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READING NOTE

这是一份读书笔记,书名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如果不是Iris推荐这本书,即使在书架上看到,我大概也不会去读,更何况在前勒口的内容简介中还写着“如果想在读完每一本书后都有扎实的收获,就需要有技巧的写读书笔记,并养成长期的习惯。”我的偏见是这样读书太功利了,便没了兴致。因为Iris推荐,我把书加进了购物车,凑单时买了它。(本书作者建议在“什么内容都可以写”的读书笔记里,自己与这本书的故事也可以写进来,以后重读时会有更完整、清晰的回忆呢。)

在作者奥野宣之看来,一个读有所获的完整阅读过程包括了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过程。本书也是围绕这几个部分来写的,作者提倡把读书相关的信息记入同一本笔记里。这种“信息一元化”的方式倒是很适合我,经常找不到东西,用这样“只要在这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找不到的话,那就是没有。”的方式寻找,真是觉得轻松多了。好吧,因为这个一元论,我兴致勃勃地开始读它了。

01

  阅读从选书开始 

作者用了一章来讲如何选书,制定自己的购书清单。很多都是特别实用的方法。比如:

1、通过“枢纽书”查找。所谓枢纽书,就是指推荐书的书,如《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

2、阅读的书中提到的书。如本书在举例时就提到了很多其他的书,童书中很多套系书也会在每本书后列举出同套系的其他书。

3、看书评,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书的大概内容或主题,以确定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书。

4、运用网络,参考各阅读推广公号或大V的荐书(这是我自己根据自己习惯补充的)。

以上几条作者称为“被动声呐”,是被动吸收的信息;还有一条是“主动声呐”——想到想读的主题、体裁、题材,可以主动去搜寻,网络、图书馆、书店都可以帮助到我们。重点是看到感兴趣的要即时记录,先看到书再决定是否购买。

作者建议记录也写在这个一元化的笔记本里,这样的“购书清单是一份无形的财富”。

02

  读书笔记怎么写 

作者推荐了他自创的“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以书为媒,让读者创造出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笔记一共五个要素:

  •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 书名

  • 作者名

  •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与学生时代常作的读书笔记不一样的是摘抄“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如果摘抄量太大了,重读、筛选关键句,“找到最能代表这次读书体验的语句。”读书体验是自己的,关注自己想关注的,不必拼命思考“笔者想要传达什么”。所以摘抄后面的评论更为重要,那是自己阅读后输出的开始。这样的一本本读书笔记将成为自己的思想仓库。

03

有“收获”的阅读过程

一本书读完了,读书笔记也写完了,是否阅读就完成了呢?在作者看来,这才是刚把准备过程完成了。作者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购书清单”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是洗菜、切菜;“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才是开火炒菜。认为没有输出就不算完成了阅读。当然休闲阅读不在此列。所以读书笔记不仅要写,还要重读自己所写,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才不会“空手上场”,而是会“做好准备,把过去的读书体验运用到今天的读书生活中。”进一步累加自己的阅读体验。

总结起来,有“收获”的阅读过程包括:有目的的选书——为读书笔记而读书(带有思考的阅读)——做读书笔记(思想输出)——重读笔记,运用阅读体验,构建个人独有的阅读体系。

工具书读完觉得有用就要练习,读完书我立即做了一次练习。在笔记本上写了满满5页,用时约两小时。我想以后如果不是要查很细节的内容,想要再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是可以用这份笔记的了。目前感受最深的一个好处是作者在书中也提到的对写作的好处:作者以自己发表过的一篇文章为例,文章内容基本来源于自己曾做过的读书笔记。我本月的写作作业可不就是也来源于这份读书笔记了么?虽然不是每本书都要这样写,若能坚持记录,哪怕是从简单的记录日期、书名、作者,再加一句话的感受开始,日后重读笔记,也是会有收获的吧。

文/Rebecca      编/阿流

书语荐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