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信平丨粮食放大器

粮食放大器

作者:郑信平

有个段子,说周总理陪同基辛格在上海参观,行至一弄堂口,突然“砰”的一声巨响,惊得安保人员如临大敌,原来是一老头在爆米花。周恩来见基辛格不解便解释说:“这是我们国家刚研制出来的粮食放大器。”于是转过身,说:“老同志,请你再示范一下。”老头添柴加玉米,把黑乎乎的机器架在火上慢慢转动。“砰”,爆米花喷薄而出,香气四溢。

基辛格目瞪口呆,放进去半茶缸玉米,出来的却是一麻布袋,中国政府怪不得能解决八亿人吃饭问题,其科技水平已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导弹原子弹卫星上天就更不足为怪了,这个民族太神奇了!

基辛格向周总理提出购买机器的要求,于是,美国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聚在一起,研究这神器。他们认真分析,精确计算,精心操作,但最后怎么打开呢?开关在哪里?众多科学家轮番上阵,你按一下,我戳一下,满手烫的都是血泡,愣是找不到开关,反反复复仍不得要领。

他们向总统汇报说,中国人太黑,隐瞒了关键技术。于是特别小组奔赴上海,但不久,他们灰头土脸地返回,向尼克松报告。

总统先生,中国人实在是太狡猾了,每当他们进行关键操作的时候,总是用一条破旧的大布袋罩住,我们想进一步靠近观察,操纵机器的那人总是大喊:靠后靠后,这里危险。趁我们不注意,不知他用脚踹了一下哪里,“砰”的一下就结束了。我们尝试用X线观察仪,也是不行,总有一群人围着那个老头打掩护,我们实在看不清。对中国来说粮食放大器太重要了,知识产权保护得天衣无缝。

尼克松满头大汗,目瞪口呆。

这就是说的爆米花,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打掩护”的经历,想来我们还为国家安全做过贡献呢,只不过那时没有这么高大上的觉悟罢了,而是好奇和肚子招呼吧。

每年农历腊月廿三(小年)前后,是家家户户最忙活的时候,大扫除、置办年货,准备过年的糕点冻米糖等。勤劳或者虔诚的妇女,会赶在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前赶做出过年的“硬货”来,好孝敬灶王。

于是,“砰”“砰”“砰”,砰的闷雷般响声,时不时地从村子的某一个开阔地传出。与自上而下的春雷轰轰相反,这个冬雷声是自下而上传播的,它久久回荡在山谷中,萦回在水面上,弥漫在家家户户的拐角旮旯。它从角落里心坎中粘走了一年的辛劳和烦恼,充实进爆米花般的甜香和满脸的微笑。它是将人世间的过年乐趣,以无言不开口、简单纯音符的形式,向上苍来了个传达表现。你看,人间多么美好,世人很是幸福悠闲啊,他们都在忙着过年,辞旧迎新呢。

满头满脸灰烬的老大爷,蹲坐在小方凳上,左手拉风箱,炉底冒出的风吹着火苗,呼呼直窜,敲打着、炙烤着慢转滚圆的爆米花筒。紧盯的无数围观眼,恨不得一下子就将这黑漆黑漆裹满烟尘的圆鼓铁罐子给聚焦融化掉,好现出里面的雪白米花来。与左手的有劲鼓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大爷右手无聊而缓慢的摇杆动作,有气无力,好像是被铁罐子带动不得不随其翻滚摇摆而已,全然没有火苗的热情感,更不顾及周围大人小孩热切的眼神企盼。

能将急缓疏调,左右手同时开弓,有快动作,更配上慢摇手势,不差毫厘分秒,里面的米花不成焦炭,也不是原米样,这个能力,看似简单,但好难掌握。这就是爆米花师傅基本都是老大爷,而没有年轻人的缘故。卖油翁熟能生巧的道理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但老顽童周伯通左右手能互搏的技术不是谁都可以练到家的。

倒进去一小勺大米,呼呼呼三两下,“散开,危险”的话语刚出大爷口,围观的人们还没来得及捂耳朵后退。“砰”的一声,看都没看到,就见瘪瘪的麻布袋,刚还套在铁罐的开口上,一下子就鼓起来了。伴随着冒出的烟气,爆米花香随即扑鼻而来,弥漫在围观的人群中间。只见大爷提开铁罐,从麻布袋里倒出雪花一样白、一粒粒的爆米花,满满的一畚斗哦。程序重复,鼻子中的香气还没散去,眼睛还没收拢聚焦,心神还在“砰”“砰”声中恍惚呢,又“砰”的一声开始了。

爆出的米花,家家户户用来做冻米糖。这可是技术活,一个村子总没有三五个成熟掌握了的,于是每到此时,他们可忙活了,东家刚做完,西家又来请了,腰酸背痛,还得去,不然得罪人。做冻米糖需先将麦芽糖和白糖在大铁锅里热化开,不能化老,老了爆米花粘不住,抽开外框,趴拉四散的,等于作废;化嫩了则软绵绵,爆米花也粘不紧,更存放不住。只有适度,才能将爆米花粘得紧、压得实,又能切块保存。

我记得每次老爸都要端碗清水,放于灶台上,时不时的伸筷子入锅,然后对着清水碗滴下筷子沾上的糖,看碗里糖的凝结情况,再往灶膛里添柴减火,很是小心,像做精细活。也是,老爸也有好几次的做废了经历啊。那时,不光老妈心痛,嘴里呢呢奴奴的不高兴,他自己也感觉没面子,等于是用事实说话,技术不行嘛。

好像没有几年,出现了另一种机器,能炸出“鹅肠”式爆米花,比大拇指粗,中间空心,随你要多长就可截多长。换个机芯,就可生产出粒状的爆米花。于是,这种更省力,更安全,更卫生的机器就取代了手摇明火式粮食放大器了。

bu bu bu bu的机器轰鸣声,过年前,在哪个村子都时刻回响着,好像它有分身术般。这是手扶拖拉机上的动力源柴油发动机发出的,此时的它,是一机两用,主要为“鹅肠”爆米花机器的开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但,这机器没响几年,也不响了。农村里没人扎“鹅肠”爆米花了,更没有人做冻米糖了。大大小小的集市上,冻米糖现扎现做,要什么料皆可添加。方便又省心。

这几年,大家纷纷找寻回忆,翻出旧物件,手摇式爆米花机也时不时地出现在街头巷尾。又是一圈又一圈的围观人群,既是好奇,更是思旧吧。

仍是风箱鼓风、添柴加火,滚圆黑乎乎的铁罐子,搭在架子上。右手慢摇,左手一勾一弯,一伸一推,呼啦呼啦。砰的一声,神奇的一幕,在麻布袋的遮掩下,又重现了。

你还是搞不懂,它到底怎么操作的。

(2020年11月3日11:57)

文/郑信平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郑信平,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

  • 虚寒人士请关注,捧一杯暖暖的炒米茶过冬

    天气降温,即使紧闭门窗,冷空气还是会从各个缝隙里钻进屋里.北方的室内温暖如春,没有暖气的南方就令人不好受了,即使穿得再厚,那湿冷的空气还是会令人觉得浑身发凉. 这时候如果能来一杯冒着轻烟.热腾腾的养生 ...

  • 教你在家也能做出电影院的焦糖爆米花,步骤简单易做,一学就会!

    面卖的爆米花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东西,吃完了嘴巴都是苦的,我在某宝上买回来专门爆米花的小玉米,收到货就赶紧试试看,挺好玩的,关键是吃得放心,而且制作简单,用一个平底锅即可. 一.焦糖爆米花 主料:爆米花 ...

  • 30年前小孩子们的零食,品种特别少,但却让人记忆犹新

    写在儿童节前夕,致那些回不去的童年. 吃货们往往最爱的不是正餐,而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小零食.真羡慕现在的小孩子,有个富足的童年,零食想吃就有而且有的挑,选择很多.但是在30年前的中国,零食的种类极少 ...

  • 《行摄生活》-106【爆米花】

    - - -指尖上的山西 020 爆米花 爆米花,留存于上世纪的记忆之中.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大都是围着街口的老大爷,先是眼巴巴期待的神情,然后是捂住耳朵的紧张,继而是欢呼雀跃的一拥而上,最后是满口余香的 ...

  • 在稻田里重拾童年回忆

    长按封面扫码播放高清MV幻灯 作者:Dinlay 糖粉编号:064762  武汉糖粉 微博:@比特学长org 前些天, 在朋友圈寻麦田, 于是, 同老家父母通电话问:"姑妈家地里麦子是否收完 ...

  • 新型机器蹦出的爆米花确实不一样,六块钱一锅,看大姐一天赚多少

    新型机器蹦出的爆米花确实不一样,六块钱一锅,看大姐一天赚多少

  • 关于糖棍和爆米花的记忆

    关于糖棍和爆米花的记忆 文/田定方 经过小区西边的十字路口时,又见那个推着小推车卖糖棍的小哥. 小哥看见是我,便用那熟悉的陕南口音开口问:"老两样?"我点了点头,说:"老 ...

  • 万圣节之夜吃糖?不,我只爱爆米花

    万圣节之夜吃糖?不,我只爱爆米花

  • 年前赶集系列

    --热闹的买卖 赶集,也称"赶山"或"赶场".这种自古就有的民间风俗,形成于商品经济不发达时期发乡僻之地,每到指定的日期时,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来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商 ...

  • 郑信平丨饭碗

    饭碗 作者:郑信平 上午,初中一直到高中的同学永华从老家来市里,到我办公室坐了坐.三十多年了,我们从稚嫩到成熟,个子也从初一时的小不点到现在人到中年的(都是)横向矮锉锉,可谓有苦同担的绝佳好例子了.我 ...

  • 郑信平丨说泪

    说泪 作者:郑信平 写了<谈笑>,自然就要说说笑的对立面哭了.可一想到哭,就老大的心里不痛快.因为第一印象,哭就是因了外来横逆之力过大,承受不了或抗拒不了,而难得支撑下去所致,或者是不想离 ...

  • 郑信平丨谈笑

    谈笑 作者:郑信平 身份证塑料封皮破裂,数字磨损,到派出所重办.照相时,被要求微笑,可面对漂亮女民警,我倒是正襟危坐得紧,一点都没笑.回到家,想翻翻清人程世爵的<笑林广记>,找回笑的神经细 ...

  • 郑信平丨书信

    书信 作者:郑信平 每晚睡觉前,照例要浏览微信朋友圈,雷打不动.尤其是有几个人的朋友圈,若几天没看到其发出新东西,就感觉心里少了什么,是不是他这几天家里有事了?多少次想问问,也是,兴趣类同.人皆有所好 ...

  • 郑信平丨手机

    手机 作者:郑信平 什么东西是我们每天都不可或缺的呢?现在若提个这样的问题,答案肯定是手机了.试想每天出门前先摸摸口袋,看少了什么,无非是钥匙和手机.钥匙忘了,可以等家人的开门,但若手机没带,肯定感觉 ...

  • 郑信平丨对门对吹

    对门对吹 作者:郑信平 两个人,两对门,对着吹牛皮,对着吹啤酒瓶,这就是对门对吹,说的是我在四川大学读书时,和对面宿舍的中文系古汉语文字学博士生龚泽军兄弟的一些有趣往事.四川大学在四川省会成都. 成都 ...

  • 郑信平丨夜半青苑

    夜半青苑 作者:郑信平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省长视察南航的食堂,里面有省长指着价目表,读出半份半价,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肚而食,有时半份足 ...

  • 郑信平丨拖拉机

    拖拉机 作者:郑信平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道路也是四通八达的,不过,全是土路.我们雨天光脚上学时,脚丫缝里冒出的泥浆,煞是让人颇有若是稀粥,该有多惬意的遐想. 路上跑的,记忆中的好像只有各种拖拉机,卟卟 ...

  • 郑信平丨自大与内省

    自大与内省 作者:郑信平 <佛说灌洗佛经>有"释迦文佛--以四月八日夜半明星出时.生堕地行七步.举右手而言.天上天下我当为人民作师.太子生时天地皆为大动."也即传说的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