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上分享次数最多的照片,道出了爆火内容的三个特质
主播:赛男
这本书是由澳大利亚网络消费心理学家布伦特·科克所写。作者通过对心理学、数学和经济学等不同领域的前沿研究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解释了内容为什么能像病毒般疯传,分析了产品、品牌以及个人迅速蹿红背后的原因与规律,总结出爆红的九大营销秘诀。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关于传播的三个认知,分别是:传播的基础、分享动机和关键因素。
①
『传播的基础』
不管是文章、短视频还是广告,一条内容能够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的原因是:分享。人们越愿意分享的东西,就越会得到广泛传播。
在互联网发明前,人们传播的场景是饮水机、卫生间和休息室。在这些地方人们愿意聊一些让人瞩目的广告、有意思的新闻和信息。
而在数字时代后,新闻在网络上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一些有价值的、人们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呈几何倍数迅速传播,真正实现所谓的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而这种爆发式传播的基础,就是要给用户一个分享的理由。
如果人们没有分享它的理由,这个内容就很难爆发式传播。
通常来讲,对于网络上的内容,它的关注度越高,被分享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观看意愿和分享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
但是也有反例,如果一件事关注度很高,但是由于它可能产生歧义,让人觉得尴尬,那么也会阻止我们分享的意愿。原因在于我们分享时也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想让人把我们当成奇怪的人。
②
『分享动机』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的分享行为都是基于对社交货币的需要。
比如,我们和某些人成为好朋友,如果有事对方可以帮忙,这都是社交货币起了作用。社交货币包括时间、精力、情感和物质等多层面的东西。
社交货币是人们在互动和社交的过程中获取的人际价值。
比如,很多人为什么会观看和自己生活无关的运动赛事、为什么会了解自己不感兴趣的社会事实、为什么会研究一些可有可无的知识,其实都是暗暗在给自己积攒谈资。这些谈资在某些时刻可以变成社交货币。
数据显示,如果一个部门的领导喜欢足球,那么这个部门的话题很多时候会围绕足球展开。这时候员工自然而然地会花时间研究足球,不管他喜不喜欢。这其实并不是世故的体现。
生物学家认为,人们支付社交货币是以保障生存为目的的进化。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群体生活就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为了保证群体的内部团结和稳定运转,社交货币就有了非常现实的意义。
③
『关键因素』
在脸书上,分享次数最多的图片是怎样的呢?
在赢得2012年大选后,奥巴马在脸书发了一张他和妻子米歇尔拥抱的照片,并配了标题“又是四年”。
短短15个小时,这张照片就获得了350万个赞,被分享近50万次。迄今为止,这是脸书上分享次数最多的图片。
在照片中,奥巴马的拥抱真实自然不做作。他脸上平静、喜悦的表情,让人们看到了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之一,如此具有人情味。
这张照片之所以能够爆火,占据了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美国总统、真情流露和对社会关爱的呼唤。
除了奥巴马在大选中胜出外,这张照片还有一个被广泛分享的原因是:资本和金钱肆虐的社会,人们渴望感情,渴望爱的回归。
如果美国总统都能如此珍爱家人,普通人为什么不呢?
所以,照片一经发布,触发了人们“真善美”的感情开关。这样的转发彰显了转发者的品味和情感价值。因此,转发就像洪水一样奔涌而出,至今无人可以超越。
总结一下,转发只是一个按钮,触发人们点击那个按钮,就像触发人们下单购物一样。热点、品味、价值观、需求,这几点都照顾到的内容,就有爆火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