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辞格例句选(一)
甲类 材料上的辞格
一、譬喻
思想的以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文章上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
(一)明喻——是分明用另外事物来比拟文中事物的譬喻。
1、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旧约雅歌)
2、这……是黄昏时候,高寒明净的月光,漫盖山野,田野尽头冒着薄霭,如在梦里;树林含烟,仿佛浮着一般,低的河柳的叶尖的积露,珠子一样的发光。(现代日本小说集,少年的悲哀)
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篇)
4、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5、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晋语九)
这类的譬喻,往往用较熟悉较且体的事物作比,使人对于下文格外看得真切。如:
6、王小玉……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空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齐;及至翻到傲来峰,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旋穿插,顷间周匝数遍。(老残游记第二回)
7、有人的性情,例如我自己的,如以气候作喻,不但是阴晴相间,而且常有狂风暴雨,也有最艳丽蓬勃的春光。(徐志摩曼殊斐儿)
又往往就用眼前的事物作比,使眼前的事物格外密切。如:
8、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鲁迅药)
9、糠和米本是相依倚,却遭簸扬后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便是米呵,米在他乡没处寻。奴家便是糠呵,怎地把糠来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地教奴供养得公婆甘旨!(琵琶记吃糠)
(二)隐喻——隐喻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譬喻。正文与譬喻的关系,比之明喻更为紧切。
1、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详或——孟子滕文公上)
2、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略式——论语颜渊)
3、怕听阳关第四声,回首家山千万程,博着个甚功各,教俺做浮萍浪梗。(乔孟符扬州梦杂剧)
4、旧恨春水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辛弃疾念奴娇词)
5、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左传文公七年)
6、杨布问曰:“有人于此:年,兄弟也;言,兄弟也;才,兄弟也,貌,兄弟也,而寿夭,父子也;贵贱,父子也;名誉,父子也;爱憎,父子也;吾惑之。”(列子力命篇)
(三)借喻——比隐喻更进一层的,便是借喻。借喻之中,正文和譬喻的关系更其密切;这就全然不写正文,便把譬喻来作正文的代表了。
1、我觉得立在大荒野的边界,到处都是飞沙。(点滴沙漠间的三个梦;大荒野喻浊世飞沙喻恶俗)
2、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诗;白雪喻丝,黄云喻麦。)
3、这些雕,从古以来,几千年几万年地接连了燃烧着一种的希望。(爱罗先珂童话集,雕的心)
4、博陵崔师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借喻人在浊世才见得君子守正。)
二、借代
所说事物纵与其他事的没有断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
(一)旁借——是随伴事物和主干事物的关系。
A 事物或事物的特征或标记相代
1、我拿了新闻看。长腿装着无聊的脸,坐在安乐椅上。(现代日本小说集,沉默之塔;长腿指有长腿特征的人,借特征代人。)
2、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说:“马良字季常,……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有白毛,故以称之。”也借特征代人。)
3、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苏轼三朵花诗。序说:“房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也借特征代人。)
4、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赠韦左丞诗。纨绔是富贵子弟的标记,儒冠是文人学者的标记,诗中各借标记代人。)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词,愁字代愁字所标记的情感,并非即指愁字这字,也借标记相代。)
B 事物和事物的所在或所属相代
1、严致和又道:“却是不可多心,将来要备祭桌,破费钱财,都是我这里备齐。”(儒林外史第五回。祭桌是祭品的所在,代祭品。)
2、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杜甫饮中八仙歌。筵代筵上的人们。)
3、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孟子滕文公下。四海之内代四海之内的人。)
4、大江东去,浪子回头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说大江里的流水。)
C 事物和事物的作家或产地相代
1、我们这里时时有人说,我受了尼采的影响的。这在我很诧异。极简单的理由,便是我没有读过尼采。(工人绥惠略夫译序所引。尼采代尼采所著的文哲学书。)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人名,代酒。伊士珍瑯嬛记中卷说:“杜康造酒,因称酒杜康”。)
3、常恐夜寒花索寞,锦茵银烛按凉州。(陆游花时遍游诸葛亮家园十首之八。洪迈容斋随笔十四说:“今乐府所传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凉、熙、石、渭是也。凉州今为梁州,唐人已多误用,其实从西凉府来也。凡此诸葛亮曲,叭伊、凉最著。”)
D 事物和事物的资料或工具相代
1、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颜观色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呐喊头发的故事;洋布是国旗的资料,借代国旗。)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丝竹代音乐。)
3、田完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干戈代战争。)
(二)对代——这类借来代替本名的,尽跟文中所说事物相对待的事物的名称。
A 部分和全体相代
1、你历年卖诗卖画,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儒林外史第一回。柴米代日用的全体。)
2、由呀,我们回去罢。我是巴不得早一天也好,将春秋赶紧写完呢。(现代日本小说集,雉鸡烧烤篇,以春秋代四季。)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词。帆代船的全体。)
B 特定和普通相代
1、三人请问房钱;僧官说,“这个何必计较。三位老爷来住,请也请不到。随便见惠些须香资僧人哪里好争论?”(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不说银钱而说香资,是以特定代普通。)
2、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孟子滕文公下。两个薛居州都是代善士。)
3、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大学)
4、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中庸)
5、来往烟波,此生自号西湖长;轻风小桨,荡出芦花港。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得千山响。(正岩点绛唇词)
6、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豫不决乐思沛。(汉书高帝纪)
7、彼此说着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王举人也不让周进,自己坐着吃了,收下碗去。(儒林外史第二回。这“肉”单指猪肉。)
C 具体和抽象相代
1、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礼记礼运篇。男女代男女的关系。)
2、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迪。落日指落日的残光。)
3、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史记项羽纪,宋义语;紧说铠甲,锐说兵器。)
4、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左传文公十二年。死伤说死伤的人。)
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绿代海棠叶,红代海棠花。)
D 原因和结果相代
1、故乡吴江多好山,笋舆篾舫相穷年。(范成大题金牛洞诗;笋舆就是竹舆,用原因的“笋”代结果的“竹”。)
2、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倾国”代“佳人”。汉李延年歌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因此就算佳人是原因,倾国是结果。这里用结果代原因。)
3、文公曰:“……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史记晋世家。汗马代力战,也是用结果代原因。)
三、映衬
这是揭出互相反对的事物来相映相衬的辞格。
(一)反映
1、宝玉说:“关了门罢。”袭人笑道:“怪不得人说你无事忙!这会子关了门,人倒疑惑起来,索性再等一等。”(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无事忙”原是宝钗讥诮宝玉的话,见同书第三十七回。)
2、好陪明的糊涂法子!你们两个这间还用得着这种过节么?(费德利克小姐第一幕。)
3、萧金铉道:“今日对名花,聚良朋,不可无诗,我们分韵何如?”杜慎卿道:“先生,这是而今诗社里的故套,小弟看来,觉得雅的这样俗,还是清谈为妙。”(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
4、我们到那里出兵,只消几天没有水吃,便活活的要渴死了。(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
5、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李陵与苏武诗之二。)
6、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后汉书逸文;此据古诗源及古谣谚两书引录。)
(二)对衬
1、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旧约箴言十五章十七节)
2、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谚语)
4、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二首)
5、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毀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6、直如弦,死道貌岸然边,曲如钩,反封候。(顺帝末童谣,见汉书五行志。)
7、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谚语:老学庵笔记卷载:“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所引谚语盖本于此。”
四、摹状
摹状是摹写对于事物情状的感觉的辞格。
1、过了水仙祠,仍旧下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花,将船夹信,那荷尔蒙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老残游记第二回。)
2、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3、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陆游登赏心亭诗)
4、天王营门外,大小天兵,接住了太子,气哈哈的喘息未定。(西游记第六回)
5、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衣香细生。(西厢记酬韵)
6、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毒?(前汉书外戚传)
五、双关
双关是用一语词同时关顾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
(一)表里双关——(甲)单单谐音的:
1、将懊恼——古阙昼夜题,碑泪常不燥。(华山畿)
2、别后常相思——顿书千丈阙,题无罢时。(华山畿)
3、打坏木栖床,谁能坐相思?三更书石阙,忆子夜题碑。(读曲歌)
4、奈保许——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读曲歌)
5、闻乖事难怀,况复临别离;伏龟语石板,方作千岁碑。(读曲歌)
“题”暗作“啼”,“碑”暗作“悲”。都以“题”“碑”关本句,同时又以“啼”“悲”关上句。
6、奈何不可言——朝看莫牛迹,知是宿蹄痕。(读曲歌)“蹄”“啼”表里双关。
7、縠衫两袖裂,花钗鬓边低;何处分别归,西上古余啼。(读曲歌)“啼”“隄”表里双关,这以正面的“啼”关上句,同前面几个例稍为不同。
8、垂帘倦烦热,卷幌乘清阴;风吹合欢帐,直动相思琴。(王金珠子夜夏歌)“琴”“情”双关。
9、今夕已欢别,会合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子夜歌)
10、坐倚无精魂,使我生百虑;方局十七道,期会在何处?(读曲歌)
11、执手与欢别,欲去情不忍;余光照已藩,坐见离日尽。(读曲歌)12、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风吹黄蘖藩,恶闻苦离声。(石城乐)“离”“篱”双关。
13、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14、爷头看桐油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子夜秋歌)
15、我有一所欢,安在深阁里;桐油树不结花,何由得梧子。(懊侬曲)“梧”“吾”双关。
(乙)音形都可通用,而字义不同,就义做双关的:
1、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子夜歌)
2、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殘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匹”双关布匹和匹配。
3、音信阔弦朔,方悟千里遥;朝霜语白日,知我为欢消。(读曲歌)“消”双关霜的消融和我的消瘦。
4、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读曲歌)“骨”双关飞龙的骨和思妇的骨。
(二)彼此双关这也显然是借眼前的事物来讲述所说意思的一种措辞法,就是相小说上所谓指桑骂槐。
1、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搜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了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笑。可巧丫环雪雁走来,给伊甸园玉送小手炉儿。伊甸园玉因含笑问他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哪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伊甸园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用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的比圣旨还快呢?”(红楼梦第8回)点出的几句都是双关吃冷酒和送手炉两件事,所以“宝玉听这话便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
六、引用
文中夹插先前的成语或故事的部分,名叫引用辞。
(一)明引法
1、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子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乎?”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诸君见月时登楼。(苏轼送人守嘉州)
(二)暗引法
1、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者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辛弃疾,号稼轩,题瓢泉,水龙吟词)“乐天知命”是引用“乐天知命,故不忧”(易经系辞上),所谓“行藏用舍”是引用“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所谓“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者回也”是引用“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者回也!’”(论语雍也),所谓“饭蔬饮水”是引用“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所谓“何为是栖栖者”是引用“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论语宪问),都是暗用成语或故事。
2、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蒸红出小桃。(王安石春风诗)文中“蒸红”,有人说是暗用韩愈桃源图诗中“种桃处处唯开花,川原远近蒸红霞”成语。
七、仿拟
为了滑稽嘲弄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
(一)拟句
贡父(刘攽)晚苦风疾,鬓眉皆落,鼻梁且断。一日与子瞻数人小酌,各引古人语相戏。子瞻戏贡父云:“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贡父恨怅不已。(套用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首尾两句。)
(二)仿调
鲁迅我的失恋(见野草)便是仿拟张衡的四愁诗。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胡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保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张衡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这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汀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我员ㄖ衽獭B吩赌乱秀扳辏挝秤牵姆成恕
我之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乡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八、拈连
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可适用的词汇表现乙项观念的,名叫牛连辞。
1、这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总抱着孩子正在游戏一般的心情。……衙门的公事,并不是笑谈。那是正府的大机关的一个小齿轮,自己也在回旋的事,是分明自觉着的。自觉着,崦办着这些事的心情却像游戏一般。(现代日本小说集,游戏)
2、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赵令畤锦堂春词)
3、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曾允元点绛脣词)
九、移就
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甲印象的性状形容词移属于乙印象的,名叫移就辞。
1、这是深夜三点钟的时候,我醒着躺在床上,远远地听到甚或么地方的军队的悲戚的喇叭声。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吹的呢?……我想,这必然是野外演习,或者什么罢。我对于这些兵卒,昼间的疲劳还未恢复,又从渴睡的床上被叫起来拉到野外去世兵卒十分同情。(深夜的喇叭:渴睡原属于兵,今移属于床。)
2、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陆游过采石有感;醉的本是放翁,今属于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