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教师编制,后果不堪设想
前段时间,某市市直学校招聘教师,平均考录比超过30:1,大量研究生报名参考,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公务员招考。大学毕业生为什么这么拼命的考教师?显然不是冲着工资收入去的,而是因为有编制。若被录用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就意味着拥有“事业编制”,成为吃“公家饭”的人。
编制对于公办教师到底有多重要呢?
第一,有了编制,工作稳定
公办教师是拥有编制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有了编制,就有了稳定的饭碗。拿着稳定的收入、过着安稳的日子,这是在编教师的普遍生活状态。
在高中教了二十多年书的李老师就说:“习惯了这么多年的简单、平淡。三年一个轮回,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安稳又惬意。
第二,有编制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有一个网友,大学毕业后,就在私立学校当老师,每次回老家,都会被亲戚朋友认为是“在编教师”,然后一番夸赞,说“考上教师不容易”。等自己解释完之后,他们的态度马上发生变化,说“私立学校当老师,工作累又不稳定”,劝他好好看书,赶紧考个公办教师!
第三,编制可有可无,工资高才是王道
有人认为,社会在快速发展,人们的思维在发生变化,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编制固然重要,但高收入才是最关键的。偏远乡村小学,就算是有编制,也很难吸引大学毕业生。有些师范生宁愿去“名牌”私立学校,也不愿意回老家当个有编制的公办教师。学校要想吸引优秀的人才,仅仅靠“有编制”是不行的。而一些没有编制的民办学校老师之所以“不为没有编制发愁”,是因为他们的收入较高。
但不管怎么说,编制就是一种身份。
由于各种原因,公立学校的教师也被分为几个类别:在编教师(有编制)、编外合同、同工同酬。在编教师是公办教师的主体。但因为编制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用人机制僵化”、“编制数量有限”等等,少数地区录用新教师不再纳入编制内管理,既是“编外聘用”或“同工同酬”。
一般来说,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进入公立学校的教师,“编外聘用”也好,“同工同酬”也好,都无大碍,享受与“在编教师”同等的工资待遇。只是管理方式和考核机制相对灵活些,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好的机制不仅能盘活教育资源,还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前段时间,某市教育局发布公告,公开招考市直学校编外合同教师。
有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学生数增长也较快。但编制有限,学校无法快速补充教师。就采取招录“编外合同”、“同工同酬”教师,既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保证了新录教师的工资待遇。所以,这种淡化教师编制的做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而几个月前,山东某地启动的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仅仅三天时间,近两千名教师自愿接受这种改革,按岗聘用。
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取消了教师在学校的“属地”管理,用“企业化”管理方式管理教师队伍,没有了“学校人”的身份,考核机制变得灵活,符合条件的聘用上岗,不符合条件的解聘转岗。二是薪酬待遇有所上浮,据当地一位教师介绍,实行聘用上岗后,每年的收入要高好几万,这也正是很多教师愿意放弃编制的原因。当然,在岗教师的具体收入跟考核结果有关,获得高收入相应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近几年,师范类大学招生状况不佳,师范类大学地位普遍下降,这与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有很大关联。社会上,普遍有一种“不尊师”的心态,加上个别教师师德问题或被无限放大,导致部分人对教师职业“另眼相看”。
记得有一位师范生说,当年考师范大学纯粹是调剂过来,根本没想过要当一名“穷书生”,现在正在备考研究生,以后也绝不会走上三尺讲台。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取消教师编制,打碎的不仅仅是“铁饭碗”,同时公办教师的“地位”也会很快下降。可能会加重优秀师资的流失,优秀人才也不会选择当教师。教师职业将成为实实在在的鸡肋。
所以,教师编制是不会轻易被取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