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兰溪】 走进古村渡渎
走进古村渡渎
走在渡渎村,古建筑、古井、古石雕……随处可见,甚至在穿过一条小巷时,你也能在边上的残垣断壁中发现几块明代的砖。
渡渎村是章氏聚居地,为兰溪市女埠街道一个较大的自然村。史料记载,渡渎村是一个北宋末年为避乱方腊起义而从睦州青溪渡渎(今属浙江淳安)迁徙而来的章氏聚居地,村名沿用旧名,意为不忘祖业。当时渡渎为金华府兰溪县十六都第四堡,始迁祖宋承仕郎章三七任该堡府君后,将其祖坟迁入,从此章氏开始在此繁衍。到了明初,渡渎章氏已成望族,人才济济,仕宦大盛。紧挨家庙西北面山墙至今还保留了一条名为“道学里”的弄堂,是章氏世代崇学重教的见证,巷口的过街亭下到底走出了多少登科入仕的读书人,大概已经无人知晓,但其中最值得渡渎人骄傲的是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及第,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大理寺左寺左评事、福建提刑按察司检事等职,后官至礼部尚书的章懋(坐落于渡渎村外的章懋墓近期发现数尊较为完好的明代石像牲,现已做复原恢复),其侄章拯又累官至工部尚书,“一门四进士,伯侄两尚书”成为美谈。
清同治年间分成东庄、西庄两个聚落,原聚落一分为三,为3个行政村,渡一为村之上首之地,故取名渡一。下辖渡渎自然村一部分和高店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近300户农户,近1000人口。区域面积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0余亩。高店自然村世居高姓,其先祖高登为宋代西岸主簿,宋室南度后卜居甘棠乡下高,其孙高皎又迁居纯孝乡即今女埠此处,经营店铺,村遂名高店。渡二行政村下辖渡渎自然村一部分和董店自然村,有10个村民小组,近500户农户,1500余人。区域面积2.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0亩左右。渡三行政村,因地处渡一左下方,取名渡三。下辖渡渎村一部分和界牌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50户农户,1000多人。区域面积2.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近800亩。界牌自然村世居章姓,古时为金、衢、严三府官道,有界石立于此,故名界牌。
经过历史上数次战火的洗劫,渡渎所在的渡一、渡二、渡三村还能看到不少零星分布的明清民居,它们宛如众星捧月般围绕着章氏家庙和馀庆堂。
章氏家庙建于明代嘉靖元年(1522),结构属四合院式,三进二厢,青石楼门,总建筑面积约850平方米。现只存青石门楼为明代建筑,其他为晚清风格。
章氏家庙位于渡二行政村,坐北朝南偏西45°左右,由门楼、前厅、中厅、寝堂、厢房、偏院等组成,创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除门楼为明嘉靖年遗物外其余大多是清同治年间在太平军破坏的基址上重建。门楼为仿木石构牌坊,二柱三楼式,楼脊鸱鱼起翘,檐下斗拱出跳,枫拱采用圆雕法制成玉兔、麒麟等瑞兽,额枋上除了有“章氏家庙”、“惇睦”、“嘉靖辛亥年十月吉旦立”等题字外,还有双狮戏球、鹤驾祥云、凤穿牡丹、鲤鱼跳龙门等寓意吉祥的浮雕。门楼两边用高墙围护,背面有狭小的天井,走上五级台阶进入前厅。前厅面阔五间,进深九檩,明间辟大板门,两边垂直方向辟边门,门上高悬红底金字的敕赐“崇儒”匾额,左右有堂联“文章紫殿无双客,富贵皇朝第一家”,厅内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用童柱连接三架梁,次、梢间为穿斗式,前后檐下施神仙人物题材的木雕牛腿和雀替。门厅后是宽敞的大天井,两旁厢房各五间,每间用五抹隔扇门四扇,梁架用四檩穿斗式前出廊。中厅“睦亲堂”为一单檐歇山顶的独立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九檩,周围廊式,高于天井五台阶,十二根檐柱用抹角海棠线方石柱,四根金柱用圆形石柱,所有柱础上都雕有人物、动物和花卉,梁架结构用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方梁上布满回纹卷草等图案,繁缛而不杂乱,檐下牛腿丰满厚实,有狮子、梅花鹿、寿星童子等造型。中厅后又是一天井,安放明嘉靖戊午年镌刻的“章氏始祖墓”碑刻和新制的“章氏始祖墓碑迁址记”碑刻。寝堂地势高于天井八级台阶,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次间穿斗式用中柱,檐下牛腿圆雕八仙人物,隔扇不存,内额悬“妥我先灵”匾额。寝堂两边另有废弃的偏院。
渡渎村中的余庆堂建于明代初期(洪武、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余庆堂共三进,规模宏大,其中进后有藻井间,由四周十二攒七踩斗拱承托,这是特色之一;特色之二是后进全穿斗的梁架结构及有明显侧脚的柱子,这在兰溪的古建筑当中是独一无二的。
馀庆堂位于渡一行政村,坐东朝西偏北22°左右,是“衍二公”祖居,明洪武年间所建,为兰溪市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该建筑由门厅、正厅、过厅、后厅和厢廊组成,根据山面出际分析初建时均为悬山顶,山墙可能是清代加建,形成左右两夹道的现状。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正中三间屋檐高于两梢间,屋顶用双层椽条覆盖,露明部分为“M”形勾连搭式造型,别具一格。厅内明间置活动式戏台,其梁架用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双步,月梁断面瘦高,雀替、枫拱等纹饰古朴,次、梢间穿斗式,童柱底端制成鹰嘴状,次间前檐额施一斗六升斗拱各一攒,明间在内额施一斗六升斗拱两攒,次、梢间的后檐还分别施五踩重翘、三踩单翘斗拱各一攒,拱瓣三砍明显,耍头成象鼻状。过一狭长天井为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用材精良,雕刻简洁,前檐有牛腿撑托,明间内额悬“馀庆堂”横匾,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次间前后内额、脊檩下的襻间用一斗六升和一斗三升斗拱各两攒,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所有柱子柱头卷杀饱满,瓜棱形栌斗,骑栿拱沿顺檩方向出单跳,柱础为礩形,方砖斜铺墁地。过厅三间连接正厅和后厅,形成“工”字形布局,正间顶部设天花藻井,四周用十二攒斗栱撑托,七踩三翘并出45°斜拱,过厅左右廊檐用一斗六升斗拱,厅外各辟小天井。后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楼屋,除前后廊用月梁外全穿斗结构,侧角明显,明间檐下有“应二府君”匾额,西南山墙有楼道通上层。馀庆堂外另有明代古井和石狮。据说1991-1992年由章氏后裔的一位台商出资做过局部修缮。
章氏历来都是以儒业武功、文韬武略而荣耀显赫于世上。章懋、章拯之前,章得象为宋朝名相,宋仁宗曾敕赐得象七律诗一首:“阆苑仙翁福寿遐,孙登龙首戴宫花。文章紫殿无双客,富贵皇朝第一家。三代姓名喧上国,七闽声誉冠中华。凤凰池上标余庆,他日新堤又筑沙。”其中颌联成为堂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