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通透感(二)通透感四要素

我是极影AX摄影师JingshuZhu朱静姝

本文是关于通透感的第二篇文章,主要讲解通透四要素。

下面是第一篇文章的链接:

详解通透感(一)建立完整高效的修图思路和顺序

在通透四要素中,锐度 (清晰度)是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随着相机硬件的不断提升,现在中高档的微单和单反相机拍出的原图已经具有非常高的清晰度,这个概念本文不再赘述。下面着重讲解影调、色调和层次感这三个要素。

影调(明度)

关于影调需要强调直方图这个概念,首先,直方图非常重要,初学者一定要会看并且学习分析直方图。但是概念要灵活运用,风光摄影不是记录,而是艺术化的表达,后期修片要依照思路去实现这种艺术化的表达,没有固定的模式去套用。

很多人经常听到直方图要固定黑场白场,不可以溢出,像素的峰值要往直方图的中间集中,偏左照片会偏暗,偏右照片会偏亮。这些概念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通常适用于白天顺光的拍摄环境,而风光摄影创作是讲究用光的,在黄金时段、蓝调时段和夜晚暗光环境拍摄的照片,直方图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完全用这种死板的概念来套用。

对比下面几组例图能够比较直观地说明问题。

这是一张包围曝光合成的照片,太阳在画面中非常耀眼,以前我过于追求直方图高光不能有溢出,太阳周围的细节还原得非常好,但是画面整体不通透,很沉闷。

上图是几年后当我对通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之后重修的效果。太阳周围的细节有一点点丢失,但是看起来更自然,因为这样更符合视觉习惯,在户外面向太阳看的时候,眼睛不可能看得清每一个细节,所以图片效果看起来更通透细腻。

下面类似的例图拍摄于新西兰米佛峡湾,在这个一年三百多天下雨的地方幸运地遇到日落,用小光圈拍摄出漂亮的星芒。如果查看直方图,太阳的中心位过曝,但是在画面中却因此而呈现出光芒四射的视觉效果,而这种效果也更符合现场感。

下图是冰岛首都的地标建筑Hallgrímskirkja教堂,后期用暗调来表现阴天氛围中的魔幻情绪,直方图并不符合标准的形态,而是像素堆积在左半部分。

下面一组照片是新西兰Wanaka lake瓦纳卡湖中的孤树,拍摄于不同的天气,第一张用明快的色彩和偏亮的影调来表现日出时分绚烂的光影,而第二张用偏暗的影调衬托阴云密布的阴郁情绪氛围,所以两张照片的直方图截然不同。

观察以上几组对比图,可以看出照片的整体风格无论是明快清新还是阴郁暗调,只要能做到明暗有度,照片都是通透的。

色调(色彩)

通透感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色调,涉及到色彩搭配以及色调的情绪表达等等。在修图中要遵循调色步骤,先校正偏色,根据原图确定色彩趋向,然后确定主次色调,单色微调,切忌全图高饱和色彩。

色调是照片中色彩的总体倾向,常会看到不同颜色的景物被笼罩在阳光的余晖中,或被笼罩在淡蓝的月色中。根据现场光线情况,可以展现出或唯美梦幻,或神秘深邃,或玄妙魔幻,或辉煌或宁静等不同意境。
色调也是画面色彩构成的总体效果,有时是后期修图过程中,有意进行修饰调整后形成的,因此带有主观性,处理得当会让你的作品提升一个档次。
想获得画面的整体色调, 就必须建立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遵循主次原则,主次颜色相互协调,合理搭配明度和纯度,才能产生统一并有亮点的效果。
层次感

关于通透常常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照片层次感,很多人不明白层次感和通透有什么联系。平面摄影是在二维平面去展现三维画面,由于RAW格式的灰度比较大,加上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诸如海边水雾城市雾霾等,照片中的前景中景远景看似全部粘连在一起,没有分离开,也会造成不通透的感觉,这就需要通过分区调整画面的明暗、色彩和虚实来分离层次。

上图第一张是在澳大利亚大洋路拍摄的RAW格式原图,拍摄时用渐变镜平衡光比,而且日落时有薄云挡住了部分强光,所以单张已经完整地记录了暗部和亮部的细节。

第二张是精修之后的成品,通过对前景明度的调整,特别是白色小花的局部加强光色,把前景和地上的草坪分离开来,这样令照片有了层次感,这种局部调整需要在Photoshop用蒙版精修而成。同时加强天空夕阳和云的色彩,让视觉中心聚焦在海中两块岩石的周围。这些调整的作用就是塑造照片的层次感,前景中景和背景分离开,并吸引视线落在画面主体上。

在冰岛Arnarstapi 的清晨,拍摄时天空蒙着厚重的云层,原片就是黑乎乎的岩石连在一起,完全没层次没质感。通过后期处理,把岩石的质感表现出来,通过影调的反差分离前景中景和远景之后,照片有了层次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