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耶天体(M 80~M 89)

梅西耶天体(Messier object)(M 80~M89) 

梅西耶天体(英语:Messier object),指由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所编的《星云星团表》(法语:Catalogue des Nébuleuseset des Amas d'Étoiles)中列出的一组天体。该星表最早出版于1774年,后于1780年和1781年增补。最后一次基于梅西耶的观察资料的增补则是在1966年。

查尔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1730年6月26日- 1817年4月12日),是法国天文学家,他曾担任法国海军天文学家,后来在经度局工作,被认为是20颗彗星的发现者。此外,他还创造了梅西耶星表目录,出版了一本名为“梅西耶的天体”的星系目录,1764年,他成为皇家学会的成员,并于1769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770年6月30日,他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天体物体,如星系,星团和星云。

梅西耶本人只对寻找彗星感兴趣,他一直找到一些容易误认成彗星的固定天体,但却找不到一颗真正的彗星。梅西耶对此感到很沮丧,于是他与自己的助手皮埃尔·梅尚一起创建了一个非彗星天体的列表以分辨容易与彗星混淆的固定天体,编制成梅西耶目录。

梅西耶天体列表是天文学中较为常用与重要的天体列表之一,也是第一份较为详尽而正确的星体目录,同时亦促使星云和星团总表与NGC星表等其他星表的诞生。

初版发行时,该作列出了45个天体,到了最终版本时,列出的天体增加至103个。但M 102目前仍未能确认对应的实际天体,因此当时的梅西耶目录中的天体实际上可能只有102个。之后其他天文学家根据梅西耶的文本旁注加上一些由梅西耶或梅尚发现但没有加上去的天体。

1921年,法国天文学家尼可拉斯·卡米伊·弗拉马利翁(法语:Nicolas Camille Flammarion,1842年2月26日-1925年6月3日)加入M 104,使目录列出的天体数增加至104个。

26年后(即1947年),美国天文学家海伦·索耶·霍格(英语:Helen Sawyer Hogg)加入M 105至M 107。

M 108和M 109于1960年被美国天文学家欧文·金格里奇(英语:Owen Gingerich)加入。

最后的M 110则是于1966年被美国天文学家肯尼斯·格林·琼斯(Kenneth Glyn Jones)加入。此后再没有其它天体被列入,梅西耶天体总数定格于110个。

M80,也称为NGC 6093,是位于天蝎座的一个球状星团,在1781年1月4日被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发现。M80的位置在心宿二(天蝎座α)和房宿四(天蝎座β)的中间,是银河中有丰富星云的场所。使用最普通的业余望远镜就能看见,看似一个颜色斑驳的光球。赤经16时 17分02.51秒,赤纬-22°58′30.4″。距离地球约32,600光年(10000秒差距),视星等+7.87,半径48 光年。

M 80位于银河系中球状星团密集的区域,在天空中的跨度大约是10' ,真实的直径大约是95光年,并且包含数十万颗的恒星,其中大部分恒星年龄130亿年。M 80有大量的炽热蓝色恒星,这是看来比星团本身年轻许多的恒星。这些恒星被认为是与星团中其他邻近的成员遭遇而失去了外层的气体,或是在密集的星团之间与其它恒星碰撞的结果。来自哈伯太空望远镜的影像显示炽热蓝星所在处的恒星密度非常的高,暗示在星群中心发生恒星碰撞与捕获的频率非常高。

在1860年5月21日,在M 80发现了一颗新星,使它的视星等达到+7.0等。这颗新星被给予天蝎座 T(T Scorpii)的变星名称,绝对星等高达-8.5等,曾经短暂的照亮了整个星团。

M 80的哈伯太空望远镜影像

M 80在这张蛇夫座ρ(心宿增四)星云复合体图像云顶朝上的最右端

M 80球状星团

M 80球状星团位置

M81或NGC 3031,也称为IRAS 09514 + 6918,MCG12-10-10,PGC 28630和UGC 5318,是一个经典的Sb型漩涡星系, 又名波德星系(Bode's Galaxy)。位于大熊座,大熊座α星西北处约10°,赤经09时55分33.2秒,赤纬+69°03′55″。塞弗特(Seyfert)星系之一,红移-0.000113 ± 0.000013,距离地球约1170万光年(约360万秒差距),视星等+6.894,直径约20,000光年,该星系的宽度约为75,000光年。星系包含大约2500亿颗恒星,略小于银河系。

M 81星系和M 82及NGC 3077都以万有引力互相作用。这种强引力驱逐了三个星系中的氢气,使它们形成一种丝状的星体结构。此外,这种引力还导致一些星际气体陷入M 82和NGC 3077的中心,并且产生了一些星爆运动(或者形成了一些新行星)。

M 81有个活跃的星系核,含有7000万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因此受到专业天文学家的广泛研究。重力导致星际气体被吸入M82和NGC 3077的中心,这导致在这些物体的中心形成活跃的恒星。

于1774年12月31日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埃尔特·波德(Johann Elert Bode)(1747年1月19日-1826年11月23日)首次发现,因此该星系又名“波德星系”。 1780年8月法国天文学家皮埃尔·梅尚重新发现。1781年2月9日查尔斯·梅西耶再次观测并记录为M 81。1993年3月28日由西班牙科学家F·加西亚在M 81内发现一颗超新星,名为SN 1993J,当时,它是20世纪观测到的第二颗最亮的超新星。

M 81星系,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

M 81红外照片,由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拍。蓝色表示3.6μm(微米)波长的辐射,绿色表示8μm波长的辐射(可能来自星际物质里的多环芳香烃),而红色表示24μm(微米)波长的辐射(可能来自星际物质里的热放射尘埃)。

M 81(左)和M 82(右)。M82受到M81强烈的引力影响。另一个星系,NGC 3077,位于该照片上侧边缘之外。

 

M 81星系

M 81或NGC3031

M 81或NGC3031

M 81星系(左)和M 82星系(右),这两个星系彼此绕轨道运行大约每1亿年一次,这可能是由于过去约6亿年的近碰撞造成的。

M 81(下)和M82(上)

PGC28757,M 81的伴侣,位于大熊座,视星等为14.3星系,赤经09时57分32.0秒,赤纬+69°02′46″。后退速度仅为45 公里 /秒,距离地球1100至1200万光年,星系大约跨越一千光年。

 

PGC 28757星系

DDO82,或UGC 5692,位于大熊座,距离地球约1300万光年。属于巨大的M 81星系团的一部分。DDO 82的编号是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列治文山多伦多北部的戴维·邓拉普天文台(David Dunlap Observatory)(DDO)的星表,加拿大天文学家西德尼·范·登·伯格(Sidney van den Bergh )在1959年编撰了这个不规则星系表。

DDO 82星系

加拿大戴维·邓拉普天文台74英寸(1.88米)反射望远镜

NGC2366,位于鹿豹座,一个不规则星系。属于M 81星系群的成员。赤经07时28分54.6秒,赤纬+69°12′57″。视星等11.4级。红移80 公里/秒,距离地球1040万光年。在星系可以看到一个恒星形成区NGC 2363。1788年12月3日由德裔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

 
 
 

NGC 2366星系

NGC 2366星系

NGC2363,位于鹿豹座,一个不规则星系。属于M 81星系群的成员。赤经07时28分29.9秒,赤纬+69°11′34″。视星等15.0级。1874年3月9日由英国天文学家拉尔夫·科普兰(Ralph Copeland)发现。

 

NGC 2363星系

NGC2403,位于鹿豹座,是一个中间棒旋星系。属于M 81星系群的成员。赤经07时36分51.4秒,赤纬+65°36′09″。视星等8.9级。红移131公里/秒,距离地球1076万光年。星系大约跨越7万光年。到目前为止,人们在NGC 2403里发现了两个超新星,分别是 SN 1954J和SN 2004dj。1788年11月1日由德裔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

SN 2004dj是从SN 1987A开始到发现时为止最亮的超新星。这颗II-P型超新星是由日本天文学家板垣公一于2004年7月31日发现的。赤经07时37分17.044秒,赤纬+65°35′57.84″。在发现时,它的视星等为11.2,已过了亮度最高的时期。此超新星的前身星位于NGC 2403的一个年轻的致密星团中,距离地球约1100万光年的星系中,它位于鹿豹座中。

 
 

NGC 2403星系

NGC 2403星系,在这张哈勃太空望远镜影像中,一颗巨大的恒星爆炸,被2亿颗太阳照耀。右上角的箭头指向恒星爆炸,称为超新星爆炸。这幅图像中的超新星是如此明亮,以至于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我们银河系中的前景恒星。然而,这颗名为SN 2004dj的超新星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银河系。

NGC2404,位于鹿豹座,是一个在NGC 2403中的发射星云和疏散星团。属于M 81星系群的成员。赤经07时37分07.0秒,赤纬+65°36′40″。视星等8.9级。红移131公里/秒,距离地球约1100万光年。星系大约跨越1000光年。1886年2月2日由法国天文学家纪尧姆·比古丹(Guillaume Bigourdan)发现。

NGC 2404星云

NGC 2404星云

NGC 2403星系中的NGC 2404星云

NGC2787,位于大熊座,是一个双凸透镜状柱状星系,属于M 81星系群的成员。右桓四少辅西南面(大熊座24),赤经09时19分18.5秒,赤纬+69°12′12″。视星等11.8级。德裔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在1788年12月3日发现。红移696公里/秒,距离地球2400万光年(750万秒差距)。

 
 
 

NGC 2787星系

NGC 2787哈勃太空望远镜图像

NGC2976,位于大熊座,是一个旋涡星系,该星系位于M81星系的边缘,M 81西南部1°20′处,属于M 81星系群的成员。赤经09时47分15.4秒,赤纬+67°54′59″。视星等10.2。红移5公里/秒,距离地球1161万光年。星系大小约1.5万光年。德裔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在1801年11月8日发现。

NGC 2976的星系盘有明显的暗带结构,但并没有明显的螺旋状结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显示,NGC 2976附近气体已分离星系,而剩余气体则向星系内部倒塌。在星系外部的外侧恒星形成活跃区已经停止了恒星形成,因此仅在星系内部5000光年范围内的区域有少数恒星诞生。

美国天文学家认为这种特征是因为NGC 2976在10亿年前曾与M 81星系团发生相互作用反应,结果导致星系边缘的气体脱离,而其余的气体则快速进入星系中心,因此也没有明显的螺旋状结构。

 
NGC 2976星系 
 
NGC 2976星系
NGC 2976星系 
NGC 2976星系,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 

NGC 2976星系的外部区域,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

NGC3077,位于大熊座,是一个小型破裂的椭圆星系,属于M 81星系群的成员。赤经10时03分19.1秒,赤纬+68°44′02″。视星等9.9级。红移14公里/秒,距离地球1280万光年(390万秒差距)。德裔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在1801年11月8日发现。

NGC 3077星系

NGC 3077星系

NGC3738,也称为Arp 234,IRAS 11330 + 5448,MCG9-19-130,PGC 35856和UGC 6565,位于大熊座,是一个不规则的蓝色的紧凑型矮星系,属于M 81星系群的成员星系。天玑星(大熊座γ)西部,坐标:11小时35分48.2秒,赤纬+54°31′26″。距离地球约1800万光年,最大直径10,000光年,最小直径5,000光年,是室女座星系团的一员。于1789年4月14日由德裔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首次发现。蓝色紧凑的矮星系在外观上呈蓝色的,因为有大量的热的大质量恒星。是个最微弱的星爆星系,星系相对暗淡,看起来形状不规则,它们的外观通常很混乱。

NGC 3738星系,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清晰影像。

  
 

NGC 3738星系

NGC4236,也称为科德韦尔3,是位于天龙座的一个棒旋星系,少尉(右垣二)(天龙座κ)恒星西面,赤经12时16分43.3秒,赤纬+ 69°27′49″,红移0±2公里/秒,距离地球大约1,170万光年(360万秒差距),视星等(V)10.5。星系约为75,000光年。NGC 4236是M 81星系团的成员之一,M 81星系团距离地球大约1,170万光年(3,600万秒差距),使其成为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系团之一。这个星系团包含著名的螺旋星系M 81和星爆星系M 82。德国-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于1793年4月6日发现。

 
 

NGC 4236星系

IC2574,又称为科丁顿星云(Coddington Nebula),或PGC 30819),位于天龙座,一个旋涡星系,是M 81星系群的成员之一。赤经10时28分22.4秒,赤纬+ 68°25′00″,它的后退速度仅为55公里/秒,距离地球大约1300万光年,视星等10.4。星系跨度约为5万光年。1898年4月17日由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福斯特·科丁顿(Edwin Foster Coddington)(1870年6月24日至1950年12月21日)发现

 

IC 2574星系

霍尔姆伯格II(HolmbergII),或UGC 4305,PGC 23324,Arp 268,是大熊星座中的矮星系,靠近鹿豹座。这个星系是M 81星系群的一部分。三师一(大熊座ρ)恒星西北,赤经08小时19分04.98秒,赤纬+70°43′12.1″。红移0.000474,距离地球1106万光年,视星等11.10,星系跨越仅3,000光年。星系主要由巨大的发光气泡组成,这些气泡是恒星形成的区域。还拥有超发光的X射线源。根据最新研究,据说UGC 4305有一个中等大小的黑洞,质量为25-40太阳质量。星系UGC 4305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瑞典天文学家埃里克·贝蒂尔·霍姆伯格(Erik Bertil Holmberg)(1908年11月13日-2000年3月2日)发现的,他是第一个对相互作用星系动力学进行模拟,以相互作用星系的作用而闻名。

霍尔姆贝格II星系 

霍尔姆贝格II星系

M82,也称为NGC 3034,Arp 337,雪茄星系(Cigar Galaxy),梅西耶82,位于大熊座,一个细长而狭窄的不规则星系,是M 81星系群的成员之一。赤经09时55分 52.2秒,赤纬+69°40′47″。红移203±4公里/秒,距离地球约1240万光年(380万秒差距),视星等8.41,最大直径3.1万光年,最小直径12,000光年。星系中存在197个恒星团,平均质量为200,000个太阳质量。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埃尔特·波德(Johann Elert Bode)于1774年12月31日发现。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在1781年2月9日观测到并记录为M 82。

塞弗特(Seyfert)活跃星系之一,属于M 81星系团的星暴星系。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爆星系,它的亮度大约是整个银河系的5倍,中心更比我们银河系中心亮100倍。星暴活动被认为是与邻近的梅西尔81交互作用所引起的。作为最接近我们的星暴星系。

在2005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显示在星暴核心有197个大质量星团,这些星团的平均质量大约是200,000太阳质量,因此星暴核心是充满活力的高密度环境。整个星系的中心,年轻恒星正以远超过我们整个银河系10倍的速率在诞生。

2014年1月21日,史蒂夫·福西(Steve J. Fossey)博士和他的4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训练观测所,在M 82观测到了一颗先前看不见的恒星,其星等为+11.7。到1月23日,它的亮度增加到+10.9。对早期M 82观测的研究发现,超新星存在于1月15日,在2014年1月31日达到了一个微弱的+10.5的峰值。初步分析将其归类为“年轻的,发红的Ia型超新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将其指定为SN 2014J。SN 2014J是近几十年来最接近地球的超新星之一。

2014年1月,在研究M 82时,科学家发现了最明亮的脉冲星,称为M 82 X-2,距地球约1200万光年它非常明亮,辐射能量相当于大约一千万个太阳,脉冲星每1.37秒旋转一次,并且每2.5天围绕其更大的伴星旋转。

钱德拉太空望远镜侦测到来自距离M 82中心约600光年位置的X射线辐射波动。M 82中心的黑洞质量估计是3000万个太阳质量。

M 82受到更大的邻居M 81的物理影响 由重力引起的潮汐力使M 82变形,这一过程始于大约1亿年前。M 82与M 81至少发​​生过一次潮汐相遇,导致在最近的20亿年期间大量气体被漏入星系的核心。据认为,最近的这种相遇发生在2至5亿年前,并导致了一个集中的星爆。随后发生了两次星暴,最后一次是在4到6 百万年前,可能已经形成了核心星团,包括超级星团(SSC)及其较轻的星团。

M 82盘中的恒星似乎是在5亿年前爆发形成的,它的盘上散布着数百个性质类似于球状星团(但更年轻)的星团,并且在1亿年前就停止了,没有恒星形成。M 82以前是一个低表面亮度的星系,由于与其巨大邻居的相互作用而触发了恒星形成。

忽略各自与地球的距离的任何差异,M 81和M 82的中心在视觉上相隔约13万光年,实际间隔为30万光年。

M 82星系,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可以看到无数明亮的蓝色炽热年轻恒星,它们的螺旋臂照亮着炽热的氢气云。散布在M 82身上的大部分苍白的物体看起来像模糊的恒星,实际上是单个的星团,大约20光年,包含多达一百万颗恒星。

M 82星系

 
 

M 82星系

仔细观察M 82(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影像,为庆祝太空观测台成立16周年而发行的影像)突出显示了由过热氢气强烈发射出的红光,由大量年轻恒星创造的“超风”将其赶出星系的核心,M 82星系最近与M 81相互作用形成的大量恒星。在这张图片中,发光气体的细丝延伸超过一万光年。热气体发出如此多的红外线,M 82是天空中最亮的星系。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M 82的一幅图像,但是对M 82球状星团的星团图的研究表明,它们只有6亿年的年龄(实际上是恒星标准的新生儿),因为它们最热,最明亮的恒星正在燃烧,而且它们的寿命不能超过五亿年。据信,星暴发生在最近一亿年的某个时候,它是由M 82最近通过M 81的结果而发生的,该爆炸将大量的加热气体和尘埃喷射到星际空间中。但是恒星形成的更壮观的阶段一定是伴随着M 82的年轻球状体的形成,这很可能是由距今大约五亿年前的两个星系彼此撕裂并合并碰撞造成的。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M 82的一幅图像,揭示了尘埃的性质,而且还表明了气体,烟雾和尘埃的扩散甚至比以前所怀疑的还要远,在星系上下两万光年。

M 82星系,这是由三,卫星观测的影像合成的图,呈现出可见光、红外线和X射线的影像。可见光的影像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呈现出肉眼可见的容貌。红外线图的图像出自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显示出尘埃的辐射,钱德拉太空望远镜拍摄X光的影像以蓝色呈现出来。

M 82星系,钱德拉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影像

M 82 X-2脉冲星

M 82在2014年1月21日出现的超新星(以2013年12月10日相同视野的影像作比较)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M 82中观看到新的超新星

M83或梅西耶 83,也称为南方风车星系(Southern Pinwheel Galaxy),或NGC 5236,位于长蛇座,靠近半人马座边界的一个棒旋漩涡星系,库楼四(半人马座g)恒星西北,柱九(半人马座i)恒星北面,赤经13时37分 00.9秒,赤纬-29°51′56.74″。红移0.001721±0.000013,视向速度508  公里/秒,距离太阳系大约1,470万光年(450万秒差距)。视星等7.54,最大直径88,000 光年,最小直径79,000 光年。由法国天文学家尼古拉·路易·拉卡伊(Nicolas-Louis de Lacaille)(1713年3月15日- 1762年3月21日)1752年2月23日在非洲好望角发现。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在1781年3月将其编入梅西耶天体目录的第83个天体。使用双筒望远镜可见,天空中最亮和最近的棒旋星系之一。其南风车星系的昵称源于它与北天大熊座风车星系(M 101)的相似性。

M 83的大小是银河系的两倍,有明确的旋臂,富含年轻恒星,光盘显示出复杂的尘埃带系统,这个星系是一个强烈的恒星形成区域。在核心中的 “眼睛”已经发现了数百个年轻的星团,古老的球状星团和成千上万的个体恒星,主要是蓝色超巨星和红色超巨星。最亮的星团位于核心附近的弧线上,在那里有最活跃的气体和尘埃在碰撞,碰撞中发生新的恒星的形成。是天空中最近和最明亮的漩涡星系之一,用双筒望远镜可以看到它。在M83中观察到六个超新星:SN 1923A,SN 1945B,SN 1950B,SN 1957D,SN 1968L和SN 1983N。在2008年6月1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紫外天文卫星-星系演化探测器报告在这个星系外面伸手可及之处发现了为数可观的新生恒星,而该处过去被认为是缺乏恒星形成所需材料的地方。

在M83附近的矮星系NGC 5253是一个奇特的星系,这两者在过去十亿年间的交互作用,导致在其中心区域成为活跃的星暴区域。

 
 
 
 
 
 
 

M 83星系

M 83星系核心区域

M 83星系

梅西耶84,也称为M 84或NGC 4374,是个椭圆形状的双凸透镜星系,位于室女座,室女座星系团的核心内部,是室女座星系团中最明亮的星系之一。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5分03.7秒,赤纬+12°53′13″。红移1060 ± 6公里/秒,距地球约6000万光年,视星等10.1。它有一些年轻的恒星和星团,球状星团的数量为1775±150颗。无线电观测和哈伯太空望远镜的影像显示M84有两道物质的喷流从星系的核心向外发射,显示有着质量高达18 ×108(18亿倍)的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

在M84曾经观测到两颗超新星:SN 1957和SN 1991bg。可能还有第三颗:SN 1980I是它的一部分,或者是邻近的星系梅西尔86或NGC 4387。

1779年5月5日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戈特弗里德·科勒(Johann Gottfried Koehler)发现,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1730年6月26日-1817年4月12日)在1781年3月18日独立发现(1781年3月18日),编入梅西耶目录的第84个天体。

 

M 84星系

M 84星系的核心

马卡良星系链(Markarian'sChain,位于室女座,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7分30.0秒,赤纬+13°10′00″。他在1960年代指出的一组室女座星系(NGC 4374(M84),NGC 4406(M86),NGC 4435,NGC 4438,NGC 4458,NGC 4461,NGC 4473和NGC 4477)位于光滑的弧线上,并且具有类似的衰退速度。

 
马卡良星系链 
马卡良星系链 

马卡良星系链4,左上侧明亮的椭圆星系M 87,以及画面中心右下方的M 84和M86(自上至下)。M 84和M 86都属于马卡良星系链,即在画面右侧竖直排列起来的一串星系。在星系链中间的是一对有趣的相互作用星系,NGC 4438和NGC 4435,它们被称作马卡良的双眼。

NGC4387,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于1784年4月17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5分41.7秒,赤纬+12°48′38″。一个椭圆星系,视星等12级。

 

NGC 4387星系

NGC4388,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于1784年4月17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5分46.8秒,赤纬+12°39′43″。一个旋涡星系,视星等11.0级。基于2525公里 /秒的后退速度,距离地球约为1.15亿至1.2亿光年,星系宽度约为210至21.5万光年。但是,该星系被列为室女座星团的成员(VCC 836),并且它的特殊外观(好像一个螺旋星系嵌入在椭圆星系中),被认为是由于与该星系团成员的引力或物理相互作用,那么距离地球只有5000到6000万光年(后一个数字是下面链接的哈勃站点页面中给出的距离),而整个星系宽度约为10.5万到11万光年,这可能是一个更合理的大小估计。 NGC 4388被列为塞弗特星系(类型为Sy 1)。

 
 

NGC 4388星系

IC3303,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腓特烈·卡尔·阿诺德·施瓦斯曼(1870年-1964年)(Friedrich Karl Arnold Schwassmann,1870年-1964年)于1900年11月14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一个双凸透镜星系,视星等为14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5分15.2秒,赤纬+12°42′54″。

 

IC 3303星系

NGC4402,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乔治·弗里德里希·朱利叶斯·阿瑟·冯·奥维尔斯(Georg Friedrich Julius Arthur von Auwers ,1838年9月12日-1915年1月24日)于1862年3月5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6分07.6秒,赤纬+13°06′46″。一个旋涡星系,视星等12.0级。基于230公里 /秒的后退速度,距离地球约5000万光年,星系宽度约5.5万光年。

 

NGC 4402星系

IC3333,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卡尔·阿诺德·施瓦斯曼(Friedrich Karl Arnold Schwassmann,1870年-1964年)于1900年11月16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一颗视星等为14级的恒星,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6分08.9秒,赤纬+13°07′58″。

IC3344,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美国天文学家罗亚尔·哈伍德·弗罗斯特(Royal Harwood Frost,1879年2月25日-1950年5月11日)于1904年5月10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6分32.3秒,赤纬+13°34′46″。一个椭圆形星系,视星等15.0级。

 

IC 3344星系

IC3349,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美国天文学家罗亚尔·哈伍德·弗罗斯特(Royal Harwood Frost,1879年2月25日-1950年5月11日)于1904年5月10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6分47.1秒,赤纬+12°27′14″。一个椭圆形星系,视星等14.0级。

 

IC 3349星系

IC3363,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美国天文学家罗亚尔·哈伍德·弗罗斯特(Royal Harwood Frost,1879年2月25日-1950年5月11日)于1904年5月10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7分03.0秒,赤纬+12°33′40″。一个椭圆形星系,视星等14.0级。

 

IC 3363星系

IC3388,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美国天文学家罗亚尔·哈伍德·弗罗斯特(Royal Harwood Frost,1879年2月25日-1950年5月11日)于1904年5月10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8分28.1秒,赤纬+12°49′25″。一个椭圆形星系,视星等15.0级。

 

IC 3388星系

IC3393,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美国天文学家罗亚尔·哈伍德·弗罗斯特(Royal Harwood Frost,1879年2月25日-1950年5月11日)于1904年5月10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8分41.7秒,赤纬+12°54′59″。一个椭圆形星系,视星等15.0级。

 

IC 3393星系

NGC4413,或NGC 4407,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于1784年4月17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6分32.2秒,赤纬+12°36′38″。一个旋涡星系,视星等12.0级。

 

NGC 4413星系

NGC4425,或PGC 40816,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于1784年4月17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7分13.4秒,赤纬+12°44′05″。一个双凸透镜星系,视星等12.0级。

 

NGC 4425星系

NGC4473,或PGC 41228,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于1784年4月8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9分48.9秒,赤纬+13°25′46″。一个椭圆星系,视星等10.2级。

 

NGC 4473星系

IC3420,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卡尔·阿诺德·施瓦斯曼(Friedrich Karl Arnold Schwassmann,1870年-1964年)于1900年11月17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一颗视星等为16级的恒星,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9分42.7秒,赤纬+13°26′46″。

NGC4479,或PGC 41302,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于1784年4月8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30分18.4秒,赤纬+13°34′40″。一个柱状旋涡星系,视星等12.4级。

 

NGC 4479星系

NGC4477,或PGC 41260,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于1784年4月8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30分02.2秒,赤纬+13°38′12″。一个双凸透镜星系,视星等10.4级。

 
 

NGC 4477星系

IC3426,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卡尔·阿诺德·施瓦斯曼(Friedrich Karl Arnold Schwassmann,1870年-1964年)于1900年11月17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一颗视星等为14级的恒星,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30分01.5秒,赤纬+13°35′54″。

IC3423,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卡尔·阿诺德·施瓦斯曼(Friedrich Karl Arnold Schwassmann,1870年-1964年)于1900年11月17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一颗视星等为15级的恒星,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9分46.5秒,赤纬+13°39′32″。

NGC4461,或NGC 4443,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于1784年4月12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一个透镜状星系,视星等为11.2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9分03.0秒,赤纬+13°11′02″。

 

NGC 4461星系

NGC4458,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由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于1784年4月12日发现,位于室女座,一个椭圆星系,视星等为12.1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8分57.6秒,赤纬+13°14′31″。

NGC 4458星系

双眼星系,NGC 4435和NGC 4438,是位于室女座的一对星系,马卡良星系链的一部分,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5千200万光年。

NGC 4438(中间较大),NGC 4435(右上方较小)

NGC4435,被称为眼睛星系,也称为Arp 120,IRAS12251 + 1321,MCG 2-32-64,PGC 40898和UGC 7575。位于室女座,是一个有短棒的透镜状漩涡星系,靠近后发座边界处,九卿一(室女座ρ)北部,坐标:12小时27分40.5秒,赤纬+13°4′47″。红移0.002638,距离地球约5200万光年。视星等+10,最大的直径32,000 光年,最小直径24,000光年。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在它的中心区域有着相对是年轻(1亿9000万年)的恒星族群,它们可能起源于与NGC 4438的交互作用。它也有可能是与上述星系交互作生用所产生的长长的潮汐尾。在NGC 4435的方向上,有相当大量的中性氢以及取代它的星际物质-氢原子,氢分子,星际尘埃和热气体,这表明与NGC 4438以高速度通过室女座的星系际物质,增加了这两个星系之间的邂逅。

NGC 4438星系曾经是一个典型的漩涡星系,但在过去的几亿年中,由于与附近星系的碰撞,它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形。NGC 4438包含一个明显的区域,在其核心下方遮挡尘埃云。在中心的左边是年轻的恒星,这个星系的气体延伸超过它的边界数百光年。NGC 4435与相距约10万光年远的星系NGC 4438相互作用,形成一对称为眼睛的星系。天文学家怀疑它们在大约1亿年前以大约16,000光年的距离相互通过。于1784年4月8日由德国 - 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

 

NGC 4435星系

星系NGC 4435(右下)和NGC 4438(上)

NGC4438,或Arp 120,PGC 40914,位于室女座,靠近后发座边界处,九卿一(室女座ρ)北部,坐标:12小时27分40.5秒,赤纬+13°4′47″。一个透镜状漩涡星系,NGC 4438与M 86有一个40万光年的延伸氢云。1784年4月8日由德国 - 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距离地球约5200万光年。有证据表明NGC 4438可能于数百万年前和NGC 4435发生碰撞(偏离中心的侧撞),造成了NGC 4438周围环境的星际物质受到损坏,但是也发现到它与邻近最巨大的星系M 86之间有几条细丝状的电离气体相连接,并且发现后者的气体和尘埃可能会被前者剥夺。这显示了这两个系统之间过去也曾有过互动,所以,在高密度的星系团中心的星系,有可能提升到三个星系的交互作用(NGC 4435、NGC 4438、和M86)。

哈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NGC 4438

 
NGC 4438星系 
NGC 4438和MGC 4435相互作用的星系 
NGC 4438和MGC 4435相互作用的星系

NGC 4438星系与M 86也有相互作用

NGC 4435星系其核周围形成了尘埃环,哈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

室女座星系团,室女座星系团星系之间的漫射光,梅西耶87位于左下方。凯斯西储大学华纳和斯瓦西天文台伯瑞尔·施密特望远镜拍摄。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泰勒路,它以20世纪初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经理,天文学家和慈善家安布罗斯·斯瓦西(Ambrose Swasey)(1846年12月19日至1937年6月15日)和伍斯特·里德·华纳(Worcester Reed Warner)1846年5月16日至1929年6月25日)建造的,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制造了精密仪器和望远镜,并在克利夫兰建立了天文台,这座原始的天文台位于泰勒路以东4英里处。在大学校园内并装有9.5英寸伯勒尔·施密特(Burrell Schmidt)折射望远镜,并于1920年投入使用。后于1979年5月从俄亥俄州移至亚利桑那州基特峰国家天文台。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泰勒路的华纳和斯瓦西天文台9.5英寸伯勒尔·施密特(Burrell Schmidt)折射望远镜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泰勒路的华纳和斯瓦西天文台

亚利桑那州基特峰国家天文台的华纳和斯瓦西天文台

NGC4450,位于后发座,一个透镜状旋涡星系,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坐标:赤经12时28分29.6秒,赤纬+17°05′06″。红移1954±4公里/秒,距离地球约9000光年,最大直径14.1万光年。视星等 10.9。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测量表明,这个星系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德裔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在1784年3月14日发现。

 
 

NGC 4450星系

 
 

NGC 4450星系

后发座M85星系,也被称为NGC 4382,为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室女座星系团的最北端。位于后发座,一个透镜状旋涡星系,东上将(太微左垣五)(后发座α)恒星西部,坐标:赤经12时25分24.0秒,赤纬+18°11′28″。红移729 ± 2 公里/秒,距地球约6000万光年,视星等 10.0,最大直径125,000光年,平均直径69,000光年,1781年3月4日,法国天文学家皮埃尔·弗朗索瓦·安德烈·梅香(Pierre Francois Andre Mechain)第一个发现。1781年3月18日查尔斯·梅西耶观察到并记录为M 85。1960年12月30日在M85发现了Ⅰ型超新星1960R,亮度达到11.7等。

M 85星系的壳和涟漪被认为是由4亿到70亿年前与另一个星系合并引起的。在最中心的区域,有一个相对年轻(不到30亿岁)的恒星种群,其中有些成环,可能是由晚期星暴造成的。1960R型I型超新星于1960年12月20日在M 85被发现,其视星等达到11.7。

该星系也是第一批被确认为M 85 OT2006-1的发光红色新星的宿主。它是在2006年1月7日发现的,并发生在这个银河系的郊区。

M 85正在与附近的螺旋星系NGC 4394和一个称为MCG 3-32-38的小椭圆星系相互作用。

后发座M 85星系

M 85星系

M 85(NGC4382)透镜状星系(右)和NGC 4384柱状螺旋星系(左)

M 85星系附近的星系

NGC4384,或PGC 40475,由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于1791年4月2日发现,位于大熊座,天权(北斗四)(大熊座δ)恒星东南,坐标:赤经12时25分12.0秒,赤纬+54°30′22″。一个旋涡星系,视星等13.0级,是个星暴星系。

 

NGC 4384星系

NGC4394,为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位于后发座,一个棒状旋涡星系,视星等10.9,东上将(太微左垣五)(后发座α)恒星西部,坐标:赤经12时25分55.62秒,赤纬+18°12′50.13″。红移0.003075,视向速度922公里/秒,距离地球约3950万光年(1210万秒差距)。1784年4月8日由德国 - 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NGC 4394的核心区域是典型的低电离星系核。并且NGC 4394是透镜状星系M 85的假定伴星系,两者在天球上相距8角分,也是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星系。

 

NGC 4394星系

NGC4397,由德国天文学家恩斯特·威廉·勒贝里希特·坦佩尔(Ernst Wilhelm Leberecht Tempel,1821年12月4日至1889年3月16日)于1877年发现,位于后发座,是一颗视星等 13级的双星,东上将(太微左垣五)(后发座α)恒星西部,坐标:赤经12时25分57.9秒,赤纬+18°18′01″。

IC3292,由美国天文学家罗亚尔·哈伍德·弗罗斯特(Royal Harwood Frost,1879年2月25日-1950年5月11日)于1904年5月7日发现,位于后发座,东上将(太微左垣五)(后发座α)恒星西部,坐标:赤经12时24分48.3秒,赤纬+18°11′44″。一个柱状形旋涡星系,视星等14.8级。

 

IC 3292星系

NGC4651,又称雨伞星系(UmbrellaGalaxy,位于后发座南部,一个螺旋星系,五诸候三(后发座27)恒星以南,坐标:赤经12时43分42.6秒,赤纬+16°23′36″。红移788公里 / 秒,距离地球约在5500万光年到7200万光年之间。视星等11.39。主星系跨越约6万光年,平均最大直径光年4.2万光年,最小直径28,000光年。NGC 4651是室女座星系团成员,位于该星系团外缘,因为该星系有一个从盘面向东延伸的由多条星流组成的和雨伞相似的结构,因此又被称为“雨伞星系 ”。这是另一个比NGC 4651小多个的星系被潮汐力撕裂后的残余,所以它被编入赫尔顿·阿普的特殊星系图集,编号是阿普 189(Arp 189)。

星系延伸约13.5万光年。扩展的区域(主星系的一部分)已被证明是较大的星系“吞噬”矮星系的结果,而矮星系的质量约为较大星系质量的五十分之一,不仅吸收而且还广泛地散射了残余物矮星系。

还有一个古老恒星的丝状结构,因其伞状结构从其圆盘延伸到东部,而且由恒星流组成。有一束超过5万光年的云埃尘向东喷射延伸,还有一个盾状的尾巴。于1783年12月30日由德国 - 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

 
 
 
 
 
 

NGC 4651星系

NGC4526,是在室女座,一个双凸透镜椭圆星系,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是已知最明亮的透镜状星系之一。坐标:赤经12时34分03.0秒,赤纬+07°41′57″。红移448 ± 8 公里/秒,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1,690万秒差距),视星等10.7。这个星系的内核显示出恒星轨道运动的上升,表明存在中央暗物质。核心区域内分子气体运动表明,存在一个质量约为4.5亿个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

1969年在该星系中发现了超新星SN 1969E,峰值视星等为16。1994年,在达到峰值亮度之前约两周,发现了1a型超新星,它被指定为SN 1994D,是由一颗由碳和氧组成的白矮星爆炸引起的。1784年4月13日由德裔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发现。

 
 
 
 

NGC 4526星系

NGC 4526星系位置

NGC4536,PGC 41823,是室女座星座中的中间旋涡星系,位于室女座星团中点以南约10°。坐标:赤经12时34分27.129秒,赤纬+02°11′16.37″。红移0.006031,径向速度1808公里 / 秒,距离地球4870万光年(1490万秒差距),视星等11.1。NGC 4536具有HII星系的光学特性,这意味着它正在经历强烈的恒星爆发。这在围绕棒和核的环中很明显。根据核心的X射线发射水平,它可能有一个小的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0万至100万倍。1784年1月24日由德裔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发现。

1981年3月8日,在星系中心东北51弧秒处发现了Ia型超新星,它在3月8日达到了最高视觉星等12,随后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逐渐消失。

 
 

NGC 4536星系

室女座NGC4567NGC4568蝴蝶星系,别名为连体双胞胎(Siamese Twins)或蝴蝶星系(Butterfly Galaxies),由两个螺旋星系连接在一起,名为“连体双胞胎”, NGC 4567星系,或PGC 41963,位于后发座,一个旋涡星系,视星等11级,赤经12时36分32.8秒,赤纬+11°15′31″。距离地球约6000万光年,最大直径13.9万光年,由德裔英国天文学家约翰·弗雷德里克·威廉·赫歇尔于1784年3月15日首次发现。在星系中仅观察到一颗超新星(SN 2004cc)。

NGC 4568星系,或PGC 42069,位于后发座,一个旋涡星系,视星等11级,赤经12时36分34.7秒,赤纬+11°14′15″。由德裔英国天文学家约翰·弗雷德里克·威廉·赫歇尔于1784年3月15日首次发现。

 
 
 

室女座NGC 4567和NGC 4568蝴蝶星系

 

室女座NGC 4567和NGC 4568蝴蝶星系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NGC 4567和4568

梅西耶86,也称为M 86或NGC 4406,是室女座星座中的椭圆或双凸透镜状星系,位于室女座的北部边界附近,靠近后发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坐标:赤经12时26分11.7秒,赤纬+12°56′46″。M 86具有丰富的球状星团,总数约为3800个。红移-0.000814,距离地球5,200万光年(1,590万秒差距),视星等为8.9,是梅西耶天体中蓝位移最大的一个,目前正在以每秒244公里的速度向银河系接近。

M 86通过几根离子化气体的细丝与严重破坏的旋涡星系NGC 4438相连,显示出一些可能已经剥离的气体和星际尘埃,以及这些细丝上的气体。当它在室女座的团簇内部介质中高速移动时,它承受着冲压压力的剥离,在它通过时,它失去了星际介质,留下了很长的热气。

M 86有丰富的球状星团系统,总数约为3,800个。它的晕圈也有许多恒星流,被解释为矮星系的残骸,这些星系已被该星系破坏和吸收。M 86和M 84的外围似乎重叠,它们的中心之间对应的距离仅为大约300,000光年。

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戈特弗里德·科勒(Johann Gottfried Koehler)于1779年5月5日发现,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在1781年3月18日重新发现,并记录为M86。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John Herschel)在1826年3月13日也观察到。

 

室女座梅西耶86

 
 
 
 
 

M 86星系

M 86星系和下方的NGC 4402,这是一个视星等为11.5的昏暗的螺旋星系。

M 86星系这张照片拍摄于1974年,在明亮的M 86(靠近中心)和M 84(位于右侧)之间可以看到许多较暗的星系,无论是椭圆星系还是双凸透镜星系。

M 86的这张X射线(蓝色)与光学(橙色)合成图像,显示气体从星系中扫出,形成了一条长尾巴,其长度超过200,000光年。这个巨大的柱状或椭圆形星系位于处女座星系团中,它以每小时约300万英里的速度通过弥漫整个团簇的扩散热气移动。M 86的超音速运动产生压力,该压力正在从星系中剥离气体并形成壮观的尾巴。

PGC40659(无图像),不是NGC对象,有时称为NGC 4406A或4406B,位于室女座的北部边界附近,靠近后发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坐标:赤经12时26分15.2秒,赤纬+12°57′48″。视星等14.4级,一个椭圆星系。

M87星系,梅西耶87星系,也称为室女座A星系,NGC 4486,Arp 152,IRAS 12282 + 1240,MCG2-32-105,PGC 41361和UGC 7654。是室女座星座中的超巨型椭圆星系,也是银河系附近几个质量最大星系其中之一,由NGC 4486A和NGC 4486B组成。位于室女座的北部边界附近,靠近后发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坐标:12小时30分49.2秒,赤纬+12°23′28″。红移1307 ± 7 公里/秒,距离地球5,350万光年(1,640万秒差距)。这个星系是宇宙中最为庞大的星系之一,最大直径145,000 光年,最小直径115,000 光年。这个星系的视星等9.59,可用直径6厘米的小型望远镜观测到。

M 87多年来一直被称为“超星系星云”,直到1956年被认为是一个星系。它有大量球状星团,大约有12,000个球状星团,星系半径约可延伸至490,000光年,核心半径为13,000光年,质量为 2.6万亿个太阳质量,是我们银河系质量的两倍,暗物质的质量可能是银河系质量的200倍。在M 87中已经确定了近100个超紧凑型矮星。该星系由核心发出一道延伸延伸约1,500秒差距(4900光年)的高能等离子喷流,运动速度达相对论速度,与光速已相当接近。

和盘状的螺旋星系不同的是,M 87并没有明显尘埃带, M 87的恒星占其质量大约六分之一,呈球形的对称分布,外观呈椭圆形,几乎没有任何特殊形状,亮度分布和典型的椭圆星系一样,由星系中心延伸递减,越外亮度越暗。M 87的恒星占其质量大约六分之一,呈球状对称分布,恒星分布密度,由星系核心延伸呈递减,越靠外围的恒星密度越低。

位于星系中心是其超大质量黑洞,也是活动星系核的主成分,该天体在各局部都带来强烈辐射,尤其M 87的星系外壳延展宽达49万光年远,然后中断,中断原因可能是和另一星发生碰撞。恒星之间有弥散星际介质气体,丰富的化学元素是由演化后期恒星(演进星)贡献。从核心出现的物质射流,从核中至少延伸5,000光年,并由从超大质量黑洞中射出的物质组成。

M 87星系是邻近宇宙质量最大的星系之一。此星系幅宽12万光年,和银河系相等,但M 87是球体,不是扁平的螺旋状。因此,按有些计算法估计,其质量应接近2.7兆太阳质量。在M 87核心29-130百万光年(9-40百万秒差距)半径范围内,其质量与半径比例约为r1.7r为半径,即与核的距离)。

在距离核心32千秒差距(相当于10万光年)半径范围内,质量估计为2.4万亿个太阳质量,是银河系质量两倍。在距离核心50千秒差距(相当于1万6千5百光年)半径范围内,质量估计为6万亿个太阳质量。由此推算而得的M 87星系总质量可能为银河系的200倍。气体落入M 87星系之速率约每年2~3个太阳质量,这大部分可吸积至星系核心区域。星系的恒星外壳向外延展距离大约为1,500秒差距(4900光年),相较之下,银河系恒星外壳大约是330光年(100秒差距)。

在哈勃太空望远镜于1999年拍摄的照片中,M 87射流的运动速度是光速的4到6倍。这个星系的核心是超大质量黑洞(SMBH),其质量按不同估计法,质量为35亿个太阳质量,直径大于冥王星的轨道。

2011年,盖哈特等天文学家使用夏威夷冒纳基峰上的双子星天文台观测资料,计算得知室女A星系中心黑洞质量为66亿个太阳质量,这使M 87中心黑洞成为当时所知的质量最大黑洞,直径为海王星轨道的4倍。在同类天体中,已知它是其中质量最大之一。有一电离气体旋转盘环绕黑洞,和相对论性喷流近乎垂直。旋转盘的运动速度达每秒1000公里,盘面宽0.12秒差距(0.39光年)。估计黑洞吸积气体的速率约等于每10年吞下一个太阳质量(也可换算而等于每天吃下91个地球质量)。

2019年4月10日,一张由望远镜于2017年拍摄的室女A星系的核心黑洞的照片发布,迄今这张照片是史上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的黑洞照片。

M 87里还包括超致密矮星系,它与球状星团类似,但直径在10秒差距(33光年)以上,这比球状星团最大不超过3秒差距(10光年)之上限大得多。目前还不清楚超致密矮星系的性质,是否为M 87所捕获的矮星系,或是另一类新的巨大球状星团。M 87有数以千计的球状星团,其中近百个是超致密矮星系。

M 87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戈特弗里德·科勒(Johann Gottfried Koehler)于1779年5月5日发现,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在1781年3月18日重新发现,并记录为M87。

M 87在室女座的位置

M 87位置

 
 
 
 

M 87星系

M 87星系中的喷流

M 87星系正以近乎光的速度向外界抛射物质喷流,长度达1,500 秒差距(5,000光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图像。这是由星系中心64亿个太阳质量超大黑洞射出的物质。

巨大的椭圆星系梅西耶87周围的巨大光环出现在这个图像上,以及星系中行星状星云的运动,该图像还揭示了室女座许多其他星系群,其中梅西耶87是最大的成员,框架右上方的两个星系被称为“眼睛”。

M 87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周遭吸积盘

M 87星系中央的黑洞,这是人类史上第一个捕捉到的黑洞影像。

2010年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图像显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低温物质朝M 87星系中心下落,在那里遇到喷射,在星系的星际介质中产生冲击波。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在卡纳维拉尔角39-B号发射台内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货舱内,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20日凌晨12:36登上哥伦比亚号。此处看到的组合的钱德拉/惯性上半身长57英尺长,重50162磅。太阳能电池板,长45.3英尺,宽64英尺。是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X射线望远镜,它将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能够看到以前看不见的黑洞和高温气体云,这使天文台有可能重写有关宇宙结构和演化的书籍。1999年7月23日,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搭载升空,运行在一条椭圆轨道上,近地点为1万公里,远地点为14万公里,轨道周期为64小时。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PGC41377,也称为NGC 4486 A,MCG2-32-110和UGC 7658,是一个椭圆星系,位于室女座,离地球大约700万光年,直径15000光年。于1781年3月18日被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发现。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坐标:赤经12时30分57.8秒,赤纬+12°16′16″。视星等12.5级。

 

PGC 41377星系

PGC41327,也称为NGC 4486 B,MCG2-32-101和UGCA 283,是一个椭圆星系,位于室女座,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坐标:赤经12时30分32.0秒,赤纬+12°29′25″。视星等13.4级。距地球约7100万光年,直径12,000光年。1781年3月18日被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发现。该星系有一个双核,并包含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约6亿个太阳质量,占整个星系重量的9-11%。

 

PGC 41327星系

NGC4476,位于室女座,是一个透镜状椭圆星系,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坐标:赤经12时29分59.1秒,赤纬+12°20′55″。视星等12.2级。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于1784年4月12日发现。

 
 

NGC 4476星系

NGC4478,位于室女座,是一个椭圆星系,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坐标:赤经12时30分17.4秒,赤纬+12°19′43″。视星等11.5级。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于1784年4月12日发现。

 

NGC 4478星系

IC3443,位于室女座,是一个椭圆星系,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坐标:赤经12时31分15.6秒,赤纬+12°19′56″。视星等15级。美国天文学家罗亚尔·哈伍德·弗罗斯特(Royal Harwood Frost)(1879年2月25日-1950年5月11日)于1904年5月10日发现。

 

IC 3443星系

M88,也称为梅西耶88或NGC 4501,MCG 3-32-59,PGC 41517和UGC 7675,位于后发座,一个漩涡星系,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偏北,东上将(太微左垣五)(后发座γ)恒星西部偏南,赤经12时31分59.2秒,赤纬+14°25′14″,视星等10.4,由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于1781年3月18日年发现的。径向速度2281 ± 3公里/秒,红移0.007609 ± 0.000010,银心速度2235 ± 4公里/秒,距离太阳5,000万至6,000万光年。最大直径是207,000 光年,最小直径113,000光年。

M 88是属于室女座星系团的15个梅西耶天体之一。M 88可能有个高度椭圆的轨道,正将它带往星系团的中心,占据在中心的是巨大的椭圆星系M 87。M 88目前距离中心30万至48万秒差距,大约再过2亿至3亿年会最接近核心。M 88穿越室女座星系团中星际物质的运动会创造出撞击的压力,剥离星系外围的中性氢气体。这种剥离现象已经在M 88的西部,星系前进方向的前缘被检测到。

M 88为塞弗特(Seyfert)星系之一,这意味着在它的核心气体是高度电离,会发射窄频谱线。跟随星系核心螺旋,旋涡的臂结构非常规则,旋臂中含有4200万个太阳质量的分子氢浓度。它的核心是向中央凝聚的区域,直径有230秒差距,有两个凝聚的峰值,这是螺旋臂汇入核心的区域。在星系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质量约为107.9(10的7.9次方)太阳质量,或是8,000万倍太阳的质量。1999年5月29日由利克天文台超新星搜寻小组(LOSS),在这个星系中发现了超新星1999cl。

 
 
 

M 88星系

M 88星系,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

 

M 88星系,美国莱蒙山天文台24英寸望远镜拍摄。

M89,一个椭圆旋涡星系,也被称为NGC 4552,位于室女座,是室女座星系团的成员之一。一个椭圆星系,东次将(太微左垣四)(室女座ε)恒星西部,赤经12时35分39.8秒,赤纬+12°33′23″,红移340 ± 4 公里/秒,距离地球约5500万光年,视星等10.7,最大直径16,000光年。

当前的观察表明,M 89的形状可能几乎是完美的球形。这是不寻常的,因为所有其他已知的椭圆星系都是相对细长的椭圆体。但是,星系的定向方式可能对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似乎是球形的,但实际上是椭圆形的。

1781年3月18日,由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第一个发现。这个星系的外围有气体和尘埃扩散至150,000光年远,并且还有被加热的粒子向外喷射延伸至100,000光年的距离外。这表明它可能曾经是一个活跃的类星体或射电星系。它也具有广泛而复杂的外壳和羽状系统,其起源于一次或多次合并。

M 89也有为数众多的球状星团,相较于银河系,在2006年测量至10′范围内只有150-200个,但估计M 89在25′范围内拥有2,000±700个球状星团。核心有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为4亿8千万倍的太阳质量。M 89也有大量的球状星团,2006年的一项调查估计,在M 89内有2000多个球状星云。

 
 

室女座M 89

M 89星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