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雲诗话 | 捡来红叶作书签
这里
既有彼岸的宁静与喜悦,
亦有此岸的无奈与悲伤。
请听淞雲诗话:《且休归去醉溪东》
捡来红叶作书签
赏读《七绝·题红叶》
诗作者:淞 雲 诗话:霞 光
主播:茉 清 编辑:微 语
捡来红叶作书签,
只把商秋笥里添。
霜鬓犹知怜秀色,
斜阳一半入湘簾。
注:
此诗作于戊戌深秋
商秋:金秋。
笥:书箱。
红叶是秋天的花信,秋因之而色彩斑斓;红叶是秋天的玫瑰,秋因之而多情。红叶是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文人雅士借它承载着自己的愁和乐。
关于红叶的诗不计其数,而诗人淞雲这首《七绝·题红叶》读来别有新意。
“捡来红叶作书签”,诗人曾说“八月观花不向春”(淞雲《七绝·关门山观红叶》),面对这如火的枫叶,诗人没有花费笔墨描绘它,而是轻宕一笔描述出“捡来作书签”这一举动,诗情画意般的意境便浮现于我们面前,这红叶及诗人对红叶的爱怜都化成了诗行,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随之温润起来。
“只把商秋笥里添”,诗人欲把金秋装进书箱里去,因爱怜而痴狂,近乎有些贪婪了。有了红叶作书签的铺垫,这一句的夸张想象也显得合情合理,虚实相生,深翻一层新意来。
唐人卢偓应举时,偶临御沟,得一题有绝句的红叶,置于箱中。后来幸遇韩氏,她看到红叶,感慨的说:“当时偶题,不谓郎君得之。”卢偓的一片的红叶流传出一段传奇故事,也许在多年以后,诗人淞雲这只装满秋色的书箱,也会邂逅一位深懂它的人,解读这万卷诗行,与世人分享其中的灵秀。
“霜鬓犹知怜秀色”,在人生的金秋季节,诗人更加懂得怜爱这美丽的景色,这里既没有时光流逝的哀叹 ,也没有霜染双鬓的沧桑,诗句表现出的明朗清新的格调,启迪着我们珍惜现在,把握拥有的好时光。
多少人贪恋春光,怀念过去的岁月,但愿用金钱万贯赎回青春。不知说话的人是否真心,我却不曾这样想过。年轻时那种对未来的憧憬、对未来不可预知的迷罔吞噬掉我多少的安眠和愉悦,不能再回去也不想回去。
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夕阳红”,这是对过去美好日子的祭奠,是对生命无奈时最后的慰藉。人生中的秋天才是最好的时光,我们常说“过好当下”,应该指的就是这个年龄。
人生过半,曾经过往,生活中所有的忧愁和懵懂都被过滤殆尽,只剩下一份执念。我不敢说我看透了什么,也不敢说我经历过什么,我以“不变”应“万变”的处世态度回到了人生的原点,我还是年少时那个简单的自己。
诗人在金秋里看到秋光潋滟,用红叶作签,抒写一份诗情,拥有装满秋色的浪漫怀想,体味那斜阳入簾物我相忘的温馨。从诗中读到的这份明朗唤醒我对生命的体悟:不惑之年,最为可贵的就是看透之后,仍然一如既往的旷达,仍然一如既往的热爱,仍然要把日子过成诗,把自己塑成最为本真的状态。
到了这个年龄,不想再浪费光阴了。其实也不曾浪费,只是为碌碌无为找个托词而已。站在这个时间点上,可以回望过去的日子,有成功的喜悦,有错过的遗憾,有积累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往前看,还有一半的时间和机会等着你选择,等着你重新来过。
到了这个年龄,可以慢慢品味生活,于人于事会有一份淡定和从容。几十年来不停的行走,或紧或慢,生活虽然没有厚待于我,但也不薄于我。现在越来越安静了,独享着属于自己的时光,我喜欢这样的状态,读几页书,解读一段文字,借故抒写自己的共鸣,然后继续走我的路,看我的风景。秋阳若能懂我,我何尝不与其深深相拥?
天高云淡,金秋的阳光依旧灿烂,拾一枚秋天的红叶,写满我对秋的留恋。
作
品
简
介
诗作者 淞雲, 诗人,词人,擅长经学,书画,文字学。 其人豁达平和,如高空的朗月般照人。
诗话作者 霞光 ,中学高级教师 。
主播 茉清,一份执念,一瓣心香。最美的时光里遇见最好的自己。用声音传递爱与美好,用最真、最朴实的情感诠释文字。
微信号:yanlp0910;
喜马拉雅FM:茉清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