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观察 | 鹿晗“宣布体”爆红网络,考研会怎么考?

10月8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中午12时许鲜肉偶像鹿晗于微博公布恋情,手动艾特关晓彤,给大家介绍了一下他的女朋友。两分钟后,关晓彤发布微博回应,艾特鹿晗之后加了一颗小爱心。

两人公布恋情加起来不超过30字的微博内容,却导致了一场网络大狂欢,鹿晗粉丝与网友纷纷围观,弄瘫了新浪微博服务器,微信朋友圈瞬间刷屏、就连知乎上也出现了专门的讨论帖。

百度指数尚未更新,但数据极可能刷新纪录,目前鹿晗的百度百科迅速更新了资料,百度鹿晗与关晓彤的关联关系变成男女友。各大社交平台与新旧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网络段子手频出各种段子,自下而上的讨论热潮,这种热度,既有鹿晗与关晓彤明星效应与粉丝营销带来的影响,也有全民舆论风潮的传播效应,微博CEO来去之间吐槽,连港式餐厅里的纹身大哥都在讨论这件事。

此次网络狂欢中最多的讨论,还是许多鹿晗女友粉极大的反应。许多粉丝对鹿晗与关晓彤的恋情表示难以接受,绝望至此,誓要脱粉,痛哭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一时间类似的段子在微博上疯狂流转。

这像是一场全民狂欢的舆论盛宴,粉丝在打CALL与脱粉之间来回拉扯,泪流满面之时抱着一丝希望期待着现实反转;吃瓜群众在关晓彤、毛晓彤之间傻傻分不清楚,同时纠结于迪丽热巴、王梦秋与关晓彤哪个与鹿晗更配。剩下的只有匆匆赶稿的媒体人与服务器瘫痪的新浪微博在无声痛骂。 

要说昨天朋友圈最火的,除了痛心疾首的鹿晗粉丝的脱粉现场,还有就是各位好友跟风撰写的鹿晗“宣布体”。

鹿晗的一条微博不仅把微博的系统搞崩溃了也带红了一句网络体: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女朋友@XXX。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这句话刷屏,甚至各大高校也纷纷跟进,秀起来恩爱。

别急,还没有完!那么问题来了~~~

1
鹿晗“宣布体”成为爆款背后的原因?

这次宣布体爆款,最大的原因还是鹿晗和事件本身的热点带动,当红流量宣布恋情,引来许多网友围观。超高人气明星助力,加上即将结束的国庆节气氛,再加上无数个“非人类思维”的UGC网友,点燃了“宣布体”的这把大火。

年轻受众网群体无疑成为真正的移动网络公民,他们不喜欢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商品,更愿意为个性化、特立独行买单。基于年轻受众群体对娱乐行为的敏感,以及更热爱欢乐、刺激、个性化网络内容的特点,“宣布体”的火爆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其实这次“宣布体”的文字表达也很对年轻人的胃,表现年轻人独有的“任性”。目前,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对于消费者而言,精美的内容由于内容形式体现较多,有一种审美疲劳。

宣布体对于虚拟对象的对话口吻加上单身群众的自嘲口吻,感觉好像真的是你和男女朋友的日常对话,既个性化又人格化,既玩得开也保持了一定尺度。

2
“宣布体”还会继续活下去吗?

一个最好的营销创意,是那种可以大量复制和长期使用的创意,经济又实惠。虽然“宣布体”引发了网友自发的创意模仿和追捧,但是尤其年轻网友对于热点的追求,明显的“宣布体”仅仅是网络热点浪潮中一个小浪花,很难持续下去。

对于广告营销来讲,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带来的边际效用始终递减,就像网易云音乐引爆地铁站之后,跟进采用纯文字海报形式的广告基本上无法获得同等声量一样。形式上的刺激带来的新奇感会让消费者变得更加宽容一些,但当这种愉悦消退、人们启用理性思维时,逻辑上的缺失就会变得非常明显。

如今的营销圈好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人都喜欢照搬成功套路,因为这样最省事,长此以往营销就陷入了守株待兔的怪圈,缺乏创新成了致命之伤。对于电商而言,碎片化造节、高频次造节是一个巨大的趋势,这就导致许多商家“蹭”过气的热点。

真正成功的营销广告,不仅需要获得用户一时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转化为认同感和最终消费。而这一转化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触发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不仅要“看对眼”,还要“走到心”。

所以情感层面的共鸣/品牌层面的触动,更为重要。

3
最后学姐的话

鹿晗事件一出,很多同学就会有疑问,到底鹿晗和宣布体这件事怎么看,要不要准备,考试会不会考。可以说,这种见到热点就紧张的心态代表了很多准备考研同学的一种心态。许多同学喜欢看到热点就想去背,看到一个背一个。

但是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是说鹿晗就百分百不会考,而是说同学们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去准备的话,那就陷入了热点误区。因为新闻传播热点浩如烟海,每天都有新的事件出现,一个个都背诵,是一定背不完的。在解决这种热点的时候,考生要用一种方法式的方式去掌握它,事件的主人公是鹿晗还是谁不重要,关健是对这件事的定位与分类。这件事件背后是什么样的传播理论。

对于这次事件,比较明显的是它是一个网络舆情事件,具有网络舆论的一些性质,例如它的突发性,人际性,互动性等等,也会有传播效果的产生如议程设置,两级传播。那么答题时可以从网络舆情方面出题。

另一方面,这个事情也带动了这是一个网络梗的使用。所有网络热词。这和如“香菇蓝瘦”等等都是一样的。你可以考虑这种网络热词流行背后体现的文化动机和意识形态运作。(学姐真是呕心沥血帮你们分析…)

最后是它是一个群体狂欢。核心的是例如粉丝群体和青少年亚文化群体的狂欢,带动整个网络的狂欢。

用方法的视角看热点,才是复习热点的正确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