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人们的“认同宗”是怎么个认法?

“认同宗”,是旧时汉族社会的一种风俗。即认同姓人为同宗族。此俗自古已然,大致有三种情况。出于对有德者的仰慕,并借以光大自己如李唐统治者自称出老子后,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并以《史记.老子传》升于列传之首;五代后唐郭崇韬以汾阳王郭子仪为远祖,西征过河中,祭汾阳王墓。

掩盖自己非士族的或较低的出身

  如晋石勒引石朴为同宗,以其为司徒;梁侯景以侯填为同姓,待之甚厚;五代梁罗绍威以名士罗隐为叔,赠遗甚丰;宋蔡京欲附蔡襄,自谓是襄族弟。

 攀附权势显赫者,以取富贵

  如晋孙弼及堂弟髦、辅、琰四人与孙秀合族;唐李揆见大宦官李辅国,执子孙礼,称为王父;宋史正志与史浩异族,拜浩而父事之。又有本非同姓而强为联宗者,如北周文帝赠唐瑾姓于文氏,于谨称其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结为兄弟,等等。后世此种“认同宗”、“连宗”(也写作“联宗”)的现象,多出于势力弱者向势力强者的靠拢,势力强者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也往往与主动趋奉的寒门小生户来往并连宗,认作叔侄等,连接在一起成为同族本家。

清代文人编写的《笑林广记》就曾记载了这么一个关于“认同宗”的笑话,说有个人姓王,平时最好与别人认同宗。每当碰到姓氏相似的人,也要强拉硬凑,不说“寒宗”,就称“敝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