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亲自观看医生现场解剖,画出来的人体结构比例油画,有神无形
荷兰画家伦勃朗(1606~1669年)的叙事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擅长传达事件进行中的某一时刻,《两个争辩的老人》这幅画作是对老年人的生动研究,在他后期的自画像中伦勃朗也回归了这个主题,多年来《两个争辩的老人》这幅画有不同的标题,但清晰的是这幅叙事画的主题人物是使徒彼得和保罗,他们在争辩《圣经》的某一个论点,这在当时尼德兰新教运动的背景下有着特别的神学意义。
光照在保罗的脸上,他正指着《圣经》的某页,而执拗的彼得则在黑暗之中,他像岩石一样坐着,专注地倾听保罗,但他的手指按着大腿上《圣经》的某页,暗示保罗演讲停下的时候,他会提出另外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伦勃朗暗示了时间的持续性。
《两个争辩的老人》这幅画中对比性的光揭示了这位荷兰大师处于其卡拉瓦乔风格的顶峰时期,伦勃朗不止使用它勾勒形状,而且用来暗示每个人的性格,在理性之光中的保罗显得博学而又睿智(伦勃朗把保罗的形象塑造得很像他本人,1661年他甚至直接把自己画成这位圣徒。)
而在阴影中的彼得像公牛一样固执,凭着直觉来思考,让人震惊的是,才22岁的伦勃朗能够以如此具有穿透性的心理洞察力来绘画这些老人。时间回顾到1632年1月,阿姆斯特丹的解剖学家和讲师尼古拉斯·杜尔博士在七位外科医生行会的成员面前进行了他第二次公开的现场解剖。
伦勃朗在接受行会这次重要的委托时还是一个年轻人,《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这是他的第一幅群体肖像。被解剖的人物即画面的中心是一个普通的罪犯,从左面开始,对六个成员头部的安排形成了指向杜尔右手的一个箭头,第七个人手持参与者的名单,在构图上把杜尔和人群联系起来。
伦勃朗作品《两个争辩的老人》
伦勃朗选择的时刻是杜尔博士解剖尸体的前臂以说明肌肉结构之时,画作在解剖学上不正确,但伦勃朗的关注点在于展现心理的深度。旁观者热切询问的样子十分感染人,他们和尸体的距离甚至让人闻到解剖必然伴随而来的恶臭。伦勃朗对明暗法的使用经常被人和卡拉瓦乔相比较,虽然伦勃朗不大可能见过卡拉瓦乔的画,
伦勃朗作品《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
但他可能从拜访过意大利并且受卡拉瓦乔影响的荷兰艺术家那里学到了这种技巧,《尼古拉斯·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这幅画作的舞台性质暗示当时的公开解剖被认为是一种“表演”。画中将罪行与受解剖的罪恶相联系的道德信息,并且隐含着“死亡等待着每个人”的警告,1656年伦勃朗被委托绘制另一幅解剖图,从此牢固地确立了这类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