也。寒搏于气,气聚还肺,而邪有动息,邪动则气奔逆上,气上则五脏伤动,动于胃气者,则胃气逆而呕吐也。此是肺咳连滞,气动于胃,而呕吐者也”。
《素问·咳论》云:“胃咳之状,咳而呕”,又云:“久咳不已,三焦受之……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目浮肿,气逆也”。
说明咳嗽,特别是久咳之症,虽为肺系之症状,但就其病机则是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
由于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脉的联接而逐经相传,就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循环系统。
如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相接,而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故董氏“十井穴”是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脏腑表里关系、十二经气相传承接关系组合而成,由此,我们认为董氏“十井穴”的组方是很严密周全的。
二、“十井穴”,具有宣开肺气,利咽解痉,清热泻火,平逆止呕的作用。
痉咳病之初,以肺失清肃的肺卫表证为主,病程日久,可郁而化热,痰火胶结,内扰影响他脏,犯胃可见咳逆而吐,犯肝则咳时胸胁疼痛等。
《针灸大成·十二井穴》篇指出:“人病臌胀,喘咳……咽痛喉肿,斯乃以脉循胃上膈入肺中……故邪客于手太阴之络,而生是病。可刺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也。”
“人病气满,胸中紧痛,烦热,喘而不已息……故邪客于手阳明之络,而是有病,可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商阳也”。
“人病卒然心痛,掌中热,胸满腹……故邪客于手厥阴之络,生是病,可刺手厥阴心包井穴中冲”。
“人病耳聋,浑浑目疼,肘痛,脊同心后疼甚……故邪气客于手少阳之络,生是病。可刺手少阳三焦井穴关冲也”。
“人病颔肿,项强难顾……故邪客于手太阳络,生是病,可到手小肠井少泽”。
凡见有咳喘,胸宇不适,咽喉肿痛,目疼耳聋都可选用这些井穴,且这几条经络或为肺经或络于肺或经过于肺。
董师以远道取穴,选择这“十井穴”有其理论依据,以宣开肺气为主,清热泻火,兼以利咽解痉,使上逆之气得平,呕吐亦就自止。
针刺为调节经气,放血则为清热泻火也。
同时选用“十井穴”定位较易,操作方便,确为治痉咳的良法。
随着百日咳预防针的普及推广应用后,典型的百日咳症状在临床上很少遇见。
而儿科临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以咳嗽为多,治咳不宣肺则咳难愈,宣肺是给邪以出路,故针刺董氏“十井穴”是以最短的时间达到宣肺的目的。
临床用于咳嗽而痰不多,类似百日咳特征痉咳,特别是病程较长、抗生素兼多种药物疗效不显著,以“十井穴”针刺之见效甚速。
这也体现小儿“脏腑清灵,随拨随应”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然后再给予中医的辨证用药配合,才能达到治愈目的。
临床中对高热、扁桃体红肿、咳剧呕吐的患儿,针刺“十井穴”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亦证明了“十井穴”,有清热利咽、解除支气管痉挛、通畅气道的作用。
根据临床应用,我们认为董氏“十井穴”配合中药内服,是治疗痉咳的最佳方法。
注: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董廷瑶论儿科》,朱世增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