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六个儿子命运如何?长子惨死,四子自杀,8岁幼子继承帝国
文/秋小辞
天之骄子西汉武帝,在从其父景帝手中继承了大位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终成空前文治武功。西汉有武帝,真可谓幸甚至哉!
然而,武帝的六个儿子,命运却不尽相同,尤其是在君父武帝的威权强压下,个个相继罢息,郁郁不得意,后竟只有幼弱的刘弗陵可堪重任,呜呼哀哉!
那么,为什么武帝膝下育有六子,却多不得其意呢?又为何,最终武帝将继任者的目光投向了小儿子弗陵呢?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且让我们对武帝这六子细一观之。
长子,戾太子——刘据
汉武帝的长子刘据,在武帝六个儿子中的知名度仅次于后来的昭帝刘弗陵,也是刘弗陵异母兄,其母为卫子夫皇后,武帝29岁才与卫皇后育之。
时值卫后受盛宠,故而刘据深得帝心,颇受武帝器重,最直接的表现即是在刘据少年时即立为太子。后太子施政理念虽与武帝相左,但武帝仍然十分看重,此时也可看出卫家家门显赫之境(除去武帝心理因素,武帝为抗击匈奴而重用卫青,故而必须宠爱卫后一族,此也为政治军事目的)。
刘据当太子后,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武帝连年征战所造成的百姓不满局面。然而在巫蛊之祸时,汉武帝误信江充谗言,以为太子谋反,遂发兵镇压。刘据情急之下矫诏发兵杀死江充及其同党,后与武帝派来的左丞相刘曲氂混战,终不敌以致兵败,不得已携家属逃亡湖县,但遭到地方的抓捕。
最终,刘据因拒绝被捕受辱而与族人同灭,享年38。
所幸的是,之后不久,武帝幡然醒悟,将有关刘据的冤案平反,并建思子宫以寄哀思,更有刘据之孙汉宣帝,追封其为戾太子,也算是为其名誉挽回了一些颜面。但斯人已逝,些许的努力只是徒然增添了无奈的叹息矣。
次子,齐怀王——刘闳
汉武帝的第二个儿子刘闳,或许由于来不及展露头角,故而在历史中籍籍无名。
刘闳生卒年不详,据史书《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一段"元朔六年,是时王夫人方幸於上"推测,此时或是其生辰之日,即公元前123年。加之其于公元前110年病逝,故而大计推算其终年14岁。
由于刘闳的母亲王夫人得到汉武帝的宠爱,故而刘闳也深受天恩。然而,伴随着刘闳的母亲王夫人的早卒,刘闳似乎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最大资本。只是其母生前为其争取到东边最大的封地——齐国之业,故而在刘闳生母病逝四年后,即公元前117年,在大司马霍去病和尚书令霍光的上疏封王下,将刘闳封为齐王。
在被封为齐王的八年后,伴随着刘闳的早逝,其封国亦被变为郡,谥曰怀。回顾刘闳的一生,确无一二可功之绩,故而只是如历史中的大多数沦为了尘土。
三子,燕刺王——刘旦
汉武帝的第三个儿子刘旦,生年不详,然而究其一生却在汉庭上,留下了极为"重彩"的一笔。
刘旦早期获封燕王,由于燕国与匈奴接壤,加之燕地苦寒,民风凶悍,故而武帝寄望其成为汉朝镇守边疆的卫士。然而刘旦早期的性格却颇为洒脱,似乎不耽于政事。由于在皇室中排行第三,故而原本对皇位没有非分之想,为藩王后,其将心思注入各种学问之中,率性而为,以致成年后的刘旦能言善辩,素有谋略,并随心招揽游侠武士,好不快活。
原本波澜不惊的藩王生活就这样继续延续,然而在有关太子的巫蛊之祸结束后,刘旦生出了谋夺皇位之心,其自认为而今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制度,自己年龄最长,理应继承皇位。于是乎便遣使往长安,向武帝表述进京宿卫之意,惹得晚年好猜忌的武帝勃然大怒,被削去三县封地。
从这一刻起,原本洒脱不羁的皇子刘旦,心思日益变得阴狠毒辣起来。其在武帝薨逝、昭帝即位之后,心中多有不忿,便暗中联络宗室肱骨大臣,多次密谋造反。
一开始,昭帝顾念兄弟情谊姑且作罢,最后在刘旦与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等的窜谋失败后,昭帝对其申斥,暗示其自我了断,从此一代藩王就此陨灭。我们不禁感慨,倘若远离宫室权变之争,刘旦仍能成一世自在之身,何乐不为呢!
四子,广陵厉王——刘胥
这第四子刘胥,母为李姬,其与刘旦一母同胞,但与刘旦性格截然相反。
刘胥素来并不喜文治,而好武功,尤其在体格上继承了武帝的健硕,膂力过人,以致能成扛鼎之举,从其生活中可知其经常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可谓四肢极尽发达矣。
可由于其举止粗野没有法度,又不通文史,故而未能为一向自视甚高的武帝留意,也就顺理成章的失去了帝位继承资格。
在汉昭帝即位后,刘胥一时竟生得觊觎帝位之心,私下使巫女诅咒昭帝,使得声名不佳。昭帝猝死后,权臣霍光为独掌朝纲,不可能考虑这位成年健壮的刘胥,转而拥立根基不深的刘询,是为宣帝。
待及宣帝即位,刘胥与楚王刘延寿私相授信,以待时变。不久再次发生诅咒宣帝之事,并被宣帝发觉,引得刘胥畏罪自杀,谥曰厉,其封国也只能被罢夺,惹得身死名灭耳,甚有所幸的是,其子后承袭爵位,宗族未得夷灭。
五子,昌邑哀王——刘髆
至于第五个儿子,是汉武帝和当时的宠妃李夫人所生的刘髆,也即后来的昌邑哀王。在汉武帝的儿子相继被杀或失宠后,刘髆也曾赢得武帝欢心。
刘髆的舅舅是贰师将军李广利,而李广利却和丞相刘屈氂是亲家。故而后来,在太子与江充的矛盾之中,刘屈氂站在了江充一边,这一度引起武帝对李广利的不满,加之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使得刘髆彻底失宠。
为了抗击匈奴,刘髆的舅舅李广利受命出征,就在边疆战事僵持之际,汉武帝疑心四起,囚禁了李广利的家属,以致李广利由忠生恨,转而投降匈奴。
这件军事上的变节,使得之后短暂得宠的刘髆再无机会问鼎帝位。就在李广利投降匈奴不久后,刘屈氂也因为诅咒皇帝而被腰斩于市,刘髆也因之惊惧而亡。后来,昭帝暴毙而亡,霍光为了权倾朝野,转而拥立刘髆之子刘贺。但是刘贺荒淫无度,并与霍光之间发生了权争。故而刘贺在位二十七天就被霍光所废。
疏而论之,虽然刘髆一生未能称帝,但是刘髆之子短暂登基为帝,这也算是刘髆死后最后的荣耀吧!
六子,昭帝——刘弗陵
有关汉昭帝的事迹不绝如耳,其作为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在武帝六个儿子中的名气最盛,留给了史学家诸多佳话。
昭帝刘弗陵乃是汉武帝和钩弋夫人所生。或许是看透了之前诸多儿子的夺嫡惨状,厌倦了人世的凶恶,也或许是武帝老来得子,幼子弗陵的童心感化了阴狠的武帝。总之,武帝对于这个迟来的幼子十分高兴。
此时,武帝垂垂老矣,必须在继承人上笃定决心。而今,可供考虑的人选唯有刘旦、刘胥、刘弗陵这三子。刘旦不轨之事多为,故而不得帝心,刘胥又过于野蛮,唯有未通人情的刘弗陵可堪重任,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偌大的西汉帝国竟托付于襁褓之童,悲夫嗟矣!
在确认刘弗陵为太子之后,汉武帝为防止吕后、窦太后等外戚专权局面的出现,痛下决心杀了貌美的钩弋夫人。临终之时,汉武帝思虑极深,任命霍光等人为辅政大臣,辅佐刘弗陵。这一年,昭帝即位,年仅8岁。
昭帝即位后,在诸位辅政大臣的佐策下,继续沿袭武帝晚年政策,推行休养生息、加强北方戍防的国策,极大的纠正了武帝连年征战的错误。简而观之,昭帝在位14年期间,实施得当爱民的内外治国举措,使得汉朝武帝后期所暴露的矛盾获得缓解,扭转西汉盛极而衰的颓势,开创了"百姓充实、四夷宾服"的昭宣中兴局面,是为又一盛世。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亘久趋东的却是那为民为国的汗青彪炳。回顾武帝六子,虽人生各异,却仿佛皆有其既定的流向,直叫人唏嘘难掩。大汉的风云亦在这六人所铸就的轨迹中,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