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录:现代化十六讲(五)

(五)农业文明的天花板及三次冲顶

导读:农业文明的社会发展由于光合作用一直存在着天花板。直到工业革命到来之前,农业文明社会的发展轨迹始终遵循着“上升、冲顶、衰落”的循环规律,社会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会达到一个峰值,同时触及难以逾越的天花板,之后不可避免地衰落,后退,再上升,触顶,衰落,如此循环往复。近代几千年里,做饼与分饼的矛盾不仅一直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农业文明的发展促使人口出现大幅增长。从公元前10000年左右,人口开始长期上升,对土地的开垦利用不断扩张,土地的单位产出也因为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提高。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集中的水利灌溉技术最先在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出现,此后一系列深耕技术在东西方都被使用,比如轮种、选种、育种、休耕、农具的改革、牲畜的使用等,同时也出现了铁制农具、水车、风车等农业工具。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新的技术,人类开始提高自身组织能力,建立了城市、国家、更庞大的帝国,城邦、国家间出现了人口流动、掠夺战争。人畜接触和人口流动导致细菌、瘟疫的传播,引发新的战争。与此同时,人口流动和新的地理发现也促进了贸易和社会分工,大的帝国得以建立稳定统一的市场,先进的技术得以在大范围内更快传播。无论是组织能力、机构设置、还是技术的创新,率先发起的地区会得到更多的优势,挑战已有的文明中心,变其地理优势为劣势,进而取代旧的文明中心而成为新的文明中心。整个2.0农业文明一直在前进两步,后退一步的态势下前进、发展。

直到工业革命到来之前,农业文明社会的发展轨迹始终遵循着“上升、冲顶、衰落”的循环规律,社会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会达到一个峰值,同时触及难以逾越的天花板,之后不可避免地衰落,后退,再上升,触顶,衰落,如此循环往复。

图6 东西方社会发展指数(公元前2000年-公元1800年)

数据来源:Ian Morris “Social Development (2010)”

究其根本,农业文明的社会发展存在天花板,是因为农业文明有一个天生不足的瓶颈。农作物产生于光合作用,牲畜也要消耗植物,动物产出的热量和消耗的植物比例是10:1, 所以最终光合作用能够产生的能量上限受制于土地面积和土地的单位产出,在这两者都有上限的情况下,自然资源也就有了上限。而人类在这个时期还不能够控制人口,人使用新能量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生育更多的孩子,所以有限的资源和近乎无限的人口增长决定了人口增长最终通过灾难来消化和制约。自公元前大约10,000年起,这个基本的瓶颈是整个农业社会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纵观整个2.0文明的历史,尤其在近代几千年里,做饼与分饼的矛盾不仅一直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总体来说,农业文明时代面临的灾难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饥荒、人口流动引起的战争、瘟疫、气候变化、政权失败。土地收成受制于天气,气候变化无论大小都对农作物产出有直接影响,小的变化导致收成失败,造成局部性的饥荒;长期大的变动则会让一些地区的土地收成系统性减缓,必然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从而引起政权争夺、战争。游牧民族因为蓄养的动物消耗大量植物,更受制于天气的变化,加之本身的流动性也强,所以更倾向于掠夺和战争。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游牧民族和农业人口的争夺一直是战争的主要原因,而农业人口之间的流动也是人口流动的一个主要源泉。游牧民族的迁移给农业人口带来的另外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以及以此引起的巨大瘟疫,也是历史上人口消减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在东西方两个文明中心的人类,都开始加强了组织能力,于是出现了城市、国家、帝国。这些社会组织的创新一方面在于创造了和平的环境,促进国土范围之内技术的传播、贸易,形成共同市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先进政权和落后地区的差异也成为战争、资源掠夺和征服的一个主要原因。气候的变化常常使一些地区的优势显示出来,使得文明的中心发生转移,但是同时新的文明中心的发展又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新一轮挑战使文明中心再次迁移。地理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在转移,整个社会以前进两步、后退一步的态势往前推进。

从历史的轨迹上看,公元前1300年左右,西方的社会发展一度达到了一个区间顶峰,社会发展指数比农业文明开始时增长了六倍左右,东方也增长了四倍左右。但是这时在西方的文明中心出现了第一次全区域性的毁灭——当五大灾难中的数项同时出现的时候,文明就会在文明区域内毁灭。这一次的失败让西方的发展程度在此后的两百年里倒退回六百年以前的水平,而东方在这一段时间里还在持续发展,这是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中心第一次开始拉近了距离,并在此后的发展中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这一时期欧亚大陆的两大文明中心都开始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此时的北方游牧民族活跃在大草原高速公路——东起中国的东北、蒙古,西至匈牙利的一条长长的欧亚大陆线上,在长达几千年里的时间里,他们一直是东西方农业文明最主要的共同敌人,农业文明国家和游牧民族的争夺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欧亚大陆也因为游牧民族在大草原高速公路上的活跃被连接在一起。

虽然农业文明面临挑战,但在几千年里至少有三次冲顶,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创新。农业文明阶段在制度上的创新首先包括从低级管理国家向高级管理国家进化的过程,主要是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完成。西方从低端国家,过渡到以大流士的叙利亚到色雷斯的波斯帝国为代表的高端政权,再经过希腊的城邦,开始在罗马帝国真正成为集大成者,代表西方最高端的政权。罗马帝国也因为在地中海内陆而拥有一个非常方便的内海交通通道,因此在帝国范围之内,跨欧亚大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贸易帝国,资源得以最优分配,社会发展第一次达到了农业文明的顶峰。从公元前200年左右到公元纪年,罗马帝国开始进入到顶峰时期。这时距离农业文明的开始,社会指数增加了10倍左右。与此同时,东方经过夏、商、周低端国家,以及春秋战国对高端政府的过渡尝试,以秦、汉为开启出现了中央集权这种高端管理政权,也出现了一个跨区域的大的帝国。虽然社会发展此时略低于罗马,但是也达到了当时在东方的领先。

在农业文明第一次冲顶之后,五大大挑战几乎同时出现在东西方,尤其是游牧民族作为野蛮人的入侵,加上自身政权的失败,瘟疫流行,使得东西方两大帝国在第一次冲顶之后先后失败,从而引起了整个文明区域的毁灭性倒退。这次倒退在西方持续了上千年,在东方持续了差不多四百年。四百年之后,东方出现了以唐、宋为代表的黄金时代,让宋朝的东方帝国第二次冲进了农业文明达到的顶峰,达到、甚至超过了罗马帝国所取得的成就。但是这一次冲顶之后,又一次被蒙古铁骑、游牧民族击败,游牧民族政权加上瘟疫流行让宋朝的冲顶又归于失败。蒙古大军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征服了从中国一直到匈牙利、俄国、中东等几乎所有文明中心的国家,也把瘟疫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一次的征服虽然摧垮了当时东方宋朝的成就,但是它把宋朝达到的高度文明也传达到了当时相对落后的西欧。当时的宋朝一度达到了文明的顶峰,那时铸铁产量每年大概十几万吨。而直到1700年,整个欧洲全部的产量才达到这个数字。中国当时最重要的技术发明,比如铸铁、火药、指南针、纺车、风车、水车、农业技术等都传到了欧洲。

蒙古大征服的另外一个后果则得益于他所没有做到的事情。蒙古的征战到了匈牙利以后就戛然而止,整个西欧完完全全没有到达,所以他的破坏没有波及西欧,但是技术却传到了西欧,这为西欧成为下一次文明的爆发点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条件。当时处在封建征战过程里的欧洲,在罗马帝国以后,几次试图统一的努力都归于失败。欧洲的政权在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封建王国之间,在基督教皇和王国之间进行了上千年无穷无尽的战争,所以中国的火器到来以后,迅速被发展成火枪和火炮。火枪、火炮反过头来又传回到了东方。在几百年以后,在火抢和火炮的帮助下,东西两方在俄国和清朝共同努力之下,将肆虐在农业人口领地上几千年的游牧人口彻底制服。到了17世纪左右,大草原高速公路以中俄之间的1689尼布楚条约为界,彻底被封锁。大草原公路的绝大部分分到了俄国,相当一部分分到中国,中国的国土也从原来的黄河长江流域,扩展到了东北,蒙古,新疆,西藏,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土地边疆,也为中国重新开始社会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尽管这里的土地和长江黄河流域土地的产出是不可比拟的。

与此同时在西方,从15世纪以后,被蒙古遗漏的西欧开始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新活力,在威尼斯、佛罗伦萨出现了文艺复兴。整个西欧因为中国技术的引进,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社会发展。新的中国技术的引入,再加上马可波罗对中国的盛赞,引起了西方第一次真正的中国热,开始寻求东方的财富,为下一次的大航海运动提供了根本性的动力。所以西欧从1500年开始,社会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到了17、18世纪,无论东方、西方都再次冲向农业文明所能达到的极限。但是这次,东西两方在冲顶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得到的机遇截然不同,从而给东西两方在今后几百年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也给人类命运指出一条完全崭新的道路。

(0)

相关推荐

  • 长城沿线的农耕与游牧

    农耕与游牧对生存空间争夺的激烈化,始于战国中期北方的秦.赵.燕.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土壤易于耕作.水资源丰富,率先进入比较先进的农业生产阶段.灌溉技术的出现,使农业走上一个新的高度.社会的进步促 ...

  • 隋唐4代帝王耗时70年消灭高句丽

    今天的高句丽,最独特的地方不是受到了撮尔小国的哄抢,莫名成了韩国这样的民族的祖宗,而是它从未让中原王朝如此重视过. 从公元598年隋文帝兵发30万大军讨伐高句丽开始,到668年唐高宗一举荡平东北消灭高 ...

  • 如果秦始皇活到60岁,还需要汉武帝远征匈奴吗,现实会无情打脸

    秦始皇在中国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昭烈君秉持的一贯观点就是,伟大人物有争议是正常的,只有平庸的人,才会几句话就能说完. 而秦始皇的伟大,是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改变了历史发展方向的伟大人物, 这样的 ...

  • 李录:现代化十六讲(十五)

    (十五)3.0时代的东西方关系 导读:1.因为3.0文明的铁律,因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因为历史提供的经验教训,使得东西方之间的不同.冲突.误解更可能是局部性的.短暂的.可控的,不会是长期的.2.科技 ...

  • 李录:现代化十六讲(十六)

    (十六)人类未来的共同命运 无穷发展的科技和无穷增长膨胀的人的需求有机结合,是3.0文明最根本的动力.但是这些科技的发展又常常把人类带向一些始料未及的方向. 比如我们考虑人对于外貌的追求,对时尚的追求 ...

  • 李录:现代化十六讲(十三)

    (十三)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预测 --文化篇 导读:中国的启蒙绝不仅仅是对西方著作的翻译与介绍,更不是对中国传统的简单否定.启蒙首先是对中国今天现状客观.理性认知,从承认没有答案开始.以理性的态度重新& ...

  • 李录:现代化十六讲(十)

    (十)现代化的传播与现代化的道路之争 导读:从十九世纪开始,世界上所有国家不是主动进入现代化,就是被动卷入现代化,这一过程在20世纪演化为现代化道路之争,引发两次世界大战及东西冷战.中国在1840年以 ...

  • 李录:现代化十六讲(九)

    (九)现代化有没有可能在中国诞生 导读:读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人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为什么现代化没有在中国最先诞生,试图寻找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解释.但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是伪命题.所有地理.历史的原因都让 ...

  • 李录:现代化十六讲(八)

    (八)现代化的诞生 导读:1776 年亚当斯密在英国出版了<国富论>,美国的国父们发表了<独立宣言>,瓦特在伯明翰宣布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这三件事合在一起,使这一年成为人 ...

  • 李录:现代化十六讲(七)

    (七)美洲大陆的发现及其划时代影响 导读:从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后,只用了几代时间,就让75%的美洲当地人丧生于细菌.在英国和其新建立的移民国家的参与影响下,环绕大西洋的经济成为一种特殊的.史无前例的经济 ...

  • 李录:现代化十六讲(六)

    (六)农业文明中的思想革命与制度创新 导读:轴心时代思想家几乎出现在同一个时期,来自世界上欧亚大陆所有的文明中心,而且思想的指向惊人地一致,思考的问题都是在文明毁灭之后普通人的痛苦,边缘人的挣扎,底层 ...

  • 李录:现代化十六讲(四)

    (三)农业文明的诞生 导读: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在全球的分布非常不均衡,最主要的原因是产生农业.畜牧业的野生原种在全球分布既不广泛更不均衡.今天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都从最幸运的两个中心发展而来,一个是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