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T之抗凝选择
1. 全身肝素抗凝法:是CRRT最常用的方法:
常规首剂负荷量为20U/kg,维持量5-15U/(kg.h)或500U/h,不必因血流量而改变,否则有可能出现凝血并发症,大部分患者效果较好。
肝素的抗凝标准:
治疗初始:首量2000-5000u,维持量500-1000/h,持续输入;
监测:每4小时监测一次APTT,维持APTT45-60秒;
如果APTT>45秒,每小时减少肝素用量100单位;
如果APTT<45秒,增加肝素100u/h;
肝素是一组糖蛋白构成,首先与抗凝剂酶Ⅲ(ATⅢ)结合,进而结合凝血酶/凝血因子Xa、IXa、XⅡa结合而灭活。
肝素抗凝效果的评价值指标:
全血部分凝血活酶时间(WBPTT):准确但复杂;
活化凝血时间(ACT):简单常用;
试管凝血时间(LWCT):方便但准确性差;
透析过长中静脉压、透析器与血路血块
全身肝素抗凝法的
优点:简单方便,过量可以采用鱼精蛋白对抗
缺点:易出血,易致血小板减少
局部肝素化法:
于动脉端输注肝素,速度为1000u/h,同时在静脉端输注鱼精蛋白,速度为10mg/h。保持滤器内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在130秒左右,全身抗凝作用轻微。
鱼精蛋白的用量与个体与治疗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总体而言,0.6-2mg的鱼精蛋白可中和相当于100U的肝素。但在应用前需要进行中和试验进行剂量比例调整。其优点:1、价格低廉;2、代谢较快;3、可被鱼精蛋白中和。
缺点:1、HIT;2、出血发生率高;3、受AT-Ⅲ水平干扰。
① ICU患者常见的低AT-Ⅲ水平限制了肝素的抗凝效果;②局部肝素化抗凝并不推荐,大量鱼精蛋白输注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炎症反应加重及低血压事件。
低分子肝素抗凝法:
抗Xa因子的作用强,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
出血危险性小,使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
首次负荷量15-20U/kg,维持量1-10 U/(kg.h),抗Xa因子活性维持在0.4-0.5/ml;
监测:每4小时监测APTT,2倍正常值为抗凝充分。
优点:H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
缺点:1、半衰期长;2、潜在出血风险;3、拮抗剂不易中和。
◇CRRT结束后滞后的抗凝效果可长达4H
无肝素抗凝法
主要作用于高危出血倾向的重症患者
血滤器以生物相容性高者为宜
治疗前用5000U/L的肝素生理盐水预充体外血路和滤器10-15分钟,然后应用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
血流量:200-300ml/min为宜;
冲洗间期:30-60分钟;
冲洗量:100-200ml;
冲洗液:生理盐水;
冲洗同时,关闭血路
置换液:以前稀释法为宜
CRRT治疗过程中,血路内尽管避免输血,以免凝血
优点:出血风险低
缺点:1、血液丢失多;2、超率未达标;3、护士工作强度大;4、治疗时间无法保证。凝血几乎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
前列环素抗凝法(科室没用过)
药理:抑制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
优点:半衰期短,抗凝血作用维持仅2分钟左右,较肝素更安全;
缺点:停药24小时后抗血小板活性仍然存在,无相应的拮抗剂;剂量调整依赖血小板聚集试验,复杂;易出现剂量依赖性低血压反应;次多数学者认为CRRT患者应谨慎使用前列腺素抗凝。
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正逐渐成为CRRT主流
要求:需要强大弥散清除能力的滤器以清除体内的枸橼酸钠,否则易出现代谢副作用;
方法:动脉端输入(滤器内浓度约为2-5mmol/L),静脉端输入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中和透析液要求:低钠(117mmol/L)、低碱基、无钙(含钙时不补钙);
监测:静脉血标本,滤器后管路,游离钙0.25-0.45mmol/L,动脉血标本,外周静脉或动脉:1.25-1.35mmol/L。对PT/APTT无明显影响。
枸橼酸抗凝置换液配方中无钙。
抗凝监测:第一天:Q2h*4,Q4h*4。第二天:Q6-8h
优点:1、无出血风险;2、滤器寿命长;3、协同抗炎抗氧化;4、尿素清除率高
缺点:1、代谢性碱中毒可高达26%,需要监测血清游离钙与血气;2、操作相对复杂;3、潜在不良反应。
(适应模式:CAVHD、AVVHD、CAVHDF、CVVHDF);
血滤器凝血(或管路凝血)的判断:
血压正常,超滤率减少;
计算滤液尿素氮/血尿素氮比值,如果比值小于0.6,判断凝血;
体外循环部分的血液颜色变暗;
静脉回路的血液变冷;
体外循环部分可以见到血液红细胞和血浆分离;
监测跨膜压力变化。
如何选择抗凝药物:
普通肝素:临床上没有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和风险。
低分子肝素:用于凝血酶原时间轻度延长具有潜在出血患者。
枸橼酸钠:用于明显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患者。
无肝素:用于高度危险或外科手术后24小时以内的患者。
水蛭素:用于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