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微课:总是看别人不顺眼,怎么破?

七夕了,看看小明送你些啥?


学员在群里提问:

一、小明老师,我有时看有些人不顺眼,怎么解决呢?
我的回答:
首先我跟你一样,
我也经常看有些人不太顺眼。
这种看问题、看人、看事不太顺眼的情况,其实
是源于我们心理学中的一种放大效应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
或对某个人不认同时,
就会去放大他和我们不相同的地方。
甚至他和我们一样的地方
我们也能挑出毛病来。
但是当我们对某个人比较认同时,
即使他有很多问题放到我们面前,
我们也不太容易看得见
人们总是会去放大,或者
缩小对我们眼前事物的看法,
这就和瞳孔会调焦距一样。
就像两个人生活在一起,
当你对他认同时,你不会觉得他身上有什么遗憾;
当你对他不认同时,你觉得他走路都是难看的。
有时情侣之间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两人相爱时,我们对他认同很高时,
会用缩小的效应来看待他;
当我们有一天
跟他分手、闹别扭、生气、愤怒的时候,
心里就会用魔镜来放大
对他的不理解,看不惯的地方。
然后可能就怎么看都不太顺眼。
二、“看不顺眼”这件事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分析呢?
(一)观察力
我们一个人培养出
对他人细致入微的观察,
其实是一个好习惯
我经常会教育父母们,
让他们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包括
在社会生活中,走在街上,在同学面前
都要学会去观察别人。
因为观察力是情商的第一要诀。
但是,当我们观察到
别人身上一些问题,
或者看到一些东西的时候,
如何来使用观察到的这些材料。
这也是情商的重点。
1. 观察材料时,应注意哪些?
(1)要注意你观察到的对方身上的问题,也包括我们观察到某些事物现象的问题,它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吗?还是一个孤立呢?
(2)我们观察到的问题,我们自身身上有吗?
(3)尝试分析我们观察到的这个现象,或问题,它发生作用的条件。
如果你以后学会了
细致入微地
去观察周围的一切,
并且尝试注意
我前面说的三个要诀
那么,对你自己情商的提高,
和对你增进
在社会管理工作中
提高自己的能力,
实际上都是非常好的训练。
(二)对自己的评价
当我们看别人不太顺眼时,
这时就涉及到了我们
对自己的评价体系
2.我们有时看别人不顺眼,要区分两大点:
(1)我们需要区分自己眼中的自己。
(2)要区分他人眼中的自己。
而一个人能够真正地了解
在他人眼中的自身形象,
这才是真情商
一个人要学会不断地修正和缩短
他人眼中的自己
和自己眼中的自己,
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提高
我们自我的认知水平。
建立一个对自我比较准确的评价体系,
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会的任务。
(三)涉及到我们改变他人的欲望。
有些话是:话糙理不糙。
比如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话叫做,
达者兼济天下,穷都独善其身。
还有个英文的神翻译叫做,
Fuck the word if you"re rich,
otherwise fuck youself.
如果把它引用到这里来,代表着,
你有能力的时候,
你就去改变这个世界。
当你能力不够的时候,
那就先学着改变自己。
不过话虽这样说,其实
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想去改变他人。
我们都渴望通过改变他人
来让世界适应自己,那样
就会过得更轻松舒服呀。
我们心理学界现在有种现象,就是
只要说到改变总是只谈改变自身。
似乎改变他人,
改变世界都有点可耻。
但是你看看,世界上
所有的伟人,
哪一个伟人不是在改变别人,
进而改变世界?
不信,问问袁方。
袁方,你怎么看?
不过,一个人要改变
自身的愿望要与
自身的能力相匹配。
当你具备改变
他人的资源的时候,你
改变别人,改变世界
无可厚非。
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
在社会生活中也都是在被他人
改变着,不断地增强
自己的社会适应性而已。
3.关于改变他人的欲望,我想提两点:
(1)即使我们能够改变他人,我们也要给别人留下几分自我改变的余地,同时指出,或者是推动这个过程是可取的。
(2)我们改变他人,改变世界的这种欲望要与改变自身同步进行。
二者不可偏废。
任何偏一的过程,
其实都是偏执化的方法。
我看到群里学员们对这个问题都提出了见解:
学员B
你这是投射
我来跟你解释:这是为什么啊。(贴出心理网红的一篇相关的文章)
学员C
学员D,E,...
。。。。。。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
我们心理学工作者不可以
简单地套用这些僵化的观念。
这些僵化的观念
在现在心理界里太时髦了。
比如说,我们对外界的反应
总是源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看法就是把一切
外界的东西都归于内在。
还有的时候,
我们非常擅长把一切都归于早年,
归于原生家庭。
还有一种逻辑诡辩术
什么一切都源于恐惧,
什么宽容自己,才能宽容别人。
其实,在心理学上,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
一切都是A,
把A的一切都归于B。
这种思维模式,
是典型的一种单维角度的
绝对化的分析
这种绝对化的分析
最大的特点就是:
他会诱发一个人绝对化的思考
如果你长期的语言模式里,
很相信这些
一切A都是B,一切B都是C
类似这样的语言范式。
那么,最终诱发出的绝对化的思考,
会导致一个人的
偏执型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因为我们对外界的反应也可以
源于外界的刺激。
还有,我们经常可以在
心理咨询案例中看到,
很多人都是对别人很宽容,
却对自己完全不宽容的。
这种语言模式
和心理学的套路
在心理学里叫做,
把一切问题都导向个人内在,
导向个人内心。
有时心理学的障眼法,去让
一个人看内在是对的。
但是,总是在强调一切问题
都源于内在。
很容易导致我们在
心理学精神分析里、自体心理学里的
一种现象,那就是
造成一个人的自体虚弱诱发自卑
还有,比如作家说
一切不宽容都源于恐惧。
作家是可以这样说的,
但心理学家不能这样去绝对化思考。
关于类似的一种克服
绝对化思考的方法就是把
“一切-------都是------”
尝试去找出二元的思想,
再从二元的思想进入到
多元化的思考。
要认识到在心理学里
任何一个现象,
一个结果,一个症状,
都是多因多果的。
有时一个原因可以导致
多个结果,有时一个结果
是多种原因所造成的。
当我们去给别人做心理工作时,
不要动不动轻言
什么包容、接纳
等等类似这样的词汇。
这些词汇本身是对的,但如果
我们总是让一个人完美地

修炼自己实际上错了。

因为,人是不可能做到
对什么都接纳,

对什么都包容的。

这种心理咨询的方法,
或者心理教育的方法,
仿佛自己就可以做到,
一切都可以放下一样。
我们心理学家很完美吗?
我们没有自己的情绪吗?
我们难道看什么问题都顺眼的吗?
我们就没有那种接纳不了的东西吗?
当然有。
所以,心理学家不要拉仇恨。
否则,这种心理学的方法
就像是在一群
快要饿死的人面前说快撑死了。
或者是,让快要饿死的人
想象一下快要撑死的感觉。
凡是在心理学里遇到
来访者提问,和在心理学教育里,
我们首先最需要考虑的
第一件事就是,
我们真的和对方有什么不同吗?!
所以,我在微课里说的第一句话,
也是我最后想说的就是:
我跟你一样,
我也经常看很多东西不顺眼,
特别是一些不靠谱的心理教育。
最后让我
想到了郭德刚的一个段子,
把他的段子放到最后。
我们平时做心理学的工作
要没事偷着乐,
要学会用幽默的方法,
要用幽默去处理
生活中很多不能处理的事。
但是,不要强调
自己精神上的洁癖和完美性。
(录入:秋云                编辑:婉玉)
让更多的人,因靠谱的心理学而受益。
跟小明一起,走上优雅的心理学职业之路。
(0)

相关推荐

  • 心理学,能帮助一个人变的“自信”吗?

    心理学与自信 在最近与学员的沟通交流当中,无意间听到一些学员反馈:当自己情绪不好.心情糟糕.郁闷焦虑的时候,会找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文章.视频或书籍来看,以此来调整自己,改变自己. 听到这些反馈以后我就在 ...

  • 在心理学中,什么是心理摆效应?现实中是常见现象

    在心理学中,什么是心理摆效应?现实中是常见现象

  • 为啥一个字盯久后就不认识了? | 《你知道吗》22期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编辑 王倩 作者 罗金明 图片来自网络 ✎前言 你是否会觉得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很有趣?但是却没仔细想过它,或许这个现象可 ...

  • 心理学告诉你:如何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

    自 信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当发现自己有某个缺点或不足的时候,内心很沮丧.消极,由此开始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改变现状.或许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也列举了一系列的计划,开启了改变自己的征程. ...

  • 小明微课:梦想如何才能实现2?

    上一集中, 我们谈到了梦想. 梦想,一方面 是我们后面的一种推动力量: 另一方面, 我们要学会在等待中, 去享受等待的过程.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享受等待的过程呢? 因为梦想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会给我 ...

  • 小明微课:梦想如何才能实现1?

    一个学员,从小到大, 他的梦想很多, 但大都没有实现. 学员问: 一.梦想,如何才能实现? 小明回答: 从个人的角度:  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梦想的价值就在于 它是梦想. 梦想是永远在那里的东西. ...

  • 小明微课:小孩,是该穷养还是该富养?

    一位学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孩子到底是穷养还是富养?  我们中国古代有一种传统的说法: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那么,男孩穷养,会不会培养出马加爵:男孩富养,会不会培养出李天一.这些问题都带有争 ...

  • 小明微课:人生遇到转折的时候怎么办?

    我们的一个学员, 他, 将要离开家乡, 离开他待了很多年的城镇, 去一个新的地方闯荡. 他内心感到深深地恐慌. 学员提问(并非做心理咨询): 1. 我感到很恐慌,为什么呢? 2. 如果您是我,在即将离 ...

  • 小明微课:能力来自于投入?

    有学员问:小明老师,我看到一篇文章<能力来自投入>,这样的回答对不对?到底怎么样才能成功?成功的秘诀是不是来自于能力呢?能力是不是来自于投入呢? 小明从两个角度来回答. 第一个是心理学的视 ...

  • 小明微课: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坐在地球上发呆

    我们的微课堂进入到第二年度后在人员组成上有点区别--有许多新鲜的血液加入,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 第一年度,学员的提问,大多和婆媳关系.职业发展.夫妻婚恋.婚外恋等等有关. 第二学年,新鲜血液进来后,有 ...

  • 小明微课:防自杀干预中的要点

    在遇到有人试图自杀的情况时,对其进行自杀干预,要记住以下六个要点和原则: 一.尽可能疏散人群,周围群众过多时,容易给当事人造成更大的压力,并会增加其焦虑和紧张感. 二.试图缓解当事人的焦虑和紧张感,可 ...

  • 小明微课:来自母亲节的祝福

    母爱,就是一次次的分离! 母爱的背后,是孤独是成长,是依赖是独立! 超越眼前生活的苟且,就能看到远方的田野:看到母亲眼中的深情与你的成长······· 小明从心理学视角解读母亲的爱,成长与独立,来自母 ...

  • 小明微课:语言的功能

    上一节课我们对语言的两个功能做了一个概述,本节我们将对语言的解释功能做更深入的讲解. 人的右脑会对世界产生感受,左脑需要对右脑的感受有一个解释.我现在说右脑不太科学,我们说上下脑,从大脑这里切割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