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故事】蓝山石磳古村:秀奇若仙
【永州故事】蓝山石磳古村:秀奇若仙
陈瑜
石磳,听其名,就能明白很多,一个用石头砌就的古村。查字典解释:“山石险峻”的意思,折射出古村的神秘与神奇。
驱车前往太平乡大洞办事处的石磳古村,年轻有为、在广东经商、通过竞选而当上的村支书和村长早在路口迎接,那份热情、那份对古村未来发展前途的自信感染着我们,阳光与微笑在古村上空飘扬。
环视古村,确实奇妙,山峦拥抱、奇石林立、山泉奔涌、川流清澈、村居古老、文明千秋。村口两石山并立形成天然石门,其形状酷似倒地葫芦,整座石山皆空,有一能容纳上千人的溶洞,南北贯通,洞中有洞,洞内有洞,或单门独户,或彼此相通,村长用手电筒引领我们进入,洞内石笋石钟乳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形似观音坐莲,八仙过海,千奇百怪,栩栩如生。
前村有一泉水,从石窍中流出,终年长流不断,清澈见底,冬暖夏凉,润泽数千亩地。村左侧有石山,形似古代大将令旗,故称旗峰山,山势怪石嶙峋,高耸冲天,村后群山耸翠,恰似双狮酣睡,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村民习惯称呼为“后龙山”。古村依山而建,农舍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将村环抱,北挡寒风,实乃天然屏障。驻村远望前方,其中有一座山顶尖如毛笔,故取名为文峰,悬崖峭壁,惊险奇特,常人难以攀登,在远古留下石瀑布之胜迹,气势壮观。
据村支书介绍,村前原建有古庵,名为东泉庵,庵前一株古柏,数人才能合抱,元末明初,纯为高僧修道之所,增设书院,广招贤才深造,诸多学子,在此学成之后,金榜题名,出仕之后,大多为良吏,此诚得山水精华之浸润,原庵内塑有释迦佛祖金身及十八罗汉、哼哈二将等,1953年建太平粮站,为筹集建材,而将此庵拆除。
古村西边有千年古柏和乾隆十年建的古凉亭,因凉亭建在村子里的龙头上,取名为富龙亭。挑盐的人从塘村过蓝山县去广东的必经之路。据厉氏族谱中记载:“予族西南梓母凹,离村里许,路颇险仄,上通良粤,下逮三湘,横亘郴桂宁远诸邑,虽非大邑通蠗,亦冲道也”。
古时要进入石磳村,只有两条路径,就像两个葫芦对接一样,只有两个口子,村口两石山并立形成天然石门,村尾有高大的石头寨墙,以防土匪骚扰。
迈步古村,给人最大的特色就是石的世界,不同形状的石块,不同的用途,石板、石城墙、房屋的下半部是用石头砌就,坚固牢实,每座房屋都不大,都用石板道道相连,依山建房,高低起伏,在这里能见到的精致雕花不多,也没有高大气派的门楼,但房屋结构一样,成群成片。穿越古村,就仿佛能感受那一份宁静祥和的世界,仿佛能听见那厚重的历史回音,饱经风雨洗礼的古村,年久失修,倒塌破败,危墙倾斜,瓦破梁朽的景象,让我们觉得伤感和悲凉,村支书告诉我,希望我们能大力宣传,希望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要不,古村,再也没有了。
古村的历史让人欣喜,古村的现状让人迷离,如诗如画的境界被残酷的现实所打破,斑驳的古墙上尽是古人的热泪与伤痕,挥手的诀别却是那么凄凉和悲戚,千年的繁华被雨打风吹去,散落的瓦片与躺卧地上的残砖,宣告了古村的消亡。石磳古村,什么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