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丨我为这篇“命题作文”落后的引导思维感到遗憾

我始终认为,化解危机、引导舆论,是门技术活,需要我们用充分的事实、缜密的思维和温和的语气,去把那些已经造成社会误会或可能正在引发公众误解的原因和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以营造一个有利于问题解决、有助于形成共识的正向舆论氛围。
事实上,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不复杂,在12月10日省青少年足球(男子U14组)冠军赛场上发生了恶意犯规的一幕,后来因这次恶意满满的犯规引出了一系列的讨论,产生了负面舆情。
跟踪分析网上不难发现,舆论之所以高度关注事件进展,主要是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不认同足协通稿关于杭州犯规队员“抬脚过高”的行为描述,应当定性为恶意飞踹,并由此猜测足协此举有息事宁人之嫌,违背公平正义裁判宗旨;二是认为犯规队员恶意飞踹后,竟毫无愧疚走开,已经严重违背体育职业道德,并由此产生了进一步关联足球话题讨论的情绪冲动,试图用质疑、对峙等负面对抗姿势以倒逼足协后续能尽快纠正纠偏。
我们知道,基于社会共识的正义感、道德感一旦被侵害,是一定会在舆论层面出现“补偿”反应的。形成的正义感、道德感反差越大,网上反应就会越激烈。因此,基于上述对足协裁决的分歧和对犯规球员道德的谴责这两方面因素反复的影响,网上发生媒体聚焦、大V关注和网友们围观等一系列舆论连锁反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要想引导网上形成客观、理性的舆论氛围,就要针对性围绕舆论关心的话题展开讲理式讨论,要线上可能会忽略的信息呈现充分,把官方基于真实情况得出的结论讲清楚,而不是先劈头盖脸给持有不同观点的网民扣上一顶“恶评相向”“网络暴力”的炒作帽子,这不应该成为引导网上舆论的正确打开方式。
虽然《作为记录者,我们想描述浙江U14冠军赛事件》这篇文章是出自社会自媒体的公众号,但从引述依据、语言方向等情况看,应该是一篇“命题作文”。
当然,我并非因为这是一篇迹象较为明显的命题“引导”作文而提出反对意见。刚好相反,我恰恰支持更多的舆情事件内部人员去站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一是因为内部人员对于事件来龙去脉的线下信息掌握要更为充分和全面,要比单纯从网上获取信息发表意见的围观网民们更为客观和理性;二是内部人员往往从事相关工作多年,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工作经验,要远比围观的网民更加丰富,更能发表一些来自专业的观点和判断。
我相信,这才是上头反复提到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
舆情不是敌情,舆论不是洪水猛兽。要学会与舆论对话、与网民交流,在民意中找到一条可以帮助我们去解决问题的参考路径,这是互联网舆论参与下的部门管理者都应该树立的共识。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