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风】 汤溪镇下洲村:仲淹后裔耕读遗风
汤溪镇下洲村:仲淹后裔耕读遗风
下洲村位于汤溪镇之西门,九峰山下,越溪之畔。自然环境精致优美,东则有繁华古镇,俨如虎踞;西则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寺平古村落;南则有九峰拱秀,千年禅寺;北则是金华金西开发区。汤莘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下洲村区域面积0.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多亩。全村有164 户;总人口512 人。主姓为范姓约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另外还有姓周、吴、胡、盛等。
据《汤塘范氏宗谱》序中记载,范氏家族源出自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由于中原战乱、烽火四起,先祖举家从括苍处州(今丽水市)迁居到姑苏(今江苏苏州市)。在苏州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高官贵族,诸如,宋代资政殿大学士文正公范仲淹;宋朝庭右丞相忠宣纯仁公;观文殿大学士宋尹公……素有“虎丘大学士,龙门宰相家”之美称。
元代衍派兰庠生正路公,雅望南渡,游学到兰溪龙门山一带(今兰溪黄店镇坞口龙门村)定居,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几十年间,正路公之后代文十特公沿瀫水(兰江)徙居汤邑之厚桐垅、黄谷山捡漆坞,并生有五子。
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文十特公的第二个儿子显二公始迁居到汤溪之汤塘,并生有七子。儿子成人后,除二子和四子早逝,大儿子迁往城南;五子仍居祖基汤塘;六子迁后宅;七子迁牛桥,而三子现三公迁往溪西,就是现在的下洲村,俗名"下洲范"。
由此可见,下洲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历代乡民以耕读为家风,用勤劳、朴素和智慧的双手建设家园,亘古至今。真可谓之“仲淹后裔,耕读遗风”。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5月20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祖先范仲淹的《家训百字铭》内容为: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范纯仁(1027—1101)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字尧夫,谥忠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殁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徽宗立后,复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觏,以目疾乞归。著有《范忠宣公集》。
范氏宗祠是下洲村唯一的厅堂,位于村的正中央,始建于清代中期,已近300多年历史。祠堂座北朝南,粉墙黛瓦、五岳朝天、四水归堂,为前厅后堂的建筑布局,占地200多平方米。祠堂内木构件古朴紧凑,用料虽不粗大,但协调有姿,牛腿、斗拱、枋梁、护步等构件木雕十分精细,吉祥图案造型活泼,卷花行云线条流畅。
宗祠的前一进是厅,是前人议事、会客的场所,后一进是堂(俗称香火堂)是祖上祭祀祖先的地方。硕大的天井,使整个祠堂既明亮又通风。整个祠堂具有浓郁的民间建筑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与周边民居建筑遥呼相应,令人叹为观止。
《汤塘范氏宗谱》保存极为完好,重修于民国己丑年(公元1949年),是一部不多见的范氏家族的历史史书。宗谱记载着范氏家族的历史传承和子孙世系繁衍,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父系家族的重要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关系人物和事迹、历史图籍、先祖画像、祖宗墓址等,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家族的历史、民俗、家规等方面的考证和研究,均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特有的文化遗产。
下洲村从2008 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根据村的实际、区位和优势条件,制定出美丽乡村的实施计划。积极推进村的各方面的规划与建设,扎实开展美丽乡村、美丽环境、美丽休闲广场的创建工作。以农村中心工作为龙头;以九峰山、寺平古村的风情游线路为依托;以综合整治为机制,统筹三拆一改、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着重抓好村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污水处理、农民饮用水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和地面洁化等多项工作的提升和完善。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硕果累累,先后被评为:文明村、先进党支部、绿化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作者: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