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海:中医入门学习】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对于这个中医的学习啊,我也一直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我这个心情,我实际上很是盼望大家能够把中医学好学的比我要更好,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可能我接触这个中医,对中医的了解,比大家确实要多一点,因为我祖父是行医的,主要的是研究中医外科,我父亲也是行医的,他主要是专攻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它实际上就指所有的病症,温病伤寒,包括杂病,不像我们现在医院讲的分科。
我们长话短说,捡这个最重要的,做这个最概括性的,解释指导;
学习中医,他必须要打其基础,我们都知道这个基础,大家都把它称为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还有人把这个《难经》算在里面。
实际上不管是怎么样分类,我们讲的这个中医基础啊,它实际上就包含阴阳理论、五行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还有藏象学说,就是人体脏器,它与五行的联系,人体脏腑的各自的功能和他们相互协调合作,这个功能包括他们五行生克的关系啊等等,还有就是经络学说,这个也非常重要。
其他的比较重要的还有这个五运六气学术,这个我们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啊。
还有就是中医有一些辨证论治的原则,这些在内经里面都是散件的,我们最开始的基础,是要理解这个大自然对人的影响,人体与大自然的联系,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分析人体的各部分生理现象,包括疾病现象。
 
再就是药物学,药物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基础,一个处方,你必须理解他每味药的药性才能够有初步的了解。
而且再药物学以后还得研究这个前人的经典名方,包括这个处方的分类。
比如说解表,解表里面,他要分风寒啊,要用辛温解表风热,要用辛凉解表啊。
就比如攻里啊,他有专门的一系列的方剂,包括这个温中滋阴啊等等,还有很多的啊,大框框里面有小框框。这些我们都要去了解的。
还要了解古代的一些名家,比如说李东垣的这个补中益气汤,是不是有人就说他的医生的学问都在这个处方里,就比如说黄元御的这个黄芽汤天魂地魄汤,我们都要很好的去了解。
包括其他古代名家一些经典处方啊,还有这个六味地黄丸啊,肾气丸啊,这些都了解他这个处方的翻译啊,只有很好的了解这个前人处方的翻译,我们才能够啊,根据需要凭证的时候,根据需要去选择合适的药方,或者用这个药方做基础去加减变化,当然时间用的久了,多了往往也可以。
离开这些处方,自己啊,随心所欲的,根据症状随意的家庭变化,随意的创造也是一样的,因为这个时候你心里面已经有这个理与法了,你根据这个理法自己写出来的,只要符合前任原则的,也就是你自己创的方不提规律。
弄懂这些基础以后,就必须系统地接受。
我们前面多次强调过的,大我们180岁的这些古代名家,当然这个180岁是一个笼统性的概念,我们讲180岁是一个周期,其实这个是一半,实际上360年才是一个完整的周期。
但是180岁,它实际上也是一个360岁周期里面的一半,因为这个360里面又分阴阳,所以就180岁也可以看作一个周期。
我们说到我们180岁当然当我们200岁也可以,因为刚好到我们180岁的这些医家是非常非常的少啊,那我们200岁的时间也是挺好的,他也就是说他们这些医家都是行医的时代,到我们180年到我们行医的180年这个就好了,不用要求时间那么苛刻。
这是因为这个天体运动啊,他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周期,万事万物都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周期里面,循环往复啊,所以我们要采取,要学习,刚好到我们180岁或者180多一点的这些名家,我们前面已经多次举例,讲到了很多啊。
比如啊,许叔微许学士就是了,时尚年代越久越以前。那些名医啊,他自己实际上对一些中医立法思路也不是很清晰啊,所以我又觉得啊,可以开始的,应该还是这个《刘涓子鬼遗方》,这个算很不错,很适合,因为它是治疗这个肿瘤的。
然后啊,最具有这个价值的学术心法,最全面的还是陈士铎、傅青主,他们两个人把它看作一个人,这个是最好最佳的,他们两个人的心法如果再参考王孟英、王旭高,两个人的仔细研究这三家的说法,三家的医法。
我们可以说就可以行医了,看他们的用药,看他们的医案。
但是我们行医之前必须要自己考考自己,比如说我们找到这个。
把这个何廉臣编写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这个书啊,你就看这些医家,他是当时全国所有的中医名家,他们的临床按比较有代表性的,你就看到这个医案的前面一半,或者说前面的1/3,你要把它后面的一半后面的2/3能够大致性的药估计出来啊,你的思路方法与这些名家已经形成,我们讲标准答案的那些医案要能够大方向相同,因为要基本相吻合,这个时候你才能够啊,自己有把握去面对你所要遇到的病人。
这里讲的都是一些比较大致,大框架的方法,至于细节,他是散见于各位名家的临床,这个需要自己临床总结,你自己要准备一个笔记本啊,把这些像那个珍珠一样的小点啊,全部集中起来,临床中一定会用得到的,但是却确实是可以去多效仿学习,比如啊,火神郑钦安,包括这个祝味菊。
比如祝味菊就说了,人体这个阳气退一分病邪就进一份。
包括现在这个,你可他也说这些就很容易误导人,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最好不接触这些名家的这些名家的这个观点,它绝对是误人的,等你自己心有另建,自己也碰到病情,有自己的这个判断,分析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些名家的书,用来旁正侧正自己的一些这个观点,但是呢,临床中运用他这些经验的运用得到的真的非常非常少的。
我们看那个中医,他书上也讲得非常好,他讲这个,并且所有的病我们都要很好的把握,大方向就是阴阳进退,燥湿消长,他叫黄元御,对这个坎象的分析,就是说一阳陷于二阴之下,这个阳,因为只有一份,两份应该夹住它,所以阳气一退。阴容易前进,所以人体生病的时候都是阳亏啊,阴太浓了,这是他的这个理论观点,燥湿,他湿气容易长燥,容易促使它治病,他的用药啊,它都是暖水燥土。
实际上这个话有二个意思,一个理解啊,比如傅青主这一块,他就对他说,这个人体啊,只有一个水,另外有五个火啊,一水难敌五火,我们就拿黄元御强调的,这个一阳二阴,我们来看,实际上,一阳二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啊,一分的阳需要两份的阴来匹配它啊,所以要有足够的阴才能养阳,这个阳这样就得到完全不同的理论出发点。
现在很多人啊,有病好像都有像那个讲的那个阳虚那个症状,实际上,大部分你只要把他体内的湿稍微的去一下,就发现阴虚的真面目会完全地显露出来,原来他的阳虚都是被那个湿气啊,所屏蔽啊,展现出来的;
当前的寒湿的也非常少,除非有特定的人。比如啊,强烈的冰啤酒冷饮啊,有可能会造成这个寒性,对一些特殊的是这样;大部分人都是湿热,还得仔细分辨,它是湿多热少,还是湿少热多。
弄清楚了这些,他实际上所谓的杂病基本上都在这里面呢;
但是这个新感,我们讲的感冒,我们还是要回到,陈湿毒啊,整理的这个经验,即使伤寒论它的契合程度也不是很适合我们,现在当前城市多,你看他治那个伤风伤寒,刚刚初期的时候他都会用柴胡。
再一个我们看现在的这个编写的医书啊,根本不能读,为什么呢?
你看我们讲古代的医家,他每个医家都有自己的这个特点,而且我们讲了啊,180年后的医家,他会赞同他这个他的前辈180年以前的或者360年以前的医家。不管是哪一派都有这个规律,你仔细去找。
我们现在的这个医学,他都是把前人。很多医家名家的心法都集中罗列在一起,看上去好像很全面,但是你在用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取舍舍,所以学的再多再好,没有用的根本不会用,临床上无从下手。
这也是朱丹溪的老师,对这个啊,太平和剂局方这个书的一些批判,这个书当时很好啊,国家动用国家力量向民间推行啊,因为可以用这个啊,保天下太平啊,保民众祛病延年,实际上时代一过不行啊,害人的多。
包括那个啊,苏轼苏大学士,因为他初通这个中医学啊,他的这个当时一个一个这个那个圣散子方啊,当时确实救人无数啊,二三十年已过,他这个甲子已过,完全变了,变成杀人无数。
总的来说,大方加大框框就是这些,没有更多了,最重要的要我们去多阅读,多理解她所有的东西看上去相反,实际上是可以相通相承的啊,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会恍然大悟。
欢迎大家质疑、讨论、提问
在阅读经典包括阅读一些名家的句子的时候,一定会有疑问的,一定会有不懂的地方的,这个很正常啊,这个书上的疑问可能会在另外一本书上得到很完美的解释啊,这本书上的疑问可能会在另外一本书上,第二本书在这本书上都或者用在其他的书上都会有相互啊,解释了这种现象,当很多的疑问都把它弄通弄懂的时候,那么其他的一些小问题都不成为问题了。
这个五运六气确实非常复杂,实际上我们只要拿来用,不要明其所以然,要弄齐所以然,前人的说法,运气自学皓首难穷啊,因为花很长的时间在这上面都还是弄的不那么准确.
但是大框架啊,我们在听他的,信他的就可以,譬如大框架,这个1984到2014是这个风,从2014到2044是相火。
对古文的不理解,这个他会有一些注解,这个必须要看得懂啊,比如说内经原文看不懂,但是有很多一家对内经都有这个解释,你看上四家的这个解释就会基本上弄懂。
辩证确实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比较难的一环,但是你如果见过很多的啊,比较熟悉前人对我们当前这种病的这个论述,平常中你就会自然而然的联系起来,但是你如果说你看到医家,是别的大司天啊,气候下的这个案例,你就很容易张冠李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