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大哥到处秀“节俭”,这三位皇帝告诉你有多尴尬
成龙大哥的《机器之血》热映,自然也少不了大哥的各种新闻,比如“节俭秀”,在网上一搜一大堆,比如这几个例子——
一、在拍戏时,成龙会告诉剧组员工洗手的肥皂要洗到不能洗才能丢;吃不完的盒饭也不能随便丢,打包起来加工后又是一顿饭。他对自己也是“苛刻”到难以想象,据说上厕所时只用一张手纸。
二、有一次,成龙率大队人马在吉隆坡拍摄,有天晚上外景队特别宴请前来采访的记者和各地嘉宾,成龙忙着穿梭在各桌间聊天打招呼,他看到侍者从一桌上撤下空盘,盘子上还飘着几片菜叶,成龙立刻把盘子接过来,然后一一挑起菜叶吃了,再把空盘交给侍者拿走。
不过,大哥可不止会节俭,再搜“成龙奢侈”,同样会出来一大堆新闻,比如:
一、成龙的豪宅遍布全球,北京、香港、美国、欧洲,从游泳池、网球场到电影院、健身中心应有尽有,家具更是清一色的全球顶级品牌直接定做,据说光一条地毯就价值20万美金。
二、成龙拥有30多辆价值上千万的跑车,除了排场,没有人知道这些车的用处所在。有一次在香港拍戏,他无意中在新闻里看到英国一家跑车制造商正限量发行一款跑车,当晚从片场收工后,第一时间搭乘晚班飞机飞到英国,一掷千金成为第一个拿到此车钥匙的购买者。
一边节俭得“让人发指”,另一边又奢侈得“让人发指”,就像成龙大哥那些经典电影一样,总是那么出乎意料。
请原谅我不是一个很看得开的人,在如此崩溃的新闻面前,我实在做不到心情平静,就像看到贪官一边大讲廉政,一边又大肆敛财一样,崩溃得不得了。
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老拿不符合逻辑的事情来说事儿的时候,这个人要么是虚伪透顶,要么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对我这种“看不开”的想法,有识之士曾告诉我说,有钱人秀节俭,其实有它的积极意义,就是凭借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榜样的力量,号召大家一起来节俭,至于这种秀是不是真的,倒在其次了。
余心也鲁,对“有识之士”的话向来不怎么相信。首先,“节俭”如何来界定就存在问题,相对于穷人来说,富人再怎么节俭也是浪费;相对于富人来说,穷人再怎么奢侈也是不值一提,我们应该提倡的,应该是“不浪费”,而不是一味的“节俭”。
其次,榜样的力量真的有那么大吗?榜样发出一声号令,真的能让大家争相效仿吗?对这个问题,我一直存疑,您要是不好理解,咱不妨先来看看历史上那几位以节俭著称的皇帝。
南北朝的萧衍、明朝的崇祯、清朝的道光,这三位皇帝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节俭模范了。据史书记载,梁武帝萧衍生活俭朴得近乎“苦行僧”,每天只吃素食、豆羹,而且一天只吃一顿,住在一间很小的房子里,穿着粗布衣服,一顶帽子能戴三年,一床被子直到不能再盖为止,而且平时不饮酒,不听音乐,不看歌舞。
崇祯皇帝的衣服、袜子都有补丁,走路都走得很慢,因为走得快了里面的破衣服就会飘出来。道光皇帝也不遑多让,裤子上补丁摞补丁,还规定宫中用膳每天不得超过四菜一汤,最离谱的是皇后过生日时道光竟然用打卤面在宫中招待大臣……
按照有识之士的说法,既然皇帝做了一个这么成功的榜样,那文武百官、全国上下还不争相效仿,创建一个又一个“节约型社会”?再按照“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这三位皇帝统治的时期还不吏治清明、国家强盛?
可惜历史很不给有识之士面子:在中国历史腐败排行榜上,这三位哥们儿统治的时期均名列前茅,崇祯还亡了国,另两位也没好到哪儿去,直接导致了帝国的迅速衰落。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史书上也说的明白:道光以穿补丁衣服为荣,满朝文武谁也不敢再穿新衣服,每天早朝成了丐帮大会,结果北京城里的旧衣服卖得比新的还贵,有些大臣买不起旧衣服,就把新衣服弄脏弄破,再加上补丁,每天大臣们凑在一起讨论的不是治国之道,而是哪里可以买到旧衣服,怎样才能把补丁做得更完美……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上行下效”这个词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历来被领导奉为座右铭,以为只要自己做出表率,下面的人自然会争相效仿。其实在人性面前,“上行下效”这个词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当领导的倡导限制了人性,就必然会导致欺瞒的产生,像道光那样,表面上效仿你,背地里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更加背道而驰。
只有领导的倡导顺应了人性,“上行下效”这个词才会发挥出它的力量。但实际上仍然是人性在起作用,跟领导的“上行”关系不大。说白了,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你要是还把他们当成小学生那样对老师言听计从,就别怪人家对你阳奉阴违了。
所以,有钱人还是不要动不动就“秀节俭”了,那样非但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反而会让人对你的人格很崩溃,一个正常的人是不会只用一张手纸擦完屁股就去开几千万的跑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