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战略抉择:放弃西奈半岛,死守戈兰高地,尽显犹太式精明
以色列的战略抉择:放弃西奈半岛,死守戈兰高地,尽显犹太式精明
西奈半岛是连接亚非两大洲的三角形半岛,又有苏伊士运河的加持,面积更是达到了6.1万平方公里,比以色列本土还大3.5万平方公里。以色列历史上漂泊不定,对领土的渴求是其他国家无法理解的。1956年,以色列第一次占领西奈半岛。1964年,以色列第二次占领。以色列两度占领的代价,也是可想而知。
西奈半岛卫星图
然而,以色列还是放弃了这个香饽饽。1982年,埃及正式接手西奈半岛。与此同时,以色列转而死守戈兰高地。戈兰高地比西奈半岛小的太多了,以色列仅实控1800平方公里。时至今日,以色列人想不明白为何要放弃西奈半岛,对于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其实,回归到问题本身,以色列的战略抉择是有苦衷的,也尽显犹太式精明。
以色列地缘政治
首先,阿拉伯国家不允许以色列做大做强,而以色列一拳难敌四手。以色列是四战之地,自立国以来,就长期陷于战争泥沼。大家可别小看了埃及,阿拉伯国家几次与以色列的角力,都是埃及打头阵,与叙利亚互相配合,令以色列陷于两线作战。
以埃为西奈半岛主权归属争执不休
以色列也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放弃西奈半岛有两个目的:一则缓和与埃及关系;二则,能够有时间消化吞到肚子里的东西。事实证明,以色列还真是成功地争取到了埃及。埃及不仅率先承认以色列,而且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没有给以色列使绊子,从而令以色列腾出手来对付黎巴嫩、巴勒斯坦、叙利亚。
苏伊士运河
其次,西奈半岛背后是美苏战略博弈。西奈半岛最大的价值就是苏伊士运河,这可是一个东西半球大通道。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一班借上,哪个不是垂涎欲滴?以色列终究是小国,小国也要有小国的生存之道:依附大国。以色列选择了美国,就不会与其为敌,更不会招惹苏联。
西奈半岛
再次,西奈半岛对以色列来说“大而无用”,还要分散精力来对付埃及的反抗。西奈半岛面积确实是够大,资源不能说没有,可绝大多数是沙漠,关键还缺水。以色列为了守西奈半岛,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就不得不耗费巨资打造徒有其表“巴列夫防线”,来应对埃及实现长期战略。埃及也不会坐视国土沦丧,总要想方设法夺回来。以色列毕竟国力有限,经不起持久战的损耗。
戈兰高地
最后,以色列死守戈兰高地能够最大程度的缓解水资源问题。中东最不缺的石油,这是财富的象征,可水比石油还要金贵。戈兰高地就不一样了,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素有“水塔”美誉,提供了以色列40%的淡水资源。最为关键的是,以色列是一块易守难攻的战略高地,能够最大程度的掣肘叙利亚。叙利亚虽然内战不断,可在上个世纪非常有实力,没少给以色列使绊子。
以色列国旗
不管怎么说,以色列本身就是一个经济结构比较完善的国家,不像其他中东国家一味卖石油。然而,以色列不可能靠啃沙子来维持综合国力,水才是以色列迫切需要的战略资源。以色列放弃西奈半岛,虽有切肤之痛,可算起来也是一本万利。退一万步说,死守戈兰高地,维持国运延续。不得不说,以色列在进行战略抉择之际,于大国之间从容应对,尽显犹太人式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