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啦,灸此穴,胃好,肺好,秋安好,冬安好,身体好!

插入我的广告

终于熬过了上蒸下煮的三伏天,无病也是三分虚,精神疲倦,无精打采,秋乏来袭!!

过往的湿热环境损伤了人体的脾胃功能,气血亏虚是显而易见的,还没等调整过来,秋燥又来了,早晚温差加剧,一不小心秋冬常犯的病也一股脑儿的寻来了,过敏性鼻炎、感冒、咳嗽等等。

现在,千万不要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肺上,以为养好肺就万事大吉了。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外感频繁的人,一定是正气不足,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此时一定要培补脾胃之气,增加正气,为寒冷天气的到来,做好准备,这在中医,叫培土生金,因为脾胃是肺的母亲。

因此,此时艾灸中脘或足三里,是再好不过的了。

【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也可隔姜灸,每次5壮左右。可以每天施灸,连灸5天后休息两三天,也可隔天灸。具体灸量视个人体质。

不方便艾灸的朋友,也可选择贴敷和按摩中脘的方法来健脾胃。

一、 肉桂粉贴敷中脘

肉桂是温阳三宝之一,具有补火、助阳、温经、通络的作用。

用法:把肉桂粉用姜汁调成糊,放在贴敷贴上,贴在中脘穴处即可。穴位贴敷不要超过8小时。睡前贴,连续贴10天为一个疗程。

二、按摩中脘

摩中脘的方法有讲究。将手掌掌心(劳宫穴)附着在中脘穴上。应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着力面应向顺时针方向,沿圆形轨迹回旋运行,周而复始,同时要适当地扩大按摩的范围,争取能够覆盖胃的全部范围。

顺时针摩为补益之法。摩法的动作要缓和而协调,摩中脘的频率以每分钟80~90次为宜。每次操作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中脘穴局部有湿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

除了中脘和足三里,下面的穴位也是健脾胃的常用穴

中脘、足三里、胃俞,补益胃;

气海、脾俞,健脾益气,补中和胃。

以上穴位,均可艾灸,也可按揉。让脾胃强健起来,是我们提升身体正气的必经之路!

插入我的广告
# 艾艾贴牌艾灸器
收藏
好文章
投诉
园丁

艾艾贴

热门资讯

更多

30.艾灸四穴,抵抗外界“风寒湿暑燥火”,保全年健康
艾灸调理穴位图
全国爱耳日丨全球15亿人听力不好,这些伤耳习惯你有几条?
每周养生志|你想知道的艾灸问题,都在这里
热卖商品

更多

前海艾艾贴
返回
分享去引流
客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