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门静脉高压的“神秘”脾脏病变
患者男,26岁,左上腹部不适8个月,因呕血前往急诊科就诊。
患者既往无慢性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病史。
胃镜检查显示存在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CT检查显示脾肿大伴弥漫性高衰减结节,随机分布于整个脾脏。动脉期扫描显示明显的结节增强,从外周穿透病灶中心(图A)。
图A
磁共振成像显示门静脉、脾静脉明显扩张(图B,黑色箭头)和胃食管静脉曲张(图B,白色箭头)。无肝硬化征象,肠系膜上静脉直径正常。
图B
随后进行骨髓检查,未发现血液或骨髓疾病。根据放射学检查,不能排除血管畸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未见血管畸形,但显示脾动脉(图C,白色箭头),胃左动脉(图C,黑色箭头)和肠系膜上动脉部分分支(图D,箭头)增厚,脾脏血供增加。
该患者的门静脉高压疑似是由未知的脾脏病变所引起,因此对患者进行脾切除术,并测量门静脉内的压力。结果患者的门静脉压力由术前40.5 mmHg降至术后18.4 mmHg。患者于第8天出院,随访12个月,无任何复发症状。
本病应该如何诊断?
脾脏大小为26×15×8 cm,由弥漫性、红棕色、圆形但边界清楚的结节组成。病理检查显示弥漫性血管瘤样结节嵌入纤维硬化间质,其中还含有数量不等的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富含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结节内有3个血管结构CD31、CD34、CD68明显呈阳性。
病理诊断为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非肿瘤性、良性、血管增生性病变,具有特殊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其发病年龄约45岁,既往报告的病例多表现为轻度腹部不适、腹痛、脾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于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
SANT绝大数为孤立性结节,仅有少数为多发性,结节可有假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质地较硬,中央的星芒状纤维瘢痕为其特征性表现,多发者周围有大小不等的结节。镜下病变主要呈多结节性血管瘤样改变,结节中央可见不规则、裂隙样的血管腔,内衬肿胀的内皮细胞、红细胞,结节周围主要以浆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性细胞为主。CD31、CD34、CD8及SMA均呈阳性表达是SANT的特异性免疫组化表现。
在本病例中,患者是由弥漫性病变引起的症状性门静脉高压。CT和MRI显示脾脏周围有血管畸形,但血管造影未见血管畸形。相反,血管造影显示增厚的脾动脉、胃左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部分分支对脾脏的血供增加。换句话说,SANT中伴有弥漫性结节的脾肿大可能会从附近器官“盗血”。脾静脉血流量增加最终引起门静脉高压。
对于本病的治疗,由于SANT属于良性病变,常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患者未见复发及转移。
参考文献:
[1] Ye P, Miao H, Chen Y. An unusual case of symptomatic portal hypertension[J]. Gastroenterology. 2021 Jul 16:S0016-5085(21)03253-4.
[2] 邱淦滨, 陈锦灿, 廖伟雄.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6(18):19-21.
[3] 叶丹丽, 刘映文, 赖续文, 等.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6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36(11):1317-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