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封红军家信 □卜 谷

.

文艺报2021.10.11

每一封家信都浸渍笑声、血泪、焦虑和希冀;

每一封家信都弥漫着硝烟,收藏了阳光,回荡着雷霆;每一封家信都是一个战士的呐喊,一个家族的悬念,几代人的心灵史。

每一封家信都让我们泪流满面……

收废品的青年收到了金品

运气,对收废品这一行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天上掉金子。

那天,收废品的刘贵福骑摩托车来到于都县宽田乡马头村,吆喝着绕村空转了几圈一无所获。居住村头的段奶奶见小伙子白来一趟,便说:“后生仔,我这儿有一点旧书卖给你吧。”

说完,段奶奶从厨房阁楼上拎下一只畚箕,装有十来斤旧书,书封面被岁月浸染得黝黑还落有厚厚黑灰,一股浓浓的烟熏火燎味。

回家,刘贵福照常对收来的杂品进行分拣。分拣是项技术活,能直接化腐朽为神奇,有的“废品”其实就是金品。翻着看着,刘贵福被书中内容吸引,变成了专心致志的读者。摆在面前的旧书确实很有吸引力,其中包括:两份农民土地证《管业证书》《共产儿童读本》《红军课堂记录》,于都县苏维埃政府翻印《工农学校读本》,封面绘有半个太阳、镰刀斧头图案……

刘贵福一页一页反复阅读,令他激动无比、热血沸腾的是,竟然意外地从书页间翻出了夹在其中的一封红军家信。

双亲大人呀

对于我出外不觉离别家中有数十余天之久来了,不知家中情形如何,并且全家人口清吉(请告)呀!我现在开到兴国县编转五军团34师100团第二营第五连第二排第六班工作,很快乐,光荣。你双亲大人不要挂念我,能要保重你自己身体,对于家中一切事务要你双亲大人调理。我以前写了一封信回来,收到了没有?我又开转于都县,希望你接信后马上回音前来,我又寄回来衫两件裤两条肖家祥手,收到没有回音前来,我在前方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保障分田胜利。完了,为要。

此致

赤礼

肖瑞廷

肖瑞廷印 肖瑞廷印

10月2号

(信件中盖有两枚肖瑞廷印标点符号及括号中内容系由笔者所注。)

初中毕业的刘贵福,一遍遍阅读书本、信件,上网查勘,仍不敢贸然断定信件中大写、草写的几组字句以及年代、具体背景及来龙去脉。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收废品这一行也可说是学问多多,牵涉到天文、地理、历史、美术、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学问海了去。不懂就问,小刘拿了信去请教几个朋友。老王一见信笺,眼睛亮出火花。

“好东西,好东西。哪里来的?如果愿意的话卖给我,8000元一件,5件一共算是3万多……”老王算得半个考古专家,在县乡收购文物三十多年,识货,也知道小刘缺钱。随着时间推移,红色文物逐渐受到热捧,特别是那两个红军读本炒到十几万元至二十万元一本。当然这是后话。

小刘不但缺钱,身体也不太好,要不然也不会年纪轻轻干收废品这营生。他自小身体就不太好,体弱多病。初中毕业便辍学去广东打工,在工厂里天天熬夜,有时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几年下来,小刘患了痛风和肝炎,腰椎、胸椎、颈椎均患有骨质增生,不仅把打工挣的钱花光了还干不了重活。用他自己的话说:“患了好吃懒做的病,只得走村串乡收废品。”

如今刘贵福40多岁,仍是单身,住在乡政府提供的保障房,正用力攒钱呢。但他缺钱不缺德,收废品从不短斤少两,不讹人,一斤废品挣5分钱一角钱,挣个温饱而已。这下突然捧着一叠珍贵革命文物如获至宝,恍惚中他觉得是一种生命的轮回。因为外公当年也参加过红军,也为后人留下过一件宝物,可这件宝物却不幸痛失。

长得略显老相的刘贵福对笔者说:“我家世代居住在段屋乡的铜锣湾,旁边便是红一军团长征出发的渡口。那年,红军在铜锣湾休整了一周,夜渡于都河远征时,外公也跟随部队出发当了红军。在国民党大部队前堵后追空袭一系列立体战争中,外公亲眼看到战友被敌机的炸弹炸成碎片。一次战斗中,外公也差一点炸飞,最后带着一身伤疤和一只饭钵头讨饭回到家里。我妈妈出嫁时,外公把这只红军饭钵头送给妈妈做嫁妆。小时候,我上学天天都用这个红军钵头吃饭,每天抚摸着钵底印象非常深刻。土陶钵子,可装3两米饭。碗底凸刻着中国工农红军半圆形的几个字,中间印有镰刀斧头的图案。后来,我去广东打工回来,妈妈说饭钵头打烂了,扔在溪边的垃圾堆。我去寻找几次没有找到,就请人帮助把那只红军钵头画出来,这几天就能画好。那只钵头可能是打得太碎了不好找,我准备今年冬季再去寻找。因为冬季草丛枯萎更好寻,没有蛇。

“我上网百度过,肖瑞廷所在的红五军团34师,就是长征途中的'绝命后卫师’,早已经在长征路上全军覆没。后来我把红军家信和红军书本捐献给博物馆,就是要让更多人看到红军历史、红军精神……对不起,我的手机没有流量,是在蹭东家的WIFI,信号不太好,常断线……”

静静地等待着视频电话再响起。6月3日晚上10点半,电话突然响起。小刘十分兴奋,声音吼吼地十分响亮,说请人帮助画的那只红军钵头刚刚画好,从微信上发过来了,请我看一看,麻烦帮助打听一下别的红军人员是否有这种红军钵头……每次与刘贵福交谈,我都要经历一次心灵的感动。这个因病而贫困、打拼在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把一堆废品变成了金品。因为他自己就是一块金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三位红军爷爷与四封家信

80多个春秋的销蚀,一只精美的铁盒子渐渐褪去光华,变成了一堆酱紫色铁锈。

今年3月,易克美帮助81岁的老母亲整理旧物,发现了这只破烂不堪的铁盒子以及里面装着的4封红军家书。面对这些革命文物,她首先想到的是上交给博物馆好好保存。易克美2015年便参加了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合唱团成员大部分为红军后代,她拍摄照片发短信给任博物馆书记的合唱团员管冬梅。“这些信件对于研究长征历史是否有价值,如果有价值就捐献给博物馆。”

管冬梅看了图片立即回复说:“很珍贵,很有价值!”

易克美有3位红军爷爷。大爷爷易鸿兴是奶奶的第一任丈夫。1929年参加革命,武功高强的大爷爷在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去白区购买枪支时遇害牺牲。二爷爷易林发13岁便成为孤儿,被太奶奶收养,也参加了红军,在四渡赤水时受伤返乡。由太奶奶郑佛寿作主,易林发与大爷爷的遗孀结婚,成了易克美的亲爷爷。

写信的易冠美是小爷爷,小名易观佗。1933年参加红军,后编在少共国际师,时任少共国际师四十四团三营七连三排九班正班长。根据家书内容可知,他所在部队前往广昌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先后转战于瑞金、宁都、石城。8月初,部队组成“东方军”,开到福建永安一带打阻击。

易冠美是被敌机炸死的。阻击敌人的阵地在遭遇一阵狂轰滥炸后,一洼又一洼密密麻麻的弹坑四周,横七竖八布满了缺胳膊少腿的残损尸体。战友是从一双特别细腻的绣花绣字布鞋识别出那只脚,从而认定那具面目全非的尸体就是易冠美。

从烈士的第四封书信中,可知易冠美是一名少共国际师战士。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

儿出外不觉二介月余矣,现在身体平安,不必挂念。家中大小平安吗?此前写了三封信可曾收到否?现今编制到少共国际师四十四团三营七连三排九班当正班长。以前替丁洪才把大洋贰元,可曾交还与他?你若回信来,信面要写少共国际师四十四团三营七连三排九班就可以寄到来我,家中事情望母亲大人调理。我在前方要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争取革命首先胜利……

根据烈士证上记录的牺牲时间和地点,可以推断这是易冠美写的最后一封家书,牺牲时年仅19岁。小时候,易克美多次帮奶奶读过这信,也经常见奶奶默默不语抚摸这信。一晃之间,屡屡阅读抚摸的一片片残破泛黄的毛边纸,变得绵软,边角也因翻阅过多磨损得厉害,精美的铁盒子因锈迹斑斑而破烂穿孔。那是太奶奶、太爷爷、奶奶、爷爷、妈妈、易克美……4代人的思念、泪水在86个春秋中留下的印痕。

按照赣南客家规矩,父亲入族谱时写在了3个爷爷的名下,“一子顶三房”为3个爷爷续香火。顺理成章,易克美与弟弟易克云便成了3个红军爷爷的孙女、孙子。二人商议后,2021年3月11日上午,将4封家信捐献给县博物馆收藏,让红军精神传承。

红军家信捐献出去,红军血液仍在身上流淌,易克美常常焕发一股红军精神。“长征源合唱团”是一支职工业余合唱团体,由来自全县70多个单位150余名红军后人自发组成。主打节目就是《长征组歌》,练唱、彩排、演出,几乎耗去每个成员所有业余时间。演唱虽说是业余、义务的,个个却因为信念如上班要考勤似的认真。易克美为此付出良多。由于天天参加排练,没人操持油盐酱醋,打理衣食住行,一家人的生活顿时乱了套。父母生病住院,过去主要由易克美奔走张罗各项事务,如今由兄弟姐妹顶替。更让人揪心的是,2019年4月,81岁的父亲住院20多天后,因肺气肿、器官衰竭等病变突然撒手而去。

认定了的事就咬牙坚持,易克美很“打蛮”。2017年患有更年期综合征,例假期时间长量多,引起宫血崩漏住院治疗,需清宫处理。那天是农历8月14日中秋节前一天,也是她生日,合唱团需在纪念馆排练,8月16日有媒体要拍摄《七律·长征》。因有些团友不在本地过节,参加演出的团友可能不够多,所以易克美在医院刚做完清宫手术,仅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即赶往排练场,足足站立了近两个小时。身体虚弱,肚子疼痛难忍,汗水湿透了衣裳,一直“打蛮”坚持的易克美几经晕倒在排练场,团友谢兰劝道:“你太不把自己身体当回事了。”回到医院后医生气呼呼地训她:唱歌要紧还是命要紧,你不要命啦?!

易克美连连点头认错,却并不改正。2020年5月的一个晚上,她骑电动车去排练摔了一跤,胫骨蹭破皮。因合唱团需参加省旅发大会演出,她没在意腿伤,天天坚持在近40摄氏度高温的操场上排练。伤口感染发炎非常严重,引发高烧,无法下地行走。医生诊断认为需立即手术,否则将引发白血症,意味着要截肢。易克美吓坏了,听从医生建议被推进手术室,在不能打麻药的情况下,被几个护士强行按住,把结有厚厚的浓痂硬生生地刮掉。她说那疼痛比生孩子还难受,早知道这结果那几天就该请假养伤。

谁知,好了伤疤忘了疼。她说红军打仗负伤做大手术都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进行,自己这点小手术算个什么。往后,又有了伤病痛,易克美照样“打蛮”坚持去排练、演出。

觉村村史馆的镇馆之宝

莽莽苍苍的赣南群山环绕中,有无数个秀美村庄。于都县新陂乡的觉村,因其红色不断闪耀,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而让人们刮目相看。

觉村,有一座村史馆。从墙壁镶嵌的几块古碑等资料可知:觉村,原名“葛村”,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1934年,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最危急阶段,为了组建一支加强连,葛村一天之内竟有70余人报名参加红军,加上之前参加红军人员,葛村的参加革命者在百名以上。感叹于小小葛村人民高涨的革命觉悟,苏维埃政府特意将“葛村”改名为觉村,以示彰显。

生命的觉醒意味着这块土地一场巨大革命,也意味着巨大的牺牲。

如今,九龙山下的觉村,可以看到一座红军烈士纪念碑塔,塔底座上镌刻着51名烈士的名字。每一个烈士名字都让人亲切,都是一户或几户村民的先辈,都有一段英雄史诗。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村史馆不但陈列着汤升昌烈士的简介,还用玻璃框镶嵌陈列着他当红军时期的一封书信原件,墨迹依旧清晰。

双亲大人

对于时别家中有己(一)年之久,不知家中情形如何?望你家中有困难情(请)当地政府帮助。我在前方非常欢喜,关于现我在三军团5师15团团部机关连工作,身体非常强健,望你双亲大人,不必挂念。你在家自己保养身体为贵,面德(免得)我在外挂念。现我对目前战争,我们要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第一步计划,我们英勇红军得到初部(步)胜利,国民狗党蒋介石想整死没办法。第二步计划乌龟壳子炮垒政策,欺骗我们劳苦工农。我们英勇红军很有把握的和计划胜利归于我们。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我们英勇红军容易得到全部胜利。望你接信后马上回一信来,我再来面谈。话言不多说,完了。

为要此致

赤礼

9月24号

汤生长

奉命胜利

62岁的汤万华,是汤升昌烈士的侄子。他告诉我们,汤升昌小名汤生长是他二伯,1931年参加红军后就没有回来过。有几次,二伯就在觉村附近的小溪、里仁作战,也没有顾得上回来看一眼。二伯打战勇敢,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历经百余次战斗,3次负伤落下3等残废,曾任合江省警卫团团长、集贤县独立团团长。1946年冬,清剿土匪时在双鸭山市大叶沟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6岁。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47年集贤县将其牺牲的乡镇命名为“升昌”镇,以志不忘。

汤万华自小听着二伯父的红军故事长大,萌生了一股敢打敢拼的闯劲。20岁那年参军入伍。时时处处以二伯为榜样,不断淬炼自己,部队锻炼5年,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退伍后在公社担任过几年计生专干,当了几年泥瓦匠,钻窿子打过几年钨砂。1996年起搞夏橙种植试验,埋头苦干3年后试验成功……此后,汤万华变换身份,成为一名农民合同工技术员,开始走村上户帮助果农管理脐橙。从剪枝、施肥、打农药到销售、运输一条龙服务,精心打造乡村的富硒产业,又相继担任了村脐橙服务合作社副主任、村民管理委员会主任。觉村,成为新陂乡首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汤万华自己也种植了30亩脐橙,搞起了综合开发,利用脐橙树下的青草放养了一片十多亩面积的鱼塘,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汤万华说,在生活的道路上,每当遇到困难或挫折,二伯的故事就给他无穷力量,激励前行。

红色情怀,始终不懈,传承红军精神是汤万华恒定的心结。

觉村,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那么多革命先烈,难道做后人的就不该为前辈也为后人做点什么吗?!80年代,黑龙江集贤县不远万里三番五次来人,把二伯的书信、用品全部收集,陈列在集贤县烈士展览馆。汤万华为此既感动又有点郁闷,也有着越来越强烈的愧疚。烈士牺牲地相隔万里之遥竟然那么郑重其事地打造红军先辈的英雄形象,烈士出生地也不能默默无闻呀。

也是天遂人愿。那天,家人偶然在奶奶以前做布鞋夹纸鞋样的书里翻出一张纸,就是这封完整如新的红军家信。心,被点燃了。总想为家乡红色传承做点什么的汤万华如获至宝,像注射了兴奋剂似的,四处奔波,张罗在自己村里办个村史馆。一颗燃烧的心,点燃了一颗又一颗心。齐心协力,要让村庄里的人和来往于村庄的人知道这个村为什么叫作觉村,看看这个叫“觉村”的村庄发生过什么故事。

觉村村史馆建起来了,馆长就是汤万华。村史馆的镇馆之宝,就是这封红军家信。

三封来信及一封复信

篝火通明,晚风徐徐,红军夜渡于都河,在8个渡口同时进行。

星星点点,各式照明器具在大地闪烁。新陂乡樟坑村口亮起了几盏火耀子,村口那条路也在过兵。79岁的欧阳可辉这样叙述那个夜晚。

“深夜2点开始,长长的队伍在夜色中一直走到清晨8点多。我母亲和婶婶举着火耀子伫立在路边,手上握着两双布草鞋,兜里揣着几元纸币,眼睛一眨也不敢眨,看着队伍通过也让通过的队伍看到自己。从深夜直到清晨,从队伍排头第一个兵到队伍最后一个兵,始终没有看到叔父欧阳洪长的身影。

“因为欧阳洪长的家信而来等待,可并不能肯定他走的是村口这条路。我母亲和婶婶仍然要来等,不到黄河不死心呀。”

红军战士欧阳洪长一共写了多少封家信已经不得而知,但留下来的家信现存4封,都是在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写的。

欧阳荣发叔台

不觉离别家中新旧二年来了,对于你前次寄来鞋子一双及纸洋一元我收到了。我又写信是家中大小人口都是平安吧,关于我身体很好,叔台不必挂念。家中有困难,你要找到乡区负责同志,派人前来做好家中田地,对于我在前方都是很好,过日子没有一点困难。我如今要求叔母做一双布草鞋给我好吧,寄纸洋两元前来应用。你家中都要节省经济,送到前方给红军,我们在前方勇敢冲锋消灭敌人,叔台在家中都要做宣传鼓动一班青年赤卫军到前线来,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才能保障土地利益。我说话完了。

(再请收获信后马上回信前来,我在站塘一带地方)

敬礼

侄杨有存

8月30日

每一封家信都不长,都弥漫着浓浓的硝烟,浓浓的思念。欧阳有存是欧阳洪长在家的名字,几封家信内容大体相似,均关心问候家人身体健康,家乡农事、收成,要求邮寄布草鞋及纸洋数元……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欧阳洪长所在的红军22师一直战斗在会昌筠门岭一带,坚守中央苏区的南大门,与粤军反复进行着拉锯战。

欧阳洪长是个苦孩子。他自幼父母双亡,被叔叔欧阳荣发收养长大。1932年,18岁的欧阳洪长参加红军,行前与叔叔欧阳荣发约定,如果自己平安回来便一起和和美美过日子,若一去不返便让欧阳荣发的长子欧阳克铃将最小的儿子过继在自己名下。怀着对革命坚定的信仰,欧阳洪长义无反顾地出发了。等了很多很多年后,欧阳荣发按照约定将大儿子生的欧阳可辉,过继在了欧阳洪长名下。

“欧阳洪长也许是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现年79岁的欧阳可辉告诉笔者,“记得,当年在拿到这些信件时,我也看了另外几封信,记得看见了'湘’这个字。”

原来,这些信件早年保存在爷爷手里,爷爷去世后传到大哥手上。大哥临终前突然想起了这些信件。经协商,欧阳可辉分得其中4封,有一封信件是父亲欧阳荣发的回信,因部队转移的退信。退信中这样写道:

在八月间收到了你的来信,知你在前方身体强壮,我们阅信后心甚畅快。先寄来大洋贰元与你应用。因接到你的信到如今很久了,谅你们的队伍开动,现今不知你开到何处,所以布草鞋家里不曾寄来……以后要写清楚军、师、团、营、连、排以及驻扎何地,这样才能将东西寄给你。在前方要努力工作,消灭敌人第五次“围剿”,争取革命胜利……

不知何时,红军信件就成为炙手可热的收藏物。有收藏家闻讯上门找到欧阳可辉,张口开价便是一万元钱一封信,4封信件4万元,

那一时期,他精神上极度痛苦,生活中也正缺钱。唯一的儿子横遭车祸意外,老来不能享清闲还要帮助扶养3个小孙子。一度时间,他曾借钱、贷款缴费供养孩子读书,却决不肯拿红军家信卖钱。恰恰是这些红军家信,屡屡给他战胜困难的力量。

像许许多多长征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回了一张“长征无音讯”的烈士证书。

2021年6月初,在于都县新陂乡群联村,欧阳可辉说:“做儿子有做儿子的规矩,按照客家习俗,我打了银牌为烈士建坟墓,每年清明、冬至都要带领一家人去上坟祭祀。”欧阳可辉告诉笔者,为了让整个家族都了解家有红军的故事,特意将家信复印数十份,确保直系亲属人手一份。两年前,欧阳可辉把几代人珍藏85年的4封家信,全部捐献给于都县博物馆。他觉得把这些家信捐给国家,能发挥更广大的作用。让更多人知道长征故事的动人细节,才能更好地传承长征精神。

欧阳可辉说,自己这些年诸多言行,也算对红军父辈的一封复信。

.

(0)

相关推荐

  • 红军故事15两河篇3:红军烈士岩

    周  雄原创 两河镇位于全州东南部,东与灌阳县文市.新圩等乡镇接壤.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大部经该镇古岭头开赴湘江渡口,红三军团五师在灌阳新圩打完阻击战后,亦经此处奔赴界首渡过湘江.古岭头自古就是 ...

  • 钟长林原创诗歌丨爷爷,您在哪里——一个烈士后人的呼唤

    爷爷,您在哪里 --一个烈士后人的呼唤 文/钟长林 爷爷, 您在哪里? 八十多年的呼唤, 八十多年的涕泪: 战友在呼唤着您的名字, 共和国在寻觅您忠诚的儿子, 孙辈们在苦苦守望着自己的爷爷, 您在哪里 ...

  • 清明安福祭英灵

    "青山翠柏英气绕,长歌当酒祭忠魂".又是一年清明祭,4月4日,我随同伍中豪烈士的亲属伍曼利一行4人,自驾车风尘仆仆来到"赣中福地"--安福,受到安福县山庄乡乡政 ...

  • 【赣雩文艺】作者:袁瑱博《写意于都长征第一渡》总第935期②2021年第141期②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写意于都长征第一渡 作者:袁瑱博 早几天的一个下午,忙里偷闲,骑上电动车,以车代步,转眼间到了长征第一渡.因为之前来过无数次,对周边的景物熟视无睹了.随意散散心,瞅见岸 ...

  • 王久辛 | ​​ 缅怀三章

    总第1235期 文字| 王久辛 图|王久辛 版权©️归原作者 师长在黄昏时分倒下 清晨到黄昏 朝霞是红的烂熳的 而晚霞先是桔红后是紫红 这一仗,打掉了红军 五个轮次的冲锋 和两个波次的敢死队的肉搏 紫 ...

  • 这个地方提前一天过中秋节,背后故事看哭了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但在福建的一个村子 今天就是他们的中秋节 87年来,每年的中秋节 村民们都要提前一天过 这背后 是一个凝聚着血与泪的故事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中复村 被称为"红军长征第 ...

  • 第一百一十个故事——致清明的第十封信

    清明: 很久很久我都在思考为什么要玩网游?迷茫,有时候想要放弃,但是在虚拟的网络中可能会收获更多现实之中获得不了的感情,一起练级一起参加活动的战友,一起建立工会的兄弟姐妹们,当我们消遣下来坐在游戏虚幻 ...

  • 第一百二十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封信

    清明: 好像这些年过去了,树木丝毫没有长进,建筑还是老旧风格,彼时跳跃而够不到横梁的年纪,想必现在轻轻松松就可摸到.四合院在商品房和建筑中间挤得快要发疯,年轻的孩子们呀,依然以昂首阔步的姿态,眺望栏杆 ...

  • 第一百三十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三十封信

    清明: 下午去买菜,走一个周遭的时间大约二十分钟,期间包括同路人打招呼,看天边云彩嬉戏,小孩玩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直的,两边没有什么房屋,一条是弯的,两边的居民楼都有人烟.一眼望去,直的可以看 ...

  • 第一百六十个故事——致清明的第六十封信

    清明: 梦里常有蚂蚁的蚀骨,一列列从我身上碾过,不知道费了多大力气,醒来肌肤已满是划伤.睡觉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做梦却不太容易,梦醒很难.每次经历一个梦境,久久回想怅有所失,有过讨厌的蛇虫惊吓,有过惊 ...

  • 音画-《十送红军 》- 黑鸭子

    音画-《十送红军 》- 黑鸭子

  • “渣滓洞特务”帮江姐秘密传信几十封,临刑前一句话保住了性命!

    90 小 花 文 学 社:小 晴 欢迎转载分享     1981年初秋的时候,一个身材矮小,面黄肌瘦的老人正在成都中医学院的校门口张望. 只见他身穿浅蓝色的中山装,戴着一顶褪色的军帽,脚上却穿着一双黄 ...

  • 写给中老年的十封信

    写给中老年的十封信 第一封信:写给自爱 亲爱的朋友:曾经的你经历过这样那样的苦,慢慢地也该明白了,自己也老了,身体不比当年,该学会好好地爱自己,保养自己. 偶尔给自己放个假,出去走走,别让自己太累了. ...

  • “渣滓洞特务”替江姐秘密传信几十封,临刑前一句话保住了性命!

    今天 1981年初秋的时候,一个身材矮小,面黄肌瘦的老人正在成都中医学院的校门口张望. 只见他身穿浅蓝色的中山装,戴着一顶褪色的军帽,脚上却穿着一双黄色的胶鞋,神情十分焦虑地拿着一个布包,左顾右盼,像 ...

  • 世间最美的十封信

    时间是一道转轮,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不经意之间,磨平了人的棱角. 到了一定年纪,蓦然一惊,所有的青春轻狂,都化作酒一杯,凝成过往. 世间最美的十封信,送给此刻的你. - 第1封 - 写给美好 江南无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