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强 巨量市场,机动车检测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图」
一、规模巨大的机动车检测市场
机动车检测分为强制检测和非强制检测。所谓强制检测,即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机动车必须定期参加的检测,符合检测标准后机动车方可上路行驶;而非强制检测即指机动车生产及服务类企业(如检修厂、汽车制造厂、二手车公司)因业务开展需要而执行的机动车检测。2014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关于机动车检测工作的意见》,规定政府部门不得举办检测机构,推动民营资本加速进入机动车检验市场。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通知》,放开了机动车检测收费项目的定价机制,一律实行市场调节价,使得行业盈利水平大大提高。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由于国家政策决定了机动车检验属于刚需,受价格以及除政策外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特别是国家自2014年起对机动车检测制度实行改革,实行非营运轿车等车辆6年内免检政策,而2020年该政策推行已满6年,意味着2014-2015 年注册的非运营轿车即将开始检测,我国检测市场需求有望显著提升。根据中汽协等机构的调查数据, 2019-2021 年我国机动车检测服务市场检测频次分别是2.1亿次、2.25亿次、2.41亿次,预计2020年机动车检测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政策壁垒高,行业集中度低
根据公安部和生态环境部的最新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6月,国内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 机构数量为8548家,考虑到部分环境检验机构同时也具备安全技术检验资格,可推算我国目前的检测站数量约为1.1万-1.2万之间。2019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突破2.5亿辆,据此推算不难得到平均每个检测站要为近20000台车服务,如果按照300元/次的安全检验价格估算,平均每个监测站在安全检测方面的收入可达600万元以上。特别是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五个汽车保有量较大的省份,检测站数量不能完全满足汽车检测服务需要。由于各个检测站主要为当地的汽车提供检测服务,因此可替代性较低,盈利较为稳定,而行业的内部竞争在目前阶段尚不激烈。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机动车检测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目前机动车检测行业存在进入壁垒,机动车检测市场的地域性和分散性决定了市场主体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市占率的壁垒更高,基本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出现规模巨大的汽车检测服务连锁商。由于汽车安全检验关乎公共安全,因此检测站在选址、设计、建设、联网、运营的过程中,联网环节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审核认证通过。尽管目前国家已经放开了机动车异地检测,但是要在不同地区获得监管部门的审核以及选址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另外高度分散的市场导致各地检测服务的价格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从120-400元不等,要想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扩张如何规范定价与服务标准依然需要探索。由于市场份额巨大加上政策壁垒的制约,从高度分散的行业形态发展到寡头竞争的成熟市场依然需要较长时间。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三、机动车检测站盈利周期预估
一般而言机动车检测站的建设投入要素包括土地、设备、人员、厂房等,其中土地成本是最重要的固定投入要素之一,一般各地政府对于机动车检测站的土地以租赁方式提供,价格0.5-5万元/亩不等。如果按照中等检测站的规模建设(即两条安检线和四条环检线),其中安检线约为35万元/条,环检线30万元/条,前期设备综合投资在200万元左右,而加上厂房建设以及人工成本与设备折旧计算,建设中等规模检测站的早期投入约为600-700万元,而运营成本在200-300万元之间。其中早期厂房建设成本约占40%以上,而运营期人工成本占比约为40%。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检测站建成之后按平均每年为2万辆车提供检测服务计算,检测单价成本为300元/次,不难得到检测站每年的收入规模为600万元,在假设资金成本为6%的情况下,一座机动车检测站的投资回收周期为3年,假定检测站的运营周期为15年,测算机动车检测站的内部收益率超过40%,因此机动车检测站的盈利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但是如此高的行业盈利率是由于目前检测机构数量较少导致的,而更加现实的情况一般是高盈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检测行业导致检测站数量增加,平均每座检测站的服务数量减少盈利率下降,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盈利阶段将随着行业集中度提高而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