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气方26首学习辑要

1.二物汤
【资料来源】《仁斋直指方论》。
【药物组成】辣桂45克,牵牛(炒)30克。
【制法用法】上为粗末。每次6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
【功能】温阳利水。
【主治】奔豚疝气,攻刺走痛。
2.人参半夏散
【资料来源】《鸡峰普济方》引《广济方》。
【药物组成】桑根白皮24克,半夏2l克,干姜12克,茯苓9克,人参、甘草各6克,附子3克,桂12克。
【制法用法】上为散。水煎,分3次食后服。
【功能】温补脾肾,利水宁心。
【主治】奔豚气在心,吸吸短气,不欲闻人声,心下烦乱不安,发作有时,四肢烦疼,手足逆冷。
3.十全大补丸
【资料来源】《活人方》。
【药物组成】人参60克,黄芪90克,白术60克,茯苓45克,肉桂30克,附子15克,沉香15克,川芎30克,熟地60克,当归身45克。
【制法用法】炼蜜为丸。每次用白米汤吞9克。
【功能】益气养血,温阳散寒。
【主治】三焦元气虚弱,内外真阳不足,外则恶风怯寒,面白神枯;内则心虚胆怯,意兴不扬,阳痿,奔豚疝气。
4.十补丸
【资料来源】《是斋百一选方》。
【药物组成】附子30克(用防风30克,锉如黑豆大,盐120克,黑豆30克,炒附子裂,去诸药,只用附子,去皮脐),胡卢巴、木香、巴戟(去心)、川楝子(炮,取肉)、官桂、延胡索、荜澄茄(去蒂)、舶上茴香(炒)、破故纸(炒)各30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用糯米粉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次30~50丸,空心酒送下。若人益智子亦可。
【功能】温阳散寒,疏肝理气。
【主治】奔豚。
5.天雄丸
【资料来源】《圣济总录》。
【药物组成】天雄(生,去皮脐)30克,桃仁(去皮尖双仁,炒黄)、桂(去粗皮)、香子(炒)、蜀椒(去目并合,炒出汗)、干蝎(炒)各15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用狗里外肾并胆细切,就银石器中,以无灰酒煎成膏,人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空心生姜盐汤送下。
【功能】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奔豚气,上下攻走疼痛。
6.甘李棍散
【资料来源】《太平圣惠方》。
【药物组成】甘李根60克(锉),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半夏30克(汤洗七遍,去滑),人参30克(去芦头),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桂心30克,当归30克(锉,微炒),干姜15克(炮裂,锉),槟榔30克。
【制法用法】上为散。每次9克,水煎,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阳降冲。
【主治】奔豚气,脐腹胀痛,翕翕短气,发作有时,四肢疼闷。
7.沉香散
【资料来源】《医方类聚》引《经验秘方》。
【药物组成】蓬术、天台乌药、茴香各90克,肉桂45克(去粗皮,不见火),益智仁15克,沉香45克,玄胡索45克(去皮),荜澄茄45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每次3克,空心、食前以温酒、盐汤任调下。
【功能】温阳散寒,行气降逆,消积止痛。
【主治】沉寒痼冷,奔豚,小肠疼痛,阴核偏大,久不愈。
8.定悸饮
【资料来源】《观聚方要补》。
【药物组成】李根皮3.6克,茯苓、桂枝、白术、牡蛎各3克,吴茱萸1.5克,甘草0.9克。
【制法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功能】温补中阳,利水平冲。
【主治】奔豚。
9.一捻金散
【资料来源】《朱氏集验方》引《普济本事方》。
【药物组成】玄胡索、川楝子(炒)、舶上茴香(炒)、全蝎(炒)各30克,附子15克(去皮脐,生用)。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每次6克,痛作时热
酒调下。甚者不过再服。
【功能】理气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奔豚小肠诸气,痛不可忍。
10.七宝丸
【资料来源】《圣济总录》。
【药物组成】丁香、沉香(锉)、硇砂(汤浸,绵滤澄,人陈曲同煎成膏)各15克,蒺藜子(炒,去角)、木香各0~克,附子(炮裂,去皮脐)30克,麝香0.3克(研)。
【制法用法】上药除煎外,捣研为末,用前煎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丸,炒生姜酒或炒生姜、黑豆、小便送下。
【功能】行气通脉,温阳降冲。
【主治】奔豚气上冲,胁肋胀痛。
11.寸金丸
【资料来源】《仁斋直指方论》。
【药物组成】当归、延胡索、舶上茴香(炒)、胡卢巴(炒)各30克,桃仁(浸,去皮,焙)、桑螵蛸(酒蒸,焙)、川五灵脂(别研)、白芍药、川楝肉各15克,荜澄茄、木香各7.5克,全蝎10个(焙)。
【制法用法】上为末,米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少量盐水酒送下。有热,小便秘,车前子、赤茯苓煎汤送下。
【功能】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奔豚,诸疝作痛。
12.川棘丸
【资料来源】《医级》。
【药物组成】川楝子、茴香各60克,附子30克。
【制法用法】用酒l。00毫升,煮尽为度,焙干,炒为末;每药末30克,用延胡索15克,全蝎18个,丁香18粒,别炒末,与前末和匀,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温酒送下;痛甚者,当归煎汤送下。
【功能】疏肝理气,散寒止痛。
【主治】奔豚,小腹痛。
13.木香散
【资料来源】《太平圣惠方》。
【药物组成】木香30克,青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槟榔30克,白术15克,沉香30克,茴香子15克,木瓜0.9克(焙干),桂心6克,蓬莪术15克,杉木节15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散。每次6克,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功能】行气疏郁,降逆平冲。
【主治】奔豚气上冲,心胸闷乱,脐腹胀痛,饮食辄呕。
14.木香顺气散
【资料来源】《普济方》引《医学切问》。
【药物组成】茴香30克(炒),木香、槟榔、香附子各30克,三棱、莪术各9克,荜澄茄、良姜(用巴豆炒)、青橘皮各15克(巴豆五枚炒,去巴豆)。
【制法用法】上为粗末。每次9克,水煎,空心热服。
【功能】行气散寒,消积除满。
【主治】奔豚痃癖,心气腹满,两胁刺痛,牵引腰背,屈伸不利。
15.木香槟榔散
【资料来源】《圣济总录》。
【药物组成】木香、槟榔(煨,锉)、沉香(锉)、磁石(煅,醋淬)、诃黎勒(去核)、茴香子(炒)、川芎、白芷(炒)、牡蛎(煅)各15克,肉桂(去粗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0.9克。
【制法用法】上为散。每次0.6克,炒生姜、盐汤调下。
【功能】行气散郁,降逆平冲。
【主治】积气不散,结伏奔豚,发即上冲心胸,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16.压气木香丸
【资料来源】《圣济总录》。
【药物组成】木香、丁香、白豆蔻(去皮)、肉豆蔻(去壳)、吴茱萸(醋浸一宿,炒令黄色)各15克,沉香2.25克,青橘皮(汤浸,去白,焙)0.75克,麝香(别研)6克。
【制法用法】除麝香外,上为末,人麝香研匀,用硇砂煎,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温酒送下。
【功能】行气降冲。
【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膈。
17.备急压气散
【资料来源】《医方类聚》引《医林方》。
【药物组成】大槟榔4个,紫苏穗7.5克,生姜480克(取自然汁)。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分作二服。水煎,和滓温服,1日2次。
【功能】行气解郁,降逆除烦。
【主治】奔豚气上至,心烦乱,不省人事,上至心下,从少腹起,上至咽喉,闷绝不能言语。
18.奔豚汤
【资料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甘草、川芎、当归各6克,半夏12克,黄芩6克,生葛15克,芍药6克,生姜12克,甘李根白皮12克。
【制法用法】水煎,温服。
【功能】疏肝清热,降逆止痛。
【主治】惊恐恼怒,奔豚气上冲胸,胁肋疼痛,腹痛,噫气呕呃,时觉气上攻冲,或往来寒热,或口苦咽干,舌苔白微黄,脉弦。
【方义解读】此因肝胆风邪相引,肾中积风乘脾,故气上冲胸而腹痛。厥阴受风,相应少阳,则往来寒热,是以川芎、当归、生姜、芍药疏养厥阴,少阳气血之正,而驱邪外出;以生葛、李根专解表里风热,而清奔豚逆上之邪;黄芩能清风化之热;半夏以和脾胃而化客痰,俾两经邪散,木不临脾而肾失其势,即奔豚自退。
19.郁李仁丸
【资料来源】《普济方》。
【药物组成】木香30克,郁李仁(去皮,生用)90克,沉香(锉)、槟榔(锉)、肉桂(去粗皮)、青橘皮(去白,焙)、附子(炮裂,去皮脐)、茴香子(炒)各30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木香槟榔散
【资料来源】《圣济总录》。
【药物组成】木香、槟榔(煨,锉)、沉香(锉)、磁石(煅,醋淬)、诃黎勒(去核)、茴香子(炒)、川芎、白芷(炒)、牡蛎(煅)各15克,肉桂(去粗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0.9克。
【制法用法】上为散。每次0.6克,炒生姜、盐汤调下。
【功能】行气散郁,降逆平冲。
【主治】积气不散,结伏奔豚,发即上冲心胸,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21.压气木香丸
【资料来源】《圣济总录》。
【药物组成】木香、丁香、白豆蔻(去皮)、肉豆蔻(去壳)、吴茱萸(醋浸一宿,炒令黄色)各15克,沉香2.25克,青橘皮(汤浸,去白,焙)0.75克,麝香(别研)6克。
【制法用法】除麝香外,上为末,人麝香研匀,用硇砂煎,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温酒送下。
【功能】行气降冲。
【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膈。
22.备急压气散
【资料来源】《医方类聚》引《医林方》。
【药物组成】大槟榔4个,紫苏穗7.5克,生姜480克(取自然汁)。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分作二服。水煎,和滓温服,1日2次。
【功能】行气解郁,降逆除烦。
【主治】奔豚气上至,心烦乱,不省人事,上至心下,从少腹起,上至咽喉,闷绝不能言语。
23.奔豚汤
方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甘草、川芎、当归各6克,半夏12克,黄芩6克,生葛15克,芍药6克,生姜12克,甘李根白皮12克。
【制法用法】水煎,温服。
【功能】疏肝清热,降逆止痛。
【主治】惊恐恼怒,奔豚气上冲胸,胁肋疼痛,腹痛,噫气呕呃,时觉气上攻冲,或往来寒热,或口苦咽干,舌苔白微黄,脉弦。
【方义解读】此因肝胆风邪相引,肾中积风乘脾,故气上冲胸而腹痛。厥阴受风,相应少阳,则往来寒热,是以川芎、当归、生姜、芍药疏养厥阴,少阳气血之正,而驱邪外出;以生葛、李根专解表里风热,而清奔豚逆上之邪;黄芩能清风化之热;半夏以和脾胃而化客痰,俾两经邪散,木不临脾而肾失其势,即奔豚自退。
24.郁李仁丸
【资料来源】《普济方》。
【药物组成】木香30克,郁李仁(去皮,生用)90克,沉香(锉)、槟榔(锉)、肉桂(去粗皮)、青橘皮(去白,焙)、附子(炮裂,去皮脐)、茴香子(炒)各30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制法用法】上切。以水800毫升,煮取李根皮得500毫升,去滓,内余药,再煮取300毫升,分次温服,日三夜再。
【功能】通阳降逆。
【主治】奔豚,气从少腹起撞胸,手足逆冷。
25.参苓桂术汤
【资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组成】白术60克,肉桂6克,人参15克,半夏1.5克,茯苓9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散寒,健脾化痰。
【主治】外感寒邪,心包、命门二经之火衰,如一裹之气,从心下而上,直至于阴囊之间,名曰奔豚,言其如豕之奔突,其势甚急,不可止遏,痛不可忍。
26.桂枝加桂汤
【资料来源】《伤寒论》。
【药物组成】桂枝15克(去皮),芍药9克,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
【制法用法】水煎,1日l剂,分3次温服。灸其核上各一壮。
【功能】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主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方义解读】本方可看作桂枝汤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化水降逆泄奔豚气也。
来自:传播中医馆 > 《古今中医方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