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理财核心部门员工被检察院带走,回应“情况属实,暂未造成影响”
工银理财陷入舆论风波。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郜融莲
近日,一张聊天截图出圈,截图中显示工银理财的固收处处长李超(原资本处处长)、交易室处长易重彬(原资本处副处长,后负责资管部委外准入)被门头沟检察院带走。工银理财对此回应表示,目前公司业务并未受此影响。
工银理财作为“宇宙行”工行的理财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2.56亿元,在已披露业绩的理财子公司中排名第六。
据公开媒体报道,李超和易重彬在上周五便被检察院带走,但两人被带走的具体原因不详。工银理财回复公开媒体表示,“现在的情况还不太清楚,已经向总行进行了汇报,目前公司业务正常运行,没有受到影响”。
工银理财是工商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实收资本160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理财产品发行、理财顾问和咨询、以及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拥有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和外汇业务资格。
据工银理财开业时的介绍材料,工银理财在管理层之下,设有产品营销、投资研究、风险管理、运营支持和综合管理五大板块。而固定收益投资部和集中交易室均属于工银理财的投资研究板块。
一般而言,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高管团队多由母行资管或者金融市场条线平移而来,工银理财也不例外。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的董监高和管理层人员基本由总行资管部门“平移”而来,有公开媒体报道,工银理财和工行总行资管部基本上等同于“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对于银行来说,资管部门属于核心业务部门,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资管的资本和固收两块,属于“容易出问题”条线,固收业务操作空间很大,而交易条线“水也深”。
此外,理财子公司还承担着承接母行老产品的任务。公开资料显示,此前由工商银行发行运作的理财产品现已分批移行至工银理财,移行后,产品管理人、相关投资管理及风险控制团队等将全部交由工银理财运作管理。中国理财网提供的信息显示,工银理财发行的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混合类、权益类为辅。
自2018年12月2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行业发展已经两年了。
除了一开始入局的四大行和股份行,今年以来,各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加速设立,杭银理财正式开业、青银理财获批筹建。此外,重庆农商行也成为首家获批成立理财子公司的农商行。
截至目前为止,已有近40家银行宣布拟设立理财子公司,有11家正式开业,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规模约1万亿,不过相比存量理财的规模仍尚小。
作为“宇宙行之子”,市场对工银理财一直寄予厚望,期待工银理财能够拔得头筹,成为理财子公司中的“第一名”。
据工商银行的半年报显示, 2020年6月末,工银理财总资产168.24亿元,净资产165.94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56亿元,在已披露业绩的理财子公司中排名第六。截至2020年6月末,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2.49万亿元。
虽然工银理财的成绩并不如市场预期,但因其初成立一年,又遭遇疫情,业绩稍差也可以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六大行中的建设银行理财子公司上半年仅实现1.31亿净利润。
另据公开媒体报道,工银理财总裁、执行董事唐凌云表示,公司开业一年后,符合新规要求的理财产品规模和代客理财投资规模双双突破万亿元,均比公司设立之初增长超180%,规模和增长位列市场同业第一,并大幅领先可比同业。
《每日财报》注意到,工银理财的母公司工商银行近日因理财产品暴雷陷入了违约风波。
这次暴雷的“鹏华聚鑫”系列产品,发行方是鹏华资管,工商银行扮演的只是代销方,并不承担理财产品的赎回、回购、额度担保或者信用担保。
此次违约的是“鹏华聚鑫1号-25号资管计划产品”全线产品,25只产品本来全部于今年8月份到期了,但聚鑫一直无法顺利兑付,总规模或超40亿元,资金缺口或超20亿。
工商银行对其表示,底层资产若强制变现,只能拿回本金的60%。如果不肯接受60%的,还可以有另一个兑付方案,工行承诺今年兑付本金的50%,另外48%的本金转为工行理财,2%本金作为该理财的收益,1年后到期兑付。
也就是说,如果不想亏一半的话,就先拿一半,另一半要再等一年且没有任何的收益。
作为工银理财的母公司,工商银行理财产品出了问题,公司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此次公司管理人员被带走调查,陷入舆论风波不知会对工银理财的业绩产生多大的影响,《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