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蛇(蕨科蕨类植物)
白毛蛇
蕨科蕨类植物
形态特征
白毛蛇
植株高约20cm。根茎粗壮,长而横生,密被棕色至灰白色、基部近圆形、向上为狭披针形鳞片,膜质,盾状着生。叶远生,无毛;叶柄基部有鳞片;叶片革质,宽卵状三角形,长、宽各约10-15cm,二至四回深羽裂;羽片有柄,基部1对最大,三角状披针形,其各回小羽片以基部下侧的较大,第2对以上的羽片较小,披针形,钝头;末回裂片通常有长短不等的2个钝齿,每齿有1条小脉。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先端;囊群盖近圆形,仅基部一点着生,其余分离。[1]
白毛蛇茎方形,全株密生细毛,叶对生,长卵形,先端钝,锯齿缘,春至夏季开花,花冠淡紫色,地下块茎具短节状,白色,形似蚕体,质脆。
白毛蛇叶远生;叶柄长5~7.5厘米,基部有关节;叶片三角形,长8~15厘米,宽7~10厘米,3~4次羽状分裂;基部羽片最大,披针状三角形,长5~8厘米,宽5~7厘米,其基部下向的2次小羽片最大,卵圆披针形,长2~5厘米,宽1~1.5厘米,其余各对2次小羽片矩圆形,基部楔形,羽状深裂,裂片钝头;叶亚革质,无毛。孢子囊群在叶缘之里;囊群盖圆形,仅基部附着。
白毛蛇表面密被膜质鳞片,灰白色至灰褐色,散生深棕色须状根,并具少数除去叶柄及须根后的痕迹。质脆,易折断,断面棕色或绿色,可见点状维管束,排列成一环。气微,味淡。[2]
生长环境
白毛蛇性喜温暖,忌高温潮湿,生育适温15~25度。栽培土质以肥沃之砂质土壤为佳,排水需良好,滞水不退易腐烂。
白毛蛇生于海拔300-1760米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也常生于溪边岩石上或树上。[2]
分布范围
白毛蛇原产于东亚、中国大陆,台湾由中国大陆引进栽培已有15年以上的时间。
白毛蛇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及广西,广布于亚洲、非洲及澳洲热带地区。也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2]
参考资料
- [1]白毛蛇的功效与作用
- [2]白毛蛇
- [3]中华中药网-白毛蛇
更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