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家具的谢幕之作
研习君语
一谈到红木家具,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清两代的宫廷家具、文人家具,似乎看不见帝制王朝结束后,还有民国这样的一段当代历史的连接。
民国时期家具的发展和兴起,往往被大家忽略。然而,作为明式、清式家具文脉的传承,民国海派红木家具不仅风靡了20世纪前叶的上海,而且引领了中国家具变革的潮流。
孙中山上海香山路故居内景
元朝至元廿八年,也就是公元1291年,上海建县,此时的上海就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家具制造业。
到了明代,江浙一带的整体繁荣,上海的传统家具制造业随之一同发展,这也为海派家具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42年,上海开埠后,西式家具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渐渐进入上海上层社会的生活当中,由起初的海外购入发展成后来的本土仿制,并在仿制的过程中混入了许多中国传统家具和上海民俗家具的内容。
渐渐诞生了一批将传统中式家具、上海民俗家具、西方古典家具三者混合的新式作品。
1864年以后,虽然上海租界的人口主要是华人,但随着西方工商人士纷纷来沪办业经商,并在租界陆续定居。有的随家属一起带来了他们西方家具,有的通过洋行购置进口家具,有的则是提出样式和要求来沪定做家具。
20世纪10-20年代,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中国人开始剪辫易服,随之而来的是家居革命,西式家居受到追捧,供不应求。
民国 老照片 座椅和桌腿为典型的海派家具特征
民国 老照片 海派沙发
30年代开始,普通中国传统家庭也开始大量接受西式家具,当时较为富裕的阶层,追求款式富贵,雕刻纹饰多为花卉和果实图案的,由中国木匠仿照西洋款式造出了新式家具,海派家具由此正式诞生。
随着各西式家具店不断革新,促使上海西式家具的逐渐成熟,到了三四十年代,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海派家具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
至此,西式家具在上海本土化过程中,融合了海派地方特色,而上海中式家具在革新中也吸取了不少的西方元素,中西合璧、兼容并蓄成为海派家具的显著特点。
民国 红木草叶纹软包海派西洋沙发成套
“海派家具”风格代表了典型的“民国家具”,据记载,当时上海的南市一带有大小红木作坊近百家。
苏州的大批传统家具制作艺人为了生存,纷纷到上海谋生,后来回到苏州继续从事家具制作,从而将“海派家具”风格带回了苏州,波及、辐射到周边地区的家具制造业。
苏州是古典家具重镇,紧邻上海,近代“苏作家具”风格(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受当时“海派家具”新潮观念影响。
为迎合人们新奇追求时尚的心态,在家具风格上蜕变了原有的特征,模仿“海派家具”风格,可见当时海派家具影响力之盛。
但是在模仿的过程中,“拿来”以后,在接受其造型的前提下,再次“中西合璧”后本土化。
民国 红木竹节工活面棋牌桌
第一是家具用材上注入传统理念,以明清时期流传的红木等材质为主,而不屑于正宗“西洋家具” 用材的核桃木、柚木;
其二是制作技艺上的归宗,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榫卯结构和传统制作技艺,颠覆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家具的造型风格,但没有完全西化。
民国 红木竹节工活面棋牌桌
在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上出现过三次中西风格大融合,在这期间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家具作品,比较著名的就是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中西风格家具和民国时期的海派家具。
上海本就是两种文明的会和,出现中西风格融合也在情理之中。进入30年代后,上海中式和西式家具并存而且各具特色:
一方面,西式家具在上海家具作坊的制造过程中形成了本地特色;
另一方面,中式家具在模仿西式家具的同时也不乏创新。
民国 西洋红木半圆桌
海派家具没有西方古典家具的那种豪华气派,它造型较为灵巧,线条较为简洁,也没有西方古典家具的精雕细琢,雕刻比较简单,纹饰比较单薄。
有一些海派家具是纯粹的模仿西方家具风格,而有一些家具是借鉴西方家具风格再与中式家具相结合进行创新而成就的全新风格。
民国 红木书报台
“海派家具”风格,不是“西洋家具”,也不是中国传统家具,它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以及时尚的风格,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
海派家具最主要的特色是,注重家具的实用性,强化家具使用的功能性。
例如大衣橱、五斗橱、床头柜等;除卧室家具外,还出现了各种功能的以实用为主的新家具,例如转椅、写字台;大餐桌、玻璃橱等,颇受市场欢迎。
民国 红木酒柜
在材料结构上,海派家具保留了传统红木家具的工艺特色,首先是用材考究,其中交趾黄檀是首选,花梨瘿常用于镶嵌;其次是结构严谨,仍保存着传统的榫卯结构和攒边打槽的做法。
在造型雕饰方面,海派家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① 西式中作型。整体采用西方传统家具的款式和功能,在结构形式和加工工艺方面则保留了中式家具的特征;
海派家具是西方家具文化进入我国后,渐变为本土家具文化的一个结合体(开始是全盘复制,而后是略作改动的制作,再后加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
民国 红木草叶纹软包海派西洋沙发成套
②中式改良型。在主要形态方面仍以中国传统家具为主,而在功能、尺寸以及装饰方面则进行了西式的改良;
“以传统的家具技艺为基础”,但在造型理念上“以海派思维为特征,迎合当时的潮流”,简化了传统清式红木家具过于繁复的雕琢,在彰显材质纹理的自然美的同时,又带给人们一种现代时尚的奢华享受。
民国 红木海派靠背椅成堂
③中西合璧型。家具的形式、功能、装饰等都是中西文化折中的表现,利用传统红木家具的材料与工艺开发时髦适用的新式红木家具。
抽象夸张的曲线,卷曲回旋的贝壳、洋花、牡丹花和西番莲等造型,或是花叶挤满了上海人喜闻乐见的寿桃、葡萄、石榴等具有美好寓意的底纹,极富海派味道。
民国 红木透雕葡萄纹海派靠背椅
腿式也打破了明清家具向来的传统,在明清家具基础上大量以用西方风格的各种腿式,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罗马柱式等比比皆是,进一步丰富了海派家具的装饰风格。
然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海派家具,它们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家具的诸多特点。
海派家具以“西”为体,以“中”为用,用材考究、结构严密,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家具的谢幕之作。
虽然海派家具存在于华夏大地的时间很短,仅有不到四十年的时间,但在我国家具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浓彩。
它是我国古代家具向现代家具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
民国 红木法式羊头琴凳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家具行业几乎停滞。1939年初由于战争西移,上海租界成为“孤岛”,局势暂时稳定。库存的红木家具卖完了,却无原材料可用。
为了生存,家具店一方面收购旧家具,修理油漆再卖出。另一方面,把收购进来的旧红木家具拆料改制,如把旧红木方台拆开来,把台脚和台挺等厚料批成薄片,再把这些红木薄片用黄鱼胶和丁了胶胶合在白木料上,做成包镶红木家具出售。
1949年以后,海派红木家具虽然并没有消失,但不知为何,也迅速没落了......
或许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方式不是建立在相互平等、尊重的前提下的,国外列强入侵、我国被迫接受使国人感到羞耻,觉得“民国家具”有着浓重的殖民地因素而有所排斥。
但是应该承认,西方文化、生活理念的进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国人固有的传统理念和生活习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工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海派红木家具那幽而不沉、华而不艳的肌理下,镌刻的是海派文化的衍变历程,也是美好生活的发展印记,值得我们重新重视!
(文中所选民国海派家具,全部源自研习社官方商城)
交易担保 明清家具研习社 点击进入研习社官方商城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