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新闻,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大学开学后第一次班会,老师组织自我介绍。

谈及选择专业的理由,大家说:“因为新闻理想。”

她没这么说,觉得把这个词说出来,就像自我介绍时念自己的名字一样别扭。

学新闻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种刚正不阿、直言不讳,有勇气在任何场合、任何平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不惧怕别人的奚落和刁难——在评论热点事件的时候,他们朋友圈不分组,甚至还会加上一句,“不能接受这种观点的欢迎双删”。

第二种事不关己,己不劳心,他们大多误打误撞选了这个专业,又是曾经仅有的热情被渐渐耗没了,于是选择把新闻学当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专业来看。甚至,是一个学来学去也没什么好处的专业。

她是夹在中间的第三种。对于很多事情,她有非常鲜明的立场、爱憎、观点,唯独没有发朋友圈的勇气。

她试着成为第一种人。

3月10号早上醒来刷手机,她看到《人物》的报道,读着读着就哭了,跳转到微博转发了原文,回到微信,心里酸楚又躁动。

“先等等,看别人转了再说……”她想。

等了半天,朋友圈还是空空荡荡。她把文章转到家庭群,逼着妈妈看。

她握着手机在客厅里大喊:“这篇写的好,我要发朋友圈”。

“你可别。”妈妈劝她,她已经按了转发键。

十分钟以后文章没了,她在心里叹气,悄悄去把朋友圈删掉了。

她也试过成为第二种人。失败了。

她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她不断地关注疫情的消息,不断愤怒、不断流眼泪,然后在循环往复的荒唐故事里一点点失望。

可她没有办法,时代的灰扑棱棱落下来,她也得接住自己的那部分。

从前的她不这样。

高中的时候,她的作文有一半是范文、另一半会因为偏题被打成年级最低分,但她下次仍然不会按最稳妥的方式解读命题。

刚上大学,她批评央视一档节目的短评被知名平台相中,推了公众号头条,阅读量好几万。

后来,她在自己的公号里写一些学校的事情,辅导员在群里命令“写文的同学自行删除”,她装没看见。

她躲在宿舍楼冰冷的楼梯间里瑟瑟发抖,她坐在装潢精致的咖啡厅里悄悄瞥一眼菜单,她穿着人字拖走一段导航上没有的泥泞小路,她在被带入一座仓库前偷偷给朋友发了定位……那是一次又一次采访的开始,她摊开本子、拿好笔、点下录音,局促不安地回忆提纲上的问题。

印象最深的一次,一个叔叔在接受她采访完以后送她出门,指着旁边院落里紧缩的铁门对她说:“这里是一个窝点,有人专门在里面做拼接肉,然后送到全国卖。我偷偷进去看过,你们现在还是学生,等有天当了记者,把这事儿报出来!”

她淡淡地笑了笑。

会有这一天吗?

学新闻这件事儿,越较真、越成功,越投入、越痛苦。学得多但想不透,见得多但放不下,最难受。

随便揪一个学新闻的人,大概没有人会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候。没节操的自媒体、你死我活的流量逻辑、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环境以及难以扭转的群体极化,是他们继续留在这个行业所要必须面对的。

她清楚地知道,现在读报看电视订阅严肃新闻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刷新着明码标价打包出售的热搜排行榜,浏览依据点击记录实现“个性化”的推送,把和自己观点不太一样的公众号博主媒体移除关注。

有研究者为这些趋势冠以一个又一个专业名词: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过滤气泡、群体极化……

但她觉得,剥离开政治、经济、技术之类高大上的因素,这些现象的根源,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间根本无法彼此理解。

不转发文章,不在朋友圈谈论时事,不是害怕有以前的老同学观点相异——毕业以后,有诸多旧同学刚上大学的时候找她帮忙写过标语口号主持词,他们在事后转来一个6.66的红包,连寒暄也无。那些同学大多修商科、计算机,按照“别人家孩子”的模板一路走下去。

她不在乎“未来精英”的价值观,那不是新闻存在的意义。她真正害怕的,是没有人关心。

学计算机的人关心“996”、学医的人关心伤医事件、法学生关心案件量刑,学新闻的人关心一切……

有的时候,她看到一则新闻,跑到亲戚朋友面前张牙舞爪地叱骂一通,他们大多茫然相对。

“艾芬是谁?”

“和你有什么关系?”

“别总看负面新闻。”

她看到网上的人把“带节奏”、“辟谣”一类的词汇滥用,在微博洋洋洒洒地解释“带节奏”这种表达的不合理之处,等了五分钟等到第一个人评论——

“太长了,懒得看。”

现在依然愿意赖在新闻系的人,大多曾经有一两个“精神偶像”,可能来自《匹诺曹》《新闻编辑室》《焦点》,更多的是白岩松或者柴静。

新闻史的故纸堆、传统媒体的昔日辉煌,或许还能偶尔给人一点精神力量,可翻遍所有书和报道,却没有人告诉过他们,被举报了要怎么办、遇到公关营销怎么办、他人有组织控评怎么办、稿子发不出去怎么办、别人说“太长了,懒得看”该怎么办。

或许,新闻业并没有前辈,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有些事情,不仅旧时的名记者没遇见过,新闻系的老师也没遇见过。

除了有社科底蕴的老牌院校之外,高校的新闻系都处在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上。

报纸排版老掉牙,代码爬虫没师资,傍身的写字功夫丢了大半,不到保研评优时,学术界的期刊论文大抵也是无人在意的。最可怕的是,一切变化得太快了。

大二的时候,赶上几家主流媒体做出优质的H5报道,一时间风靡学界业界,从媒体到课程再到学校社团,所有人都忙不迭地在朋友圈分享新鲜出炉的H5作品。

两年过去了,她听学弟学妹们吐槽,新媒体课程上,学院老师依然只会依照课件念出H5的定义、特点、优势、范例,独独不讲到底应该怎么做。

学妹气急败坏的样子和她当年一样,她只是摇摇头告诉她别担心——

现在只有婚庆公司要做H5了。

这是新闻系师生的尴尬。做学术的比谁坐得稳、写文章的比谁跑得快,唯独学生们夹在中间混沌迷茫,既学理论、又学技术,坐也坐不住、跑也跑不赢。

这个行业的塔尖显得更尖,成为塔尖所需要的努力、天赋和机遇也更多。所谓塔尖,却又往往不代表着财富、声望和成就,而只是一个能写良心文章的位置。

她不是没有想过寻找中间路径,不用磕得头破血流,却也可以混口饭吃。她跟着老师正经八百写宣传稿,学着发推送时要先审核文中音乐的歌词,为着写错一个领导的名字战战兢兢彻夜难眠。

活动还没开,稿子已经写好了;活动结束了,文章配图还能摆拍补上。

别人四平八稳一条路,她走得百爪挠心。

不理解的人问,为什么就不能把新闻学当成一个平平无奇小专业来学?

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何必学这个呢?

图它会挨骂,图它啥也学不着,还是图它媒体实习一天一百五,图它毕业赚得少?

赖着不走,还不是觉得它有意思、有理想,觉得每天都是新的一天,而自己是个活生生的人。

她是一个在乎别人想法的人,会和同学、网友、朋友和家人聊自己的专业。

做作业的时候,同学会夸她有想法;网友认识得久了,会说她拍个生活照也透着一股电视记者的味道;朋友夜聊的时候,会很坦白地说,她不只是在学新闻,而是想挽救一些东西。

唯独父母不同。他们会嫌弃她情绪变得暴躁,试图用一些他们认为可靠的报道把她“拽”到更安全的思想地带,会语重心长地讲,“世界很大很复杂,我们就和蚂蚁一样。”

妈妈不懂什么专业主义或者新闻观,也不大分得清媒体属性与“两微一端” ,在体制内上班,她不管有多生气,也不敢在社交软件上表达太多观点。

妈妈也不想让她乱发。或许长辈们最明白,在这个社会上,说真话是要付出代价的,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去承担。

可她问妈妈,你在朋友圈看见别人转发自己不敢转的文章时,什么感觉啊?

妈妈脱口而出:“当然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啊!”

四年一闪而过,当那个词再被周围同学提起时,语境大多变成了:“我现在没什么新闻理想了。”

她还是什么都没说。

(0)

相关推荐

  • “我再也不想上幼儿园了~”

    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 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这是一个超级接地气的公号 文|李清浅 昨天领悟到了什么叫"专业安抚".   是这样的,昨天小绵上幼儿园的第二天.   从早上开 ...

  • 冯小芑《有梦就有远方》

    有梦就有远方 讲一段旧事吧. 我相信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曾有那么一个不大不小的梦想,我当然也不例外,在我小学时候开始,我就有一个明星梦,这可能是一件见怪不怪的事了,我印象里大多数女孩子在十多岁的年纪多 ...

  • 第357期 | 人到底有多少个自我

    在一次聊天的时候,国知局的朱兴国老师说:人有三个自我,神性的自我.人性的自我和鬼性的自我. 吴伯凡老师说:人还有另外三个自我,朋友圈当中的自我.收藏中的自我和被理想绑架的自我. 人们都说服装是由&qu ...

  • 七道自我反省的坎,我们跨过几道?

    七道自我反省的坎 我们跨过几道? 唐王紫苏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寻找自身弱点,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战胜自己.海涅曾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如果不 ...

  • 那些有梦想的人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 前段时间,因为云南一家报社拖欠稿费的事,找到当地的大学同学,才得知另一位同学二十年来一直在当地晚报工作. 二十多年前,我们怀揣着同样的梦想聚在同一所大学校园. 学校是第 ...

  • 调查||学生眼中理想老师的模样

    调查:学生眼中理想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1.我希望老师上课有趣一些,但该严肃的时候应该严肃一点: 2.宽容对待学生,适度体罚: 3.讲课不枯燥,不反复强调知识点: 4.讲课方式风趣,结合视频讲解相关知识点 ...

  • 【老梁说事】同学聚会到底要不要参加?

    梁宏达,1972年2月20日出生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新闻专业.中国媒体评论人.出版人.1992年,在黑龙江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做记者.1998年南下北京,担任<当代体育> ...

  • 留字予秋丨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留字予秋 图文/凤舞 一生是一条漫长的路,会遇见清风明月暖阳花开,也会遇见尘土飞扬.遇见淫雨霏霏.遇见霜寒.遇见雾障,遇见美好时但愿常驻,却只发现越是美好越是消亡得迅忽:遇见难堪时但求有解,却只发现生 ...

  • 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三更书店.结业

    三更书店.结业~新裤子乐队有一首歌"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里面有句歌词: "我最爱去的书店,她也没撑过这个夏天, 回忆文字流淌着怀念, 可是已没什么好怀念, 可是你曾经的 ...

  • 茅台不相信红黄绿,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下)

    5.港姐颜值趋势研究 周六,在群里跟朋友们闲聊金庸文学和最近的剧集,发了几张剧照. 马上被群友疯狂Diss---暴露年龄了... 随即大家感叹,90年代的港姐确实是颜值巅峰,随着时间线到了2021,港 ...

  • 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最近好像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有点丧,处于不断的开导安慰别人和被别人开导安慰中循环. 前段时间朋友和我说,她翻到自己十年前写给现在自己的一封信.其中大部分已经实现了,我替她感到非常开心.可是当她说到:&qu ...

  • 考研院校专业推荐 | 西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

    考研院校专业推荐 | 西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

  • 正所谓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学医|救治|理想|

    正所谓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学医|救治|理想|

  • 宇宙笔记004丨没有童话的人不伤心

    獭祭鱼是我个人生活的作业本. [宇宙笔记]是2020年开的新番,俗称"非虚构". 番号得名于新闻界前辈.科幻作家韩松的一句话: "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在这个片段宇宙中的 ...

  • 从职场中,我学到了 10 条令人不舒服的经验

    神译局  · 7小时前 关注 在企业中成长.成熟.看透,可以说出来的经验并不一定令人舒服,即便如此,我也希望你知道.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 ...

  • 学新闻传播的女生比男生多很多,为什么媒体里面的女男数量差不多?

    Sun Feb 28, 5 AM PST 学新闻传播的女生比男生多很多,为什么媒体里面的女男数量差不多? w/ Kecheng Fang, Jingyi Guo 很多新闻传播学院的女生比例都达到了百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