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9498郝现军思考中医短信录【506】
1566《内经》论治法1慎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探求),虚者责之,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2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所以异而病皆愈邪,得病之情,知病之大体也3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4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5一曰知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之伪真,四曰知砭石之小大,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6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7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也7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也。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8平之于权衡,去宛陈挫,开鬼门,洁净府9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
1567《内经》1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间,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2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标而求之于本3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4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知百病之害5慎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疳积:壮者先去积而后扶胃气,衰者先扶胃气而后消之★当降者可兼用升,清阳升而浊阴降,当升者不可兼用降,恐其助下陷之势而升药之力不济也★鹤壁某某某学院有不少中医学院毕业的本科生以及几名中医研究生和博士生,然而“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我认识他们其中的一位硕士,问其为什么要到这学院任职而不从事医疗临床工作呢?回答是:“学院工资比中医院高而且没有压力,很轻松”,但是我参与了他们的中医科研项目评定,印象是其何等浅浮呀!不看病也不会看病的教师竟然做出了看好几许病人的病例统计!浮躁的学术,医也造假!彼等体悟不到临床家治病的辛勤投入和成就感。此乃中医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却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1568清朝石芾南《医原》1伤寒化燥伤阴,下之宜猛,湿邪胶滞重浊,粪如败酱,下之宜轻2观其以往,以治其现在,治其现在,须顾其将来。表里寒热虚实,固当分明;标本先后轻重,尤宜权变。燥病用膏滋,湿病当用丸散。燥病夹湿,润药用炒或者用水丸;湿并化燥,燥药用蒸或者用蜜丸。欲其速形则用汤药,取汤以荡之义;欲其关化则用丸药,取丸以缓之义3燥病治以润,不妨佐以微苦,以苦属火,火能胜金也;湿病治以燥,不如治以淡,以淡味得天之燥气,功专淡渗也4病纯者药纯,病杂者药杂,有病虽杂,而出于一源。则立方要有专主;有病虽纯而兼以它病,则立方要有变通5阴虚体质最易化燥;阳虚体质最易化湿6以医心之法,乃是最妙上乘7以定位言,则阳在上,阴在下,而对待之体位;以气化言,则阴上升,阳气下降,而流行之用宏。然就二气而权衡之,阴承阳,阳统阴,阳气一分不到即病,阳气一分不尽不死,人自当以阳气为重。
1569李中梓~重视脾胃为人身根本,复阐发阴阳,而以阳气为主导1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胃。治病若抓住根本,则诸证迎刃而解。治先天之本当分水火;治后天之本当分饮食劳倦。水不足而火旺用六味地黄丸壮水以制阳光;火不足而水盛用八味地黄丸益火以消阴翳2人身之水火即阴阳也,即气血也。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春夏生而秋冬冻,向阳之草木易荣,潜阳之花卉善萎。故气血之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重阳思想3著作《内经知要》(上下两卷,分道生阴阳色脉脏腑经络治则病能八类,足以概括中医理论而无遗)、《医宗必读》、《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等★孙思邈从王叔和语“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节烦痛”中悟出:“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其柴胡等诸方,皆是吐下后不解之事,非是正对之法”★医之病,病在少思。
1570养生话语:心不老,人难老/苏曼殊: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郑板桥:青菜萝卜粗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权贵富足若浮云,散地闲居享天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若要常生,肠中常清/吃米带点糠,常年保健康|清晨一杯水,生津润脾胃/多吃瓜菜少吃肉,多喝绿茶多吃豆|饮食缺了钙,骨松牙齿坏(多喝牛奶最补钙)|莫吃空心菜,少食中夜饭|一天一口酒,能活九十九|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吃好葱姜蒜,病痛少一半|天天吃醋,年年无灾|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抗癌蛋白最优秀,吃肉不如吃黄豆|甘蔗甜又甜,清热又消炎|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