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电池百强榜:宁德时代超越比亚迪只拿第三
电池行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水平。
记者|孙柏
作为新能源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最关键的制约要素与电池不无关系。实际上在面对里程焦虑的问题,诸多主机厂也在提出规划,要不断提升电池的效率,增强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这也就意味着,电池将是决定新能源发展和用户接受程度的关键。
近日,2017年度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名单揭晓。天能动力国际有限公司以269.03亿元蝉联第一,超威动力控股有限公司以246.54亿元依然稳居第二。但与去年排名不同的是,2016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接近152,68亿元的销售收入排名第三,而2017年比亚迪以149.87亿元滑落至第五;2016年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宁德时代分别以148,23亿元和140亿元的销售收入排名第四和第五,2017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以199.96亿元和185.89亿元提升到第三和第四。
2017年度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751.49亿元,同比2016年的2892.48亿元增长29.7%。而从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销售量来看,前十名里中国品牌占了7个,宁德时代以12Gwh的销量位居第一,比亚迪以7.2Gwh的销量位居第三。日韩品牌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五。由此可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补贴时代迈向“后补贴时代”的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正在不断地成熟壮大。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导致对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快速扩大:2017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达到1589亿元,相比2016年的1330亿元同比增长19.5%,首次超过铅酸蓄电池的1580亿元,成为中国电池行业第一大产业;锂离子电池的产量由873亿瓦时增长到1009亿瓦时,同比增长15.6%。其中,新能源汽车及电动自行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由600亿元,同比增长30%,达到780亿元;产量由330亿瓦时,同比增长35%,达到446亿瓦时。
虽然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巨大,但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呈现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状况。2017年动力电池的产能利用率只有32%,行业的整合正在持续进行中,市场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据统计分析,2017年前20家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装机量320.9亿瓦时,占比87%;前5家企业装机量223.4亿瓦时,占60.5%。2018年前6个月前20家企业装机量146.8亿瓦时,占比94.2%;前5家企业装机量121.3亿瓦时,占比77.8%。
而且,2018年行业内就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一线企业,通过技术、品质和规模优势逐渐蚕食市场份额,而二三线企业的低端产能面临被淘汰的危机。目前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领域外商投资条件已经开放,2020年补贴完全取消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外企业的全方位竞争,全球化竞争更将加剧。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集中度提高是必然的趋势,与此同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大整合时代也正如约而至。以电池行业佼佼者宁德时代为例,努力走出国门是其现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宁德时代将在德国图林根州艾尔福特市投资2.5亿欧元建造电池生产基地等,该生产基地计划于2021年投产,到2022年预计年产能14GWh,届时产品将配套BMW、大众、戴姆勒、捷豹路虎、PSA等全球知名车企。
在宁德时代走出国门、到国外建厂的时候,电池行业的另一家巨头比亚迪也在主动转变,积极应对到来的挑战。曾经 “自产自销”,对外封锁电池技术,比亚迪丧失了国内电池大王的地位。吃了亏的比亚迪意识到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开始主动对外开放电池技术,其总裁王传福也曾表示,比亚迪要把电池技术,与全球同行们共享,实现“开放+融合”的新生态。
目前,比亚迪正在做动力电池剥离的工作。根据计划,2018年年底前后,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业务将拆分完毕;到2022至2023年,将完成动力电池业务的独立上市。同时,比亚迪也与长安汽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暨电池合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联合各自在新能源、智能化、海外市场、共享出行等多个领域的优势资源,开展从业务到资本层面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开放与共享,比亚迪要凭借自己的电池技术优势,在动力电池市场上建立起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在新能源市场保持竞争力。
除此之外,国外电池企业也正在进一步布局,抢占中国市场。之前,总投资20亿美元、预计产能32GWh的韩国LG化学动力电池项目落户南京,预计2019年10月开始实现量产,于2023年实现全面达产,主要供应现代汽车、沃尔沃、通用、克莱斯勒、雷诺等汽车制造产商。在特斯拉透露出在华建厂的消息之后,日本电池企业松下也宣布将投资1000亿日元,在中日美三地同时增产,计划将在中国大连新建第二栋厂房、将生产规模提高约1倍。
在新能源行业爆发的时代,电池行业正在步入发展的黄金阶段。尽管厮杀激烈、暗流涌动,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种电池产业巨头的竞争不仅推动了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确实代表了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水平。未来新能源汽车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就看新能源电池了。
附录:2017中国电池企业百强榜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