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道教文化花钱
花钱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板块。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称其为古代袖珍“铜版画”并不过分。正因为花钱有多种亮点,花钱收藏队伍中不但包括了古钱收藏者,也包括了民俗文化和艺术品爱好者。就其品种而言,花钱中最走红的是宫钱和秘戏钱,其次为人物钱、吉语钱、庙宇钱、上梁钱等。
笔者介绍的这枚八卦十二生肖花钱,可谓古色古香、朴实端庄,风格与铜质体现出清代铸钱的特征。其形制圆形圆孔。直径50毫米,孔径9毫米,厚2.4毫米。
▌八卦十二生肖花钱(正)
▌八卦十二生肖花钱(背)
正面为八卦图及“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卦名;背面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字样和对应的十二生肖图像,具有浓郁的道教思想和民俗文化内涵。
《易经》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特别是“乾”“坤”二卦,在八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之根源。简简单单的几根线条,黑白两色分明,就包含了许许多多玄妙复杂的变化,体现出先人精深博大的智慧,有人认为太极学说就是古人的宇宙模型。
关于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相传帝俊妻子羲和、常羲是上古的日、月之神,两位女神生下的“十日”与“十二月”,似乎让后世看到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影子。大约夏朝晚期,将“十天干”分别命名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出现了“十日”和“十二月”结合的“干支年表”。十二地支为后世根据天辰星象来确定地面物候节气,以便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实为人类社会由原始渔猎时代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之后的事了。为便于区别和应用,古人采用了12个文字来命名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可谓抽象文字表示法。
研究发现,在汉代铜镜和汉画像石中并没有发现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十二生肖图像,只是在汉代铜镜的铭文中看到十二地支的名称。而在隋唐铜镜中,才真正发现与十二地支对应的十二生肖图像,也就出现了十二地支的形象的表示法,更有利于记忆。因此,笔者认为,十二生肖的出现应在十二地支之后。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
另外,还有枚八卦太极图符咒花钱,其形制圆形圆孔,直径46.5毫米,孔径8.6毫米,厚2 .2毫米。
▌八卦太极图符咒花钱(正)
▌八卦太极图符咒花钱(背)
正面上方为八卦太极图,右边人物似为道教创始者张天师,或为民间尊称的太上老君,左边有类似星纹符咒;而背面则是道教所用的符咒和咒语“雷霆雷霆,杀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本文根据江苏徐州/尹钊 缪碧玉 张亚华《两枚道教文化花钱》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收藏》2015年0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