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筹款,后脚炫富,水滴筹上的“诈捐”能否杜绝?

有可能

却也不可能

6月3日,杭州萧山一女子声称为“胃癌”父亲在水滴筹上发起救助众筹,筹款金额20万。

而在6月12日,有网友爆料称,该筹款女子在个人微博上炫富,称收到丈夫购入价值50万元的豪车,其微博内容更是常年为海外游、奢侈品等。

时隔40天,水滴筹的“诈捐”事件将公众的善心再鞭笞了一次。而水滴筹的“诈捐”现象是否能够杜绝?又如何杜绝?

“诈捐”能否杜绝

对于这一问题,午茶君认为,在制度设计上,是完全能够做到杜绝“诈捐”现象的。午茶君在此抛砖引玉,仅为畅想。

其一,在筹款制度流程上,避免筹款人接触筹款。在现在水滴筹的制度设计上,是大有问题的。就筹款来说,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应该有四个参与者,分别是:捐款人、水滴筹平台、筹款人、医院。

但实际上这一设计是颇为不合理的。首先,水滴筹赋予了筹款人提取筹款的权力,会导致资金使用,骗取筹款的乱象。比如此次事件中,该女子就曾提取8000余元的筹款,声称是作为治疗使用。

同时,医院作为最终治疗费用的流转过程的终端,在流程中,却是被动的,位于筹款人的下游。一旦筹款人以“诈捐”为出发点,甚至可能出现参与方只有三个的情况:捐款人、水滴筹等平台、筹款人。而所谓的“治疗款”便落入了筹款人的个人口袋,而医院便缺位了。

但如果筹款人没有资金提取的权力,将筹款的提取全交由医院或第三方机构负责,根本就不会有牟利空间。或者更严谨的来说,绝大部分的“诈捐”事件都会消失。因为筹款的个人没有办法对资金提现了,无利可图了。

毕竟筹款无法提现,自然就难以牟利了。

杜绝“诈捐”,午茶君以为第二招便是加大筹款事项的真实性审查。在此次“诈捐”事件中,实际上最先贴出的所谓诊断书就有网友质疑:没有被证实是胃癌,为什么就开始筹款?

在水滴筹的发起筹款的资料证明部分,平台这样的提示“该项目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

凭道德和个人自我约束,在金钱面前去试验,如何能够做到完全没有“诈捐”事件?

 商业的本质

前面谈及了午茶君以为的两点建议,以杜绝“诈捐”事件:

①改筹款人提现为医院参与,筹款人不直接接手资金;

②加强资料审查力度。

更多财经数据,咨询财经秘书

但有方法构想就能实施顺利了么?

诚然,水滴筹是免费的,公益性质的,但水滴集团不是。

水滴筹是水滴集团销售保险等业务的流量入口,海量吸收用户、流量,然后筛选用户,洗出保险的潜在消费者,再销售保险。

而筹款流程、结构的改变,大概率的会减少流量的流入。

同医院方资金款项接洽,还涉及资金、账户等复杂情况,不易开展,同时,也相当于变相的给带紧箍咒;加大了审查力度,无形中也提高了筹款门槛,势必会减少流量。

没有谁乐意于自断臂膀。虽然从制度设计上来看,“诈捐”事件完全有能力杜绝;但从商业来看却有些难。

网络 | 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