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李东垣治虚人外感案赏析

导读

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虚人外感,这为历代医家所共识。读古今医案,见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虚人外感时,或用原方,或加大方中升麻、柴胡用量,或加用表散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载有一则虚人外感医案,叙证明晰,用方恰当,加减有度,读后足可启悟临证。

《脾胃论·调理脾胃治验》原案为:“戊申有一贫士,七月中脾胃虚弱,气促憔悴,因与人参芍药汤……既愈,继而冬居旷室,卧热炕而吐血数次。予谓此人久虚弱,附脐有形,而有大热在内,上气不足,阳气外虚,当补表之阳气,泻里之虚热。冬居旷室,衣服复单薄,是重虚其阳。表有大寒,壅遏里热,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于口。因思仲景太阳伤寒,当以麻黄汤发汗,而不与之,遂成衄血,却与之立愈,与此甚同。因与麻黄人参芍药汤。麻黄人参芍药汤:人参(益三焦元气不足而实其表也)、麦门冬(以上各三分),桂枝(以补表虚)、当归身(和血养血,各五分),麻黄(去其外寒)、炙甘草(补其脾)、白芍药、黄芪(以上各一钱),五味子(二个,安其肺气)。右件咀,都作一服,水三盏,煮麻黄一味,令沸去沫,至二盏,入余药同煎至一盏,去粗,热服,临卧。”

冬季,居旷室,衣单薄,表有大寒,当属太阳表证,方中用到了麻黄、桂枝、白芍药、炙甘草,似有麻黄汤、桂枝汤方意。但李东垣主要着眼点并不在此,而在于患者为贫士,气促憔悴,脾胃虚弱,组方用药全从内伤着眼,用到了“益三焦元气不足而实其表”的人参,“益皮毛而闭腠理”的黄芪,“补其脾”的炙甘草,“和血养血”的当归身。也就是说,本方实为补中益气汤加减而成,以麻黄、桂枝取代升麻、柴胡,同时去白术、橘皮,加麦门冬、五味子、白芍药。

李东垣为什么要这样加减呢?

《素问·至真要大论》:“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李东垣遵《内经》之旨,特别重视“四时用药加减”。补中益气汤中之所以用升麻、柴胡,是因为“生长之令不行”,用升麻“行春升之令”,用柴胡“行少阳之气上升”。而本案患病正值冬季,无需升发,故去升麻、柴胡,而易以“去其外寒”的麻黄和“补表虚”的桂枝。

麦冬

世人爱用阴药,一则易于藏拙,不必费心;二则久于信任,兼图名利。不知阳药之错,即时可救;阴药错之既久,则不可为矣。

李东垣反复倡导“随病制方”,这一点与张仲景所倡导的“随证治之”相合。患者里热壅遏而吐血数次,阴血自显不足,故去白术、橘皮之苦燥,而加用润敛之麦门冬、五味子、白芍药。加白芍药在于“土中泻木”,因土虚吐血最忌木乘。加麦门冬、五味子,与人参合为生脉散,李东垣对生脉散的解释为:“脉者,元气也;人参之甘,补元气、泻热火也;麦门冬之苦寒,补水之源而清肃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泻火,补庚大肠与肺金也”。合而用之,“救肺受火邪也”。

综观全案,李东垣既不执“先表后里”而恣用麻黄剂、桂枝辈,也不执“伤内为不足”而呆守补中益气汤,而是随时、随病选方用药,务使方药与病证合拍,两者纤毫无隙。方中共用9味药,而补中益气、祛寒实表、保肺泻肝,诸法并施,标本同治,无愧为“医中王道”、“医中圣手”之称。

明代医家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说:“医以通变称良,而执方则泥”。读本案,李东垣可谓知通变者。(文中引文来自《脾胃论》和《内外伤辨惑论》)

(0)

相关推荐

  • 《汤头歌诀》发表剂之「麻黄人参芍药汤」

    麻黄人参芍药汤 出自<脾胃论> [歌诀]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归芪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 麻黄人参芍药汤方解: 君药:麻黄 发散风寒 臣药:桂枝 助麻黄通达营卫 佐使药:人 ...

  • 麻黄人参芍药汤方歌趣记歌诀与方解

    麻黄人参芍药汤   内虚感寒 麻黄人参芍药汤 桂枝五味麦冬襄 归芪甘草汗兼补 虚人外感服之康 药物组成:麻黄10g人参10g白芍10g桂枝10g五味子5g麦冬10g当归10g黄芪15g炙甘草10g. ...

  • 【孙丰卿:伤寒论用药与脾胃论用药】

    <伤寒论>里,最常用的是桂枝.麻黄.葛根.柴胡.干姜.附子.细辛茯苓.半夏.黄芩.黄连.石膏.大黄之类,很少用黄芪人参等现在的"补药",几乎每味药的用量都以" ...

  • 2021-01-15肖老师讲课

    小建中汤与桂枝加芍药汤,都是治"营卫+肝"之病. 不同之处,小建中汤用饴糖,甘草来缓肝,即"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桂枝加芍药是用芍药酸泻肝,与用乌梅类同. ...

  • 我是怎么学中医的?

    学中医又苦又累的活儿,大家都说上了"贼船",下不来了.回想这么些年,也确实不容易!下边我就谈谈我是怎么学的,算是心路历程吧,供大家参考! 一:中医基础 中医学习,刚开始的无从下手: ...

  • 2.34 朱丹溪治虚人外感案

    治一老人,饥寒作劳.患头痛,恶寒,发热,骨节疼痛,无汗,妄语时作时止.自服参苏饮①取汗,汗大出而热不退.至第四日,诊其脉洪数而左甚.朱曰:此内伤证,因饥而胃虚.加以作劳.阳明虽受寒气,不可攻击,当大补 ...

  • 高建忠 | 李东垣笔下的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

    李东垣,创立"脾胃内伤学说".后世有对其推崇者,如王伦说:"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与张仲景相提并论.但也有对其不屑者,如陈修园说:"(四家中)最下 ...

  • 高建忠 | 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突聋医案一则

    白某,男,53岁.2003年11月21日初诊. 患者于2个月前饮酒后出现头晕.左耳耳鸣.耳聋,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无效.于10月17日就诊于某西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 ...

  • 高建忠 | 调和阴阳治头痛——头痛医案二则

    案1 赵某,男,13岁.2002年8月1日初诊. 主诉头痛2年余,时发时止,近一月来每日晨起头痛较重,以右侧头痛明显.经行头颅CT检查.鼻窦CT检查未见异常.纳食尚可,大便调,睡眠好.舌质淡红,舌苔薄 ...

  • 高建忠 | 活血治胀,治发机先——胁胀胸憋医案一则

    某女,40岁.2004年9月27日初诊. 主诉胁胀胸憋2月余,病起于"生气",伴见双乳胀憋.时有叹息.心烦失眠,视其面色少泽,闷闷不乐.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弦.服药近2个月,迭更 ...

  • 高建忠 | 以方治证,方随证转——发热、咳嗽医案一则

    王某,女,48岁.2008年12月4日初诊. 患"糖尿病"."高血压病"近20年,身体素弱,不耐操劳.昨晚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全身酸困疼痛,伴见咽干.咳嗽.纳食 ...

  • 高建忠:“治杂病有神”之川芎肉桂汤

    川芎肉桂汤实为九味羌活汤加减而成.这种加减贯彻了李东垣主张的"临病制方"."随时用药"及"引经报使"等组方理念,也是易水学派一贯主张的&qu ...

  • 『名医经验』跟师高建忠随笔:治人而非治病

    老师常言用药之妙在于辨证,方是随证而出的.何时该用何药,该取何方:面对一个病人,该从何入手,首方如何,之后该如何接方都是讲究策略的. 见老师治过一早泄案例,案中病人于初诊时即表现为一派虚象,脾气虚.肾 ...

  • 高建忠 | 伤寒多死下虚人——伤寒重症医案一则

    张某,男,42岁,干部.2007年9月23日初诊. 从大的方面看,治疗疾病有两条途径,一是治病,二是治人.治病多以祛邪为主要治疗手段,治人多以扶正为主要治疗手段.祛邪见效多速,扶正取效多缓.只是临证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