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收到一封神秘来信,8年后才见到写信之人

图|伟大的周恩来总理

前言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

周总理逝世后没多久,西花厅迎来第一个没有周总理的春节,秘书赵炜正思索着该如何度过这个“悲伤”的春节,如何能让邓颖超开心一点。

就在赵炜愁眉不展时,邓颖超突然收到从人民日报社转来的一个神秘包裹,以及附带的一封信。

邓颖超与秘书赵炜都十分疑惑:“这究竟是什么包裹?为什么要专门从人民日报社转送过来?”

图|周总理与邓颖超夫妇

周总理逝世

记忆倒回周总理逝世的那一天......

1976年1月8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周恩来总理因病逝世。他躺在病床上,再也不曾睁开眼睛。邓颖超哆嗦的双手摸着周总理的脸颊,哭喊着:“恩来,恩来,你走了......”

邓颖超一边大声喊着,一边泣不成声,悲痛欲绝,任谁看了都忍不住心疼。

护士走过去,将一块洁白的床单盖在周总理的身上,秘书赵炜将邓颖超扶到客厅,赵炜深知,邓颖超的心脏不好,如果情绪一直很激动的话,对她的身体不好。

很多中央领导人来向周总理的遗体进行告别,邓颖超强忍悲痛,招呼着大家,医院里的每个人都是泪眼朦胧的模样。

从医院回到西花厅,邓颖超吩咐赵炜给外地的亲朋好友们发电报:“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不许来京!”邓颖超说,就算来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不如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这才是对周总理最好的纪念。

图|周总理逝世的相关报道

1月10日,在赵炜的陪同下,邓颖超前往医院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自周总理逝世当天起,邓颖超每日为他献一个花圈,冬日严寒,鲜花就从广州空运过来,花店老板不愿收钱,邓颖超便叮嘱赵炜:“买鲜花的钱,赵炜你一定要替我付。”

花圈的丝绸挽带上写着:“悼念恩来战友,小超哀献”几个大字,几十年来,周总理总是习惯称呼邓颖超为“小超”,想到日后再也听不见他的呼唤,邓颖超的身体止不住地颤抖着。

图|邓颖超献给周总理的花圈

1月11日,载着周恩来总理遗体的灵车从医院驶出,邓颖超、赵炜坐车跟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车辆抵达八宝山。告别室里,邓颖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扑在灵棺上,大声喊着:“恩来,我们永别了,让我最后再看你一眼吧。”

她的悲伤让所有人为之动容,越来越多的人来见周总理最后一面,在周围同志们的帮助下,赵炜终于为邓颖超打开一条通道,走出告别室,坐上返回西花厅的车。

刚踏进西花厅的门,邓颖超的眼泪就止不住留下来,她对赵炜说道:“赵炜,这些天来,我心里压抑得难受,你就让我大哭一场吧!”

“大姐,你哭吧,将这几日的悲痛全都哭出来,你也会好受些。”赵炜含泪说道。

邓颖超对大家说:“今天就让我们大家都放声大哭吧,以后谁都不要再哭了。”话音未落,西花厅里的其他人都从微小的啜泣声,变为放声大哭,这一晚,包括邓颖超在内的所有人,都在彻底释放自己的悲恸情绪。

抱头痛哭了好一会,邓颖超最先停止哭泣,她打起精神安慰大家:“我们都不要再哭了,要化悲伤为力量。”

转身走进办公室后,邓颖超对身旁的赵炜坚定说道:“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哭了,我要继承恩来未竟的事业。”

图|周总理的追悼会

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如期举行,会上邓颖超坚强地站在家属位,泪水自她的脸上滑落,却从未哭出声来。

追悼会结束后,周总理生前的卫士高振普、张树迎等人完成了撒骨灰的事情。回到西花厅的邓颖超说:“我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恩来的骨灰撒掉了,我很高兴,也很欣慰。”

操办完周恩来总理的后事之后,秘书们整理了周总理的工作文件与生活用品,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纷纷被派遣到其他部门工作,西花厅独留一个司机、一个服务员、一个厨师等人。

西花厅里属于周总理的痕迹越来越少,而邓颖超也在慢慢习惯没有周总理在身边的生活,她努力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她掩藏其自己的悲伤,化思念为力量,让自己坚强地面对日后的生活。

邓颖超每天会看看书、听听广播、练练字,有时候还会坐下来和赵炜聊聊天、唠唠家常。

周恩来逝世后没多久,邓颖超、赵炜就迎来了春节。若是以前,这一定是个充满欢乐的日子。

图|邓颖超与赵炜

邓颖超收到神秘包裹

遥想往年春节,周总理总会时时刻刻惦记着邓颖超,不在邓颖超身边时,他会给妻子写信,抒发自己的切切思念。

1948年春节,周总理在陕北,而邓颖超则在河北,为土地改革工作而忙碌,春节前夕,邓颖超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除了送上关心,还向他询问关于土地改革的意见。

周总理给邓颖超一共回了两次信,一次是对邓颖超来信的回复,一次是除夕时的祝福。信中,周总理帮助邓颖超分析理解土地政策,除此之外,还表达了对她的殷切思念。

信的最后面,周总理向邓颖超送上“新年好”的祝福,哪怕相隔异地,周总理、邓颖超也在两个地方相互陪伴,共同度过春节。

图|周总理与邓颖超的合影

春节如果不忙工作,周总理就会陪邓颖超一同吃团圆饭,有时候还会叫上许多亲朋好友,大家一同欢度春节,西花厅热闹且温馨。

周总理的侄子周保章回忆,1961年周保章在北京与周总理一起过年,大年三十周总理将在京的亲属、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通通都请到西花厅来,大家开开心心地吃饭,聊家常,整个西花厅充满着欢乐、热闹的氛围。

空闲下来,周总理还会教育侄子周保章:“希望你扎根在基层,永远做普通的劳动者。”周保章始终谨记周总理的叮咛。

可1976年的春节,西花厅再无周总理的身影,更没有大家欢呼雀跃的身影,每逢春节倍思亲,越是临近春节那天,思念与悲伤的情绪就越是浓烈。

赵炜一直在想,如何让邓颖超大姐在这个没有周总理的春节稍微愉快一些?西花厅里的大家该如何度过这个“孤独”的春节?

图|周总理与邓颖超

春节前夕,正为过春节发愁的赵炜收到人民日报社转到西花厅的一个包裹和一封信,赵炜将东西赶紧转交给邓颖超。

一开始她们很疑惑,这是从哪里来的包裹?怎么会从人民日报社转过来?一连串的疑问涌上心头。

拆开包裹和信件之后,邓颖超、赵炜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包裹中装着的是一件崭新的绸面丝棉袄,信是从天津红桥区服装二厂的73名青年工人写给邓颖超的,

信中工人们说道,周总理逝世,但他们就是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的孩子,他们专门做了棉袄,表达对邓颖超大姐的敬意。

邓颖超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读完了信,备受感动。她脱下身上的衣服,换上寄来的小棉袄,她说:“这件棉袄就是稍微大一些。”听工作人员说衣服可以改一下,让她春节时穿,邓颖超又开心了起来。

试完衣服后,邓颖超充满感激地说道:“这些青年多有办法啊,他们没有尺寸,也没有见过我,还能做出如此合体的棉衣,真是难为他们了。感激他们为我费了很大的心。”

图|邓颖超穿着工人们送的小棉袄度过春节

紧接着,邓颖超又对身边的赵炜说:“赵炜,你知道我一贯不收人家的礼物,可是,这件棉衣不收不行呀!”

“当然,工人们表达对总理的一片真挚爱心,您应该接受他们的心意,绝不能退回棉袄。”赵炜说道。

对于赵炜的说法,邓颖超表示赞同:“是的,得收下,不能退。这是他们的一片心意,退回去会伤了73位青年的心。但是我得付钱给他们,你说30元够不够?”

赵炜答道:“应该差不多,倘若给多了他们也不好办呢。”

邓颖超、赵炜商量之后,决定给天津的这73位青年们寄回一封信以及30元钱。邓颖超叮嘱赵炜写好回信后,要交由她亲自校阅。

红桥区服装二厂的七十三位青年工人同志:

现遵邓大姐嘱,复信给你们。你们厂的七十三位工人同志亲手缝制的丝绵袄送给她,已经收到。

青年工人们一针一线缝制的这件棉袄,真是穿在身上暖在心里,你们的革命感情使她非常感动,她很感谢你们对她的关怀与慰问。

但她从来都不收礼物的,能退的就退,不能退的就自己付款。这件棉衣就不退回了,理解你们的心意。如退回会使你们难过,所以特寄去30元钱作为成本费,这笔钱如不好处理,可用来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

1976年3月16 日,这73位青年工人们收到赵炜的回信,得知邓颖超大姐对他们的感谢之情,工人们充满兴奋与激动,不禁热泪盈眶。

图|给工人们的回信

工人们用邓颖超寄过去的30元钱购买了书籍,以及用来庆祝的鞭炮、糖果等,他们将糖果给邓颖超寄过去,同时再附信一封,邀请邓颖超为他们写一句题词。

在此之前,邓颖超从未给任何人题过词,不过对于青年们的盛情邀请,邓颖超也没有拒绝,只是以“为共产主义革命的一个老战士”的名义为大家题了词。

邓颖超与天津的这73位工人们通过书信表达感情,一直没有见面,邓颖超时常同赵炜说道,日后如有机会,她想去天津见见这些工人们。

除此之外,萦绕在邓颖超与赵炜心头的还有一个疑问,这件包裹怎么是从人民日报社转来的呢

图|工人阅读用邓颖超寄来的钱购买的图书

终与包裹主人相见

1984年6月,在收到包裹的8年后,邓颖超登完泰山返京路上,途经天津。邓颖超想见见当年服装厂的工人们,她拜托市委办公厅的同志们帮忙打听一下。

这8年里,服装厂早已经改名,工人们各自有了去处,所以说,重新再找到他们很不容易。办公厅的同志费尽周折,想尽办法,最终打听到大家的下落,并邀请工人们与邓颖超大姐会面。

7月4日,邓颖超终于见到她时常惦记的工人们,寄出包裹的73位工人,有一位已经因病去世,一位尚在生病中,其他工人全数到齐。

图|邓颖超与工人们见面

邓颖超很开心,与每个人亲切握手,过程中有人劝她:“这么多人就不必都握手了,不然身体吃不消。”

邓颖超坚定拒绝:“不行,8年前你们每一个人都一针一线地为我缝制过棉袄,我今天也要一个一个地握住你们的手,表达我的感谢。”

原本与邓颖超初见,工人们内心充满紧张与激动,看起来十分拘束,听完邓颖超的话,大家渐渐放松下来,紧紧握住邓颖超的手,与他们心中的邓大姐说着知心话,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图|邓颖超出席十一届三中全会

“8年前,你们给我寄了一件非常珍贵的、浓厚的、情意绵绵的棉袄,这件棉衣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温暖与激励,我一直将这件棉衣看成极为珍贵的纪念品,我穿着你们做的棉衣,过了两个冬天,出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见过外宾......我觉得我很骄傲,有这么多同志说是我的儿女,我觉得骄傲得很!”邓颖超真诚地跟大家说道。

这时人群中突然传出一句声音:“邓妈妈,棉衣穿着还合适不?”

“合适,合适!”邓颖超连声说道。

工人们跟邓颖超讲,当年周总理去世后,他们深感悲痛,心里记挂着同样悲伤的邓颖超,想到春节前夕服装需求大,工人张宝发向大家提建议:“我们是服装厂的工人,做一件棉袄给邓妈妈怎么样?”

张宝发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一旁的工人杨明说道:“我们天津人常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周总理和邓妈妈为革命奋斗一生,一直没有亲生子女,那我们不就是他们的儿女吗?我看咱们就做一件棉袄给邓妈妈,表表咱们对周总理的心意,也让它代替我们温暖邓妈妈的心。”

图|邓颖超的棉袄

73位工人,每人拿出5角钱来,用来采购做衣服需要的布料,张宝发等人百货大楼,老板听说他们的来意,也热情地帮他们挑选布料,经过大家一番商量,最终决定以深灰色春绸做面,浅灰色薄绸做里,再在衣服里加上丝绵,一定要保证让大家的邓妈妈穿得舒服。

布料搞定了,摆在眼前的问题是衣服该做多大的呢?思考了许久之后,张宝发、杨明等73位工人决定去找有经验的裁剪师傅,让他们帮忙拿主意。

田铸正、李立章都是有着40余年裁剪经验的老师傅,他们看着电视上邓颖超的照片与视频,估摸出大致的尺寸,继而画出裁剪图。张宝发等一众工人们就按照两位专家给出的裁剪图,连夜赶制棉衣,希望能尽快做完,尽快让邓妈妈穿上这件新衣。

做好棉衣了,张宝发他们开始发愁的是如何将衣服送到邓颖超手里?工人杨敏专程跑到邮局,结果只得到“你明天再来一趟吧”的答复。

杨敏不甘心,又跑了几条街,赶到另一个邮局去,结果还是一样,这样的坏消息让工人们顿生失望。

图|邓颖超

大家聚集在一起,为如何寄出包裹出谋划策,人群中有人讲:“不如咱们寄到北京人民日报社吧,再请他们转送给邓妈妈。”

这个办法得到在场众人的一致赞同,很快,大家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他们将给邓颖超的新衣服用一层布包裹好,寄往人民日报社。

幸运的是,经过人民日报社的转送,棉衣被顺利送到邓颖超的手中,工人们还收到了邓颖超给他们的回信,内心激动极了。

听完工人们讲做棉衣、寄棉衣的故事,邓颖超、赵炜才解开数年前心底的谜团,原来包裹之所有从人民日报社转送过来,中间竟还有着如此缘故。

至此,邓颖超才深刻了解了这件棉衣背后的故事,内心更加感动。大家将邓颖超视为邓妈妈,而邓颖超也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们,亲切地询问他们都结婚了吗?家里有小孩吗?孩子听不听话?就像是家中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在关心大家的生活。

图|晚年的邓颖超

那天,邓颖超和工人同志们聊了许久,现场时而传来笑声阵阵,每个人都围在邓颖超的身边,认真倾听她的教导,临到分别时,每个人都依依不舍。

分别前,邓颖超专门给工人们写了一幅字:“当代青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要有所作为,有所好为,有所大为。”以此表达对青年人们的嘱托。

虽然这场见面迟到了8年,但丝毫没有影响邓颖超、赵炜与工人们之间的深厚情谊,直到后来邓颖超去世后,工人们一直与邓颖超的秘书赵炜保持联系,并时常去探望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