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秦始皇的祖上老家
文 | 展恩华
在莱芜,有三位嬴秦研究专家:柳明瑞、刘宗元、刘家文。他们三人被誉为莱芜文化“三贤”。刘宗元是厅级领导,思路清、人脉广,擅长人文景观发掘推介。刘家文是普阳集团董事长,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甘做后盾支撑。而柳明瑞,早年毕业于山大中文系,多年从事新闻工作,但酷爱历史,购买阅读了大量史书,收集积累许多资料。他是柳氏文化研究专家,也是嬴秦文化的行家里手。通过潜心研究,旁征博引,写出了很有分量的专著《嬴姓溯源》。
在莱芜,有一座历史名城——赢城。嬴城遗址,在莱芜西北部,颇具规模,文化层丰厚。据说,全国以“嬴”字遗址绝无仅有,且是周朝首用之。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在此设置嬴县。
嬴中秦始皇的姓。他以嬴命名赢县,绝非信口开河、随意而为。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赢城遗址至今犹存。
2012年2月,“嬴城遗址”被盗。鲁中晨刊披露,读者哗然,惊动莱芜高层。市委书记批示彻查。经全力侦破,4月5日,嫌疑人在河南洛阳落网。从盗墓“高手”所获“赃物”,证实了遗址的重大价值。
孔子曾在赢城观礼,现有孔子观礼处碑一尊。话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札出使齐国,返回途中长子亡,葬于嬴博之间,孔子前往观看葬礼。明代穆宗隆庆二年莱芜县知事傅国璧于口镇东南立“孔子观礼处”碑,正楷阴刻,字迹清晰,笔力雄健。
古嬴族是东夷族的一支,勤劳智慧,尤善畜牧和种植,与莱族牟族和睦相处。古东夷族的首领“三皇五帝”时期的五帝之一——少昊是生活在嬴汶河流域的嬴姓等姓氏部落的始祖。嬴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据考证,莱夷族作为东夷族团的一员,和嬴族、牟族、长勺族等在汶水流域繁衍生息。
(左:赢秦专家柳明瑞)
莱夷族与牟族(擅驯养牛)最先选育成功了小麦和大麦品种,并用它们的族称命名这两种粟类作物为“来”、“牟”。春秋战国以来,“来牟”“来无”并用,以作为优质粮食的代名词。几经演变,汉代“来牟”始为“莱芜”县名。
伯益是赢姓的先祖,也是一位圣贤。伯益(约公元前21世纪)亦作伯翳等,又名大费。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虞夏之际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舜时伯益与大禹同朝为官,因善狩猎与畜牧,被推为九官之一的虞官,并被舜赐姓嬴,嬴地为其封土。大禹继承舜的王位后,伯益又辅佐大禹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
伯益政治上也颇有建树,他主张: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制度、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任用贤才,清除奸邪;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由此可见,伯益品性正直、忠诚、务实、睿智,被誉为“井圣”,其传世名言有“谦受益,满招损”等。
2011年9月8日,光明日报刊登秦学专家李学勤的文章:《“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的重要发现》。他的《清华简·系年》证实,嬴秦源自东方商奄(曲阜、泰山包括莱芜一带)。
9月18日,“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专家学者云集莱芜研讨会得出结论:莱芜为“伯益封地嬴秦祖里”。
2013年3月,国务院核定公布莱芜“嬴城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1月,“中国·济南第三届嬴秦文化暨中华嬴秦文化园规划研讨会”召开。莱芜嬴秦文化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中华嬴秦文化园的建设会进一步推进嬴秦文化在当下的“复活”。
秦始皇先祖在莱芜,这一史实,为济南文化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作者三口之家,右为展恩华先生)
作者简介:展恩华,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散文集《精神家园的守望》、《草庐漫话》、《生命的圣宴》;诗集《平阴吟赞》;长篇报告文学《大地为鉴》《羌山见证》《铸梦》;报告文学集《叩问大地》;长篇小说《梅庄旧事》等多部著作。长篇小说《梅庄旧事》荣获济南市第八届“文艺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第九届“文艺精品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大地为鉴》(合著)山东省第九届“文艺精品工程”奖。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