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武汉街头巷尾的烤红薯
青烟伴着热气从烤炉里升起,周围的空气弥漫着香甜的气味。
老王脖子上带着一个正反印着二维码的牌子,偶尔和旁边卖板栗的大叔聊上两句。
“现在不行了,好多位置都不让去。”老王拿出两个烤红薯放在秤上。分开装进袋子里,照例放了一只塑料小勺子
——武汉吃红薯是一定要勺子的。
·01
“有时候路过就会来买,这附近都只有这一个地方在卖。”来买烤红薯的,还有一对母子。小孩接过烤红薯,熟练的扒拉开。
“关键城管不让摆,城管老撵”,老王说,“现在卖烤红薯没有固定的位置,之前都在中医院摆。”
老王的烤红薯摊
在武汉,有个传统——吃烤红薯一定得用勺子。前些年,这个梗在网络上爆火,红薯也是很多武汉人对于冬天的记忆。
但近几年,街头巷尾的老味道正在销声匿迹。
大学曾是消灭烤红薯的主阵地,在地质大学开了十几年小店的阿姨说,从前十月份就开始烤红薯。
当问到今天为什么没有卖的时候,阿姨说:“现在超市也在卖,奶茶店也在卖,我们再卖就没意思了,烤了一炉卖不完不好处理了。”
·02
老街巷,街边的烤红薯少了,武汉的烤红薯在消失了吗?
连锁超市里的烤红薯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走过武汉的today、中商等超市门口。总免不了被一股烤红薯特有的甜丝丝的香气吸引,香气里夹着焦糖的甜味。
烤红薯被搬到了便利店
里面的烤红薯已经被烤得焦黄冒油,香气比街边三轮车上的烤红薯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乎比记忆里的还要浓烈。
超市里的烤红薯统一定价,大小品种也统一,相比街边称重的贵两三块,勺子和包装更加的精致。
颇有一种工业化流程的味道。
超市里的店烤炉
店员每隔半小时就需要烤一炉,红薯放入炉子,定时,到红薯散发香气。
这样的烤红薯确实比街边来的要吸引人,生意也确实好上了很多倍。
“其实烤红薯北方吃得更多,我们一般如果看到了有卖,偶尔会想买,一般不会专门去买。”一个武汉本地人说。
很明显,超市和街头巷尾比起来,更容易经常“路过”。
·03
在小红书上搜索“烤红薯”,我们搜到了几家网红烤红薯店。东湖之眼旁的“苕了又苕”就是其中一家。
怀疑店名的由来
这家网红店主打的是冰烤红薯,在烤红薯的基础上,融入了法式甜点和烘焙技艺。
店长是外地人,在武汉居住多年,创业时把目光锁定在了烤红薯上。
店长朋友介绍说,“一开始我们创业想到做烤红薯,但是我们不可能到街边到处去卖呀,后来才慢慢摸索出了冰烤红薯。”
这家网红店开在了武汉的网红打卡地“东湖之眼”。店不大,环境非常的精致温馨,有一种森林小木屋的感觉。
网红店门口
据店主介绍,红薯的品种和制作的流程也是经过多次实验选定。
随之而来的是价格也是普通烤红薯的数倍。即便如此门口排队的人也非常的多。
我们选择了拼桌。
点了店里两个招牌特色,一共78块钱。口感很奇妙,但味道绝对算不上惊艳。
区别于街边和超市滋滋冒油的烤红薯,“这份烤红薯没有烤红薯的香味”,同桌以为。
店内的招牌特色,刺猬榴莲和火焰榴莲
口感比较新奇,香味一般,吃多几口非常容易腻。我和同桌一致认同。
真的会有人专门来吃这里的烤红薯吗?
“就是来这里玩,一般都会搜小红书,附近有什么特色,就搜到这里。”旁边一直在自拍的小姐姐说。
当问到她会不会专门过来吃的时候,她告诉我们,“一般吃烤红薯,只是路过看到了会买,如果是专门过来的话”,他摇了摇头,“不会”。
来店里的大多是女生
“一般过来都会是拍照的呀。”
我转身看了看店里,周围大多数是女生和情侣,无一不例外都在自拍或拍食物。朋友圈先吃
·04
街边的烤红薯正在被标准化的摆上货架。更容易的被买到,品质也更有保证。
或者被包装起来配上精致的餐具,以照片的形式存在于社交软件里。
但比起街边的烤红薯,手里拿着干净的勺子和精致的包装,不同的批次同样的味道,始终感觉有一丝的落寞和记忆中的不同。
少了一股混合着木炭的复杂气息,少了车流的嘈杂,也少了来往人群的喧嚣。或许这些就是烟火气,生活气。
路边的烤红薯在悄悄消失之前,不过是可有可无,但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放学的路上、下班的路上,突然想起街边的红薯摊,又不免怀念。
如果灰冷的冬天街边仍有三轮车拉着炭炉烤红薯,我们仍愿意为它停下脚步。
烤红薯的香气溢出烤炉弥漫在空气里,成为凛冽的寒风中唯一能让行色匆匆的人们跺脚等待的美味。
·END·
编辑 刘俊池 何睿祺
摄影 刘俊池 何睿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