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史”作虚夸,虚伪讲,看来所谓的史,应该包括所谓的“正史”多多少少都有点虚夸的成分。联想到网络上谈“史”的文章,不禁想问: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呢?人们在读“史”时,最好保持下“姑妄听之”的态度!】
(图解)南怀瑾先生谈文化: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化的重要性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这一点,不过表达得不很具体,就是“文化的同化”这点古人不知道。假使唐代就知道了文化是政治战的一个最大的力量,那中华民族今天的国势,还不止是这样而已,很可能西面已经到了欧洲。
其次要注意的,近代东西方文化思想沟通以后,大家都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各国之间,在侵略别国以前,先作文化的侵略,最后消灭一个国家,也是靠文化。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人知道了这一点,所以他每占领了一个地方,一定要当地人说日本话。他不像元朝的蒙古人,也不像汉代、唐代的外来民族,进了中国跟着说中国话。乃至把历史文化都改变。文化虽是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力量很大。
现在我们知道战争中包括心理战,也非常重要,文化战还是口号,没有具体的东西拿出来,尤其现在我们在提倡文化复兴,我个人的观点,我们的文化是在衰落。像我们手边拿来研究的东西,就是真正中国文化之一,而且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却只有少数人去看它。
我们肩上的两负重担
我们现在两副重担挑在身上,一面要维持自己传统文化的德业,政治的道德,人伦的道德,承先启后,这是一副担子。另一方面是要如何配合这个时代的迫切需要,而这个需要是讲利害的,但在利害之中,要灌输进去我们固有的道德文化思想,这就是我们今日的处境,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处境,也许在一两百年以后的历史上,会写我们非常了不起的好处,因为我们今日所挑的担子,比古人挑的还要重,还要困难。
所以我们读了苏秦、张仪两人的传记资料,了解了他们当时的历史,拿来比较今天,就知道今天有如何的困难。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是朴素的本质;“文”是人们由实践中得来的经验、见解累积而成的人文文化。本质必须加上文化的修养,才能使人离开野蛮的时代,走进文明社会的轨道。
“质胜文则野”,但是如果完全顺着原始人的本质发展,忽视文化教育,则文化浅薄,流于落后、野蛮。“文胜质则史”,如果是文化进步的社会,文化知识掩饰了人的本质,就是过于斯文了。
南怀瑾先生博贯中西,他认为中外历史皆如是,一个国家经历了百年多的太平盛世之后,国势一定渐渐衰弱,而艺术文化,却异常发达。艺术文化特别发达的时代,也就是人类社会趋向衰落的时候。罗马鼎盛时期,建筑、艺术、歌舞等随之渐渐发展至巅峰,而国运却转向衰微。
国家文化如此,个人亦如此。社会上有才干、有所成就、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是学校里的好学生;同样,学校里功课好、老师喜爱的学生,迈入社会后也不一定会成就伟大的事业,反而多半会“泯然于众”。这恐怕也是教育的缺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