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格缪勒,22-船歌
(图片与音频均来自网络)
演奏者:佐藤卓史
关于船歌: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那里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灯,从古代开始,城市内的主要交通就是靠船,威尼斯这种平底狭长的小船被称为贡多拉(Gondola)。
而平日里船工撑船时所唱的民歌,就是船歌。
后来作曲家模仿这种歌曲创作出声乐曲和器乐曲,将其变为古典音乐的体裁,称为Barcarolle(Barca在意大利语里是船的意思),船歌是这个词语的意译。
船歌太出名了,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最出名最出名的体裁之一,不只是钢琴,众多音乐里都有船歌: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水上致歌》、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肖邦的钢琴独奏曲、奥芬巴赫的歌剧、老柴的钢琴套曲《四季》……都有船歌的身影。
布格缪勒这首《船歌》,是25首里面惟一用到4个降号(♭A大调)的作品,这是一个比较浪漫主义、色彩性比较强烈的调性。
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较为复杂的调性,请多加注意4个降音。
作品用单三部曲式写作,开始的12小节是引子。引子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前8小节是第一部分,力度是pp,效果很朦胧,一定要非常轻、非常柔。
这个引子描写的是什么呢?记得上文所说的,船歌是来自威尼斯吗?(不然我干嘛写那么多字)威尼斯最著名的建筑是什么?
圣马可大教堂呀!(Basilica di San Marco)
所以,这是描写远方教堂的晨钟。
像不像清晨时远方传来教堂的钟声,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请注意引子里几个柱式和弦,特别是第7、8小节的3个和弦连接:
感觉一下:这里“I-II65(♭6)/III-I/III”的和声进行,从本调♭A大调主和弦离调到C和声大调的II级56和弦,再到C大调主和弦,加上cresc.到sf的力度,有种霎时明亮起来的色彩感,彷如清晨阳光穿透了黎明前黑暗的迷雾一般,非常富于画面感。
PS:求助,有没有谁能告诉我和声标记应该怎么打出来啊?哭~~
13-30小节是作品的第一部分A,第12小节先现了贯穿全曲的左手伴奏型,为后面奠定了节奏基础。
在这里我们不妨对比看看奥芬巴赫在轻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2幕里的二重唱,这也是音乐史上最著名的船歌之一。里面那个“哒,哒哒,哒哒”的伴奏型,是否和布格缪勒这个作品一模一样呢?
船歌一般都是采用中等速度,以6/8或12/8拍写成,因为复拍子的节奏均匀晃动,很适合用来描写流动的水或轻舟荡漾的动态。
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学生在弹奏时,务必要注意节奏中的流动感,弹得潇洒一些,千万不能僵化。
cantabile是如歌的意思,这里指的右手,要具有良好的触键音色,因为右手描写的是在贡多拉上船工的歌声。
第21-31小节为中间段B,32-43小节是再现段落A,44小节开始是Coda(尾声),尾声重复了引子的素材,但既然放在最后肯定会有不一定的含义:这里变成描写傍晚的钟声了,伴随着术语perdendosi(逐渐消失),好似暮色降临,小船已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天与地……
因为中间段B和再现段A都不具有对比性的素材,音乐刻画从一而终,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言,再重复写一遍了,只要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保持好同样的情绪演奏就OK了——左手划船,右手唱歌。
作为练习曲而言,这首《船歌》和Op.100的其它作品相比,似乎不具有那种针对性的技巧训练或难点,尽管它拥有比其它作品更丰富的色彩性和声效果,作品的音乐内涵也很容易把握——非常具有画面感,像油画一般。
所以在教学与演奏时,尽可能让学生去感受作品和声的美,如何训练legato的演奏、触键,左手怎样才能弹出既流动,又柔美的音色,还有正确处理旋律的呼吸与分句。
PS:《直至消失天与地》是郑伊健的老歌,很好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