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的花,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出自冰心先生哪首诗?
,
冰心的《春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你孤芳自赏时,所有精力和注意力就都放在了自己身上,以自己为中心,周围的其他事物都变成了对比物和陪衬物,天地自然就小了。其实天地何谓大,何谓小?只是因人而异罢了!心地宽大,天地自然大,心胸不能放开阔,只能看见自己身边有限的天地,那自然小了!天与地的距离实际就是我们上眼皮与下眼皮的距离。
。。
相关推荐
-
凌宗伟:实际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要调整的
[异史氏曰]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确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确定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甚至教具的适用.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设定的目标推进的,它需 ...
-
冰心:闲情
文 / 冰心 弟弟从我头上,拔下发针来,很小心的挑开了一本新寄来的月刊.看完了目录,便反卷起来,握在手里笑说:"莹哥,你真是太沉默了,一年无有消息." 我凝思地,微微答以一笑. 是 ...
-
⏩卿听格言 | 第137期 | 冰心的一枝墙角的花
♪ 点击上方绿标聆听张士卿为你读格言 今日格言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冰心 格言释义 从某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很多人都是处在墙角的一只花,墙角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圈子非常小.所看到的 ...
-
学生作文│冰心的《墙角的花》读后感
冰心的<墙角的花>读后感 作文要求: 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就里面的诗歌或散文写一篇读后感. <繁星·春水>是由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冰心所著的两部诗集,这两部诗集主 ...
-
西篱//冰心犹待诗经解,一念春风一念家。
作者/西篱 编辑/梅傲雪 [七绝 ] 雪檐花(十首) 不是人间玉树花,偏偏儿女几番夸. 一滴情泪溶溶解,听我依依念南华. 卿是人间儿女花,四围屋角自清嘉. 冰心犹待诗经解,一念春风一念家. 可是红 ...
-
陆生作:读冰心诗两首,学生习作诗歌九首
读冰心诗两首,学写诗歌 文/陆生作 这两首诗都是冰心先生写的.第一首<墙角的花>.第二首<别踩了这朵花>. 我想先问一个问题:第二首<别踩了这朵花>,这朵花是什么花 ...
-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 摘抄是指从文刊.文件等资料里阅读的时候 ,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下面是繁星春水读书笔记摘抄的赏析,请参考. 繁星春水读书笔记摘抄的赏析 1 ...
-
我花开时百花杀,古代杀气最重的三首诗,一首来自李白
文绉绉的古寺见多了,但凡是来点边塞诗也能让人振奋一下.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过瘾不,不过瘾那就得看以下这三首诗了. 大图模式 这三首诗并不是因为他们最为 ...
-
元稹病重时听到白居易被贬,写下这首诗,此中情意,感动天地
如果问大唐第一基友是谁,可能有人会犹豫,就是杜甫和李白还是另外一对儿?经过一番仔细回忆,相信你会肯定地说:元稹和白居易. 他们两个人的缘分之深令人叹服:同年登科,同年入朝为官,同年遭贬,同年又升官.相 ...
-
韦应物思念朋友睡不着觉,便外出散步,写了一首诗,却成为经典!
对于很多喜欢古诗词的朋友们来说,之所以会如此喜欢,是因为在古诗词那简短的语句中,却蕴含着极为丰富也极为深厚的感情,这些文字似乎带有着莫大的力量,可以轻易地碰触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最难能可贵的是,在种情 ...
-
《红楼梦》在清朝时,为什么是禁书?看过这首诗你就懂了
相信一些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估计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就是喝醉酒的焦大,嘴里骂的那两件羞羞人的事,到底指的是谁? 话说这一天,王熙凤带着贾宝玉,去宁国府玩逛.恰巧遇到了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宝 ...
-
岭南地区在唐朝时是怎样的?我们从李德裕这首诗中可窥一二
说起岭南,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岭南具体指哪些地方,但是多多少少也晓得应该包括今天广东省,毕竟大家都应该听过苏轼被贬时所作的<食荔枝二首·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 ...
-
感到迷茫时,不妨读一读王维的这首诗,帮你走出低谷迈向成功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同时也是一名画家,被世人称为"诗魔",与诗仙李白几乎不分伯仲.从诗歌造诣和知名度来看,或许李白略胜一筹,但王维除了诗歌之外,还精通书.画.音律,苏轼对王维的才华 ...
-
诗人臧新宏为雪小楼的包子写了首诗,这诗写的……
这天晚上,诗人臧新宏突然蹦出来,发了一首打油诗出来: 包,包什么,拎包来吧: 包,包哪些,装包回家: 包,非男包,亦非女包: 包,真的包,和烤的包: 包,包与容,在雪小楼. 作为宁夏的一位老诗人,不对 ...
-
解读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安史之乱”逃难中,还不忘写首诗来记录所见景色,这就是大诗人
李白老先生,一生作诗无数,不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写诗来表达. 公元755年冬天,"安史之乱"爆发,54岁的李白携带家眷,从长安向南方避难.第二年春天到达安徽当涂,听说洛阳已经失陷后,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