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轮融资,养大了想赚钱的知乎
青年投资家俱乐部的第2403篇推送
国内最大的投资人俱乐部
12月21日,有报道称知乎已启动上市程序,上市地点美股或者港股。业内人士认为,估值或是其选择上市地点的主要因素。
对此,知乎方面表示“暂无回应”。
没有回应,也没有立刻否定,似乎也加深了知乎即将IPO的可信度。毕竟明年1月,知乎就将迎来自己上线十周年,在这个时候敲钟的确是具有极大的纪念意义。
2011年,知乎成立之初便获得创新工场的天使轮投资,投资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李开复也作为第一批名人入驻知乎。
成立十年间,知乎一共完成了七轮融资,总额约60亿元人民币,今年8月,知乎市值预估200亿元人民币。
国内社区生态的代表产品——B站、知乎、豆瓣,生存到现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与互联网巨头的鏖战,打败了互联网大厂生产的数个同类产品。终于,在B站成功上市之后,知乎也准备迈出敲钟的一步了。
这是否代表着,小众文化正在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加快速度影响着互联网格局,社区生态是否成功打赢了大厂的烧钱战?
在社区生态中寻找认同感
社区生态其实是在培养一种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不止是用户对产品的认同感,也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认同感。
去年知乎宣布完成 F 轮融资,总额 4.34 亿美元。这是知乎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轮融资,也是当时中文互联网文化和娱乐领域金额最大的融资之一。知乎在宣布融资消息后,表示将提速技术和产品创新,持续加强社区生态建设。
该轮融资由快手领投、百度跟投,腾讯和今日资本原有投资方继续跟投。快手和百度,首次成为知乎的战略投资方,由华兴资本独家担任财务顾问。
为什么快手要投资知乎?
华兴资本的王力行在知乎问答“如何看待快手领投的知乎 4.34 亿美元 F 轮战略投资?”下这样回答:
对于快手投资没有必要过于解读,在资本市场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流动性向头部企业集中,很多小巨头的出手能力甚至强于投资机构。投资并购等资本化运作不仅是必然选择,而且,在专业机构帮助下,效益很可能事半功倍。
同一个问题下,知乎CEO周源在自己回答的最后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去年和宿华参加一个会议。席间,我发现宿华在用小号刷知乎,而我在用小号刷快手,频次都还不低……(相视一笑)。两个月前,中午吃盒饭,差不多一小时,我们把合作定了下来。”
虽然在大众眼中快手主打下沉市场,但它的流量分发机制和“家人”文化、主播与粉丝之间的高忠诚度,使得快手与抖音不同,是由无数私域流量堆积起来的大型流量池。可以说,快手其实也是下沉市场社区生态的产物。
宿华会选择投资知乎,或许也是源自这种认同感。也是这种认同感,奠定了社区生态产品的高忠诚度。
高忠诚度的社区生态
社区生态VS资本,是近几年互联网战争的重要对抗形式,而这项斗争就起源自知乎和字节跳动的一场战斗。
知乎的注册门槛不高,只要是用户都具有话语权。知乎在初期依靠邀请李开复薛蛮子等名人来回答科技互联网类的问题为社区带来了第一波流量。吸引到第一批用户之后,知乎没有依赖这群名人,而是培育出了属于自己的高粉大V,社区生态由此建立。
李开复在知乎的第一篇回答
2017 年 8 月底,自媒体作者“恶魔奶爸”发布消息,表示今日头条出钱签了 300 多个知乎大 V 做内容,目的就是在于扶持旗下新项目悟空问答。
很快,悟空问答签约的“顶部答主”就超过 2000 人,每月补贴支出超千万。年底,悟空问答宣布在 2018 年要花 10 亿补贴答主和普通用户。但悟空问答并没有收获到如愿的流量池。
同年,知乎用户数增长超过 100%,QuestMobile 数据更显示,2017 年 10 月 - 2018 年 7 月,知乎的月活跃用户从 1351 万增至 3476 万,而悟空问答则从 121 万降至 67.9 万。
2018年 7 月初,悟空问答被并入微头条,团队内 100 多人转岗,市场总监离职,悟空问答被“战略性放弃”。在干掉知乎之前,悟空先倒下了。
这也是互联网大厂为数不多的补贴战失败故事。
究其本因,知乎用户大多是80后90后,凸显出“年轻、高知、高收入”等特征。而悟空问答因为附属在今日头条,覆盖了更多年龄段的人群。
社区生态下的80后90后用户,在知乎寻找到了学历、工作等多方面极高的自我认同度和自豪感,因此他们不愿意放下身段,投向其它平台的怀抱。
可以说,社区生态和产品调性,培养起了用户忠诚度,它们已经成为了知乎的护城河。
想挣钱的知乎
知乎知道,自己离不开社区生态,但同时,它必须要迈出这个舒适区。
是知乎的初心变了吗?是体量越来越大的知乎严重地卡在了“变现”这个步骤上。
广告费用是知乎营收的主要来源,但这种模式账期长,容易出现坏账、烂账等情况,长期依赖广告收入并不利于平台长线发展,知乎也在不断探索各种变现的方式。
2016年4月,知乎就迈出了商业化的第一步——上线Html5“值乎”,但知乎当时并没有把付费问答真正做成一件产品,而是把它当做是一次品牌营销的游戏。
由于注册门槛低,大量博眼球的内容出现,不少人调侃“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知乎索性将错就错,扶持起了网文业务。
2019 年 11 月 26 日,“知乎故事大赛”上线,每位知乎用户皆可报名参赛,要求分享自己亲身经历或见证过的真实故事,题材不限于职业故事、学习生活、爱情冷暖、家族悲欢等。知乎为这项比赛准备了 500000 元的现金大奖供 15 名获奖者瓜分,还有专栏、影视、出版等商业化权益。
但这不是一个自嘲的行为,知乎通过这项比赛再次推广了其会员付费业务。其中一半以上内容,是盐选专栏文章,需付费或充值严选会员方可阅读。最终目的还是引流并寻求会员业务收入的增长。
知乎将其盈利方式锁定在了知识付费上。不过,知乎用户并没有习惯这种半路出现在平台上的模式,知识付费并没有取代广告费用成为知乎营收的主要来源。
知乎也在迫切寻找更加有效的营收途径,还放下身段去赶电商直播的风口。去年底上线的知乎直播类似于各种主流的直播平台,具有用户礼物打赏和主播带货电商功能。
为爱发电已经不适用于如今体量的知乎了,“变现”俨然是其当下最重要的课题。
最后
同为社区生态孵化的产品,B站上市后交出的一份份财报也在提醒知乎,光靠情怀和社区赚不到钱。即使B站的目标用户已经逐渐从ACG爱好者拓展到了大众,但仍然面对着巨大的营收焦虑,B站今年Q3财报显示,其仍然处于亏损阶段。
硅谷著名的风投大师FredWilson有一个自己的定量推论:对于创业公司,以一个自然年为时间周期,公司估值的增长部分和你烧钱的现金额度之间的倍数,就是你烧钱的效率。如果这个倍数是3-5倍或以上,那就是一个不错的可以接受的烧钱率(Bure Rate)。
十年过去了,想要敲钟,破圈、挣钱,是知乎赶在上市前必须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