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上厕所,便中夹杂食物!这张治慢性肠炎的方子教给你,健脾止泻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华脾胃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我在后台看到有朋友向我咨询,说总上厕所、便溏,里面有不消化的食物,该怎么办。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健脾益气。所以我回复:如果证属脾虚气弱、运化失常,可以考虑某某散。

   什么是“某某散”?那是中成药的名字,我为了避免广告嫌疑,这里就只能用“某某”代替。

   但是,关上电脑以后,我却由此陷入沉思。

   是啊,当代人,消化不好的太多了。就这个“爱上厕所,吃完就拉,大便不成型,夹杂不消化食物”的一组现象,我看到读者向我反映,不止一回两回了。

  

   我觉得,我应该给这类读者,再仔细地说点什么。

   于是,我把这张方子拿出来,和你一同分享。你看一下吧:

   党参12克,枳壳12克,茯苓20克,薏苡仁20克,焦山楂20克,炒白术15克,肉豆蔻20克,陈皮20克,葛根20克,木香6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这个配伍,还有一点加减法。比如说大便稀薄日久,可以酌情加诃子。腹胀明显,加砂仁。黎明前腹泻明显,加吴茱萸、五味子等。

   这个配伍,最初载于1996年的《陕西中医》杂志。这些年,我借工作的便利,对近三四十年的国内中医临床验方进行归纳、总结、研究,所以就有幸学习到了这个配伍。我感觉,它还是挺有实用价值的。

   围绕这个方子,还有一个医案。

   当时,患者是一个女性,年38岁。主要表现就是,经常拉肚子,动不动就腹泻,有的时候呈水样便,有的时候夹杂不消化的食物。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拉肚子,她也不知道,明明没吃哪些坏东西,她依然要拉。

   她到医院检查过,说是有慢性肠炎,但经过反复补液抗感染治疗,无效。

   最后,患者决定用中医药治疗。刻诊,见脉细、苔薄白、舌淡、面色萎黄,整个人神疲乏力、胃口全失,腹部隐痛。

   见此情景,果断用上方,加山药20克,诃子10克,用于增进止泻之能。

  

   结果,就按照这个配伍,稍作加减,前后调治一共一个多月,患者拉肚子的毛病几乎消失了,大便成形,每日一便。

   这里头是什么道理呢?我跟你简单说说。

   您记住了,这类患者,就是脾虚气弱、运化失常。这类患者很多很多。尤其是一些个子高、身材瘦的女性,在生了孩子以后,一不留神,就容易出现类似状态。我亲眼见过好多。

   咱们以上文患者为例。她脉细无力,为脾虚气弱,气血不充脉道所致。她面色萎黄,舌质淡,乃是气血虚弱,不能上濡头面所致。脾主四肢。脾虚气弱,四肢失养,所以倦怠乏力、精神萎靡。脾胃气虚,胃纳失常,所以食欲不好。脾土虚弱,肝木来乘,所以腹部隐痛。

   更重要的是,脾主运化。这个运化,基本涵盖了大小肠对事物的传导、吸收。脾虚,运化失常,所以大小肠的工作就完不成,形成了大便不规律、便溏、夹杂不消化食物的现象。

   所以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就得健脾益气、涩肠止泻了。

   我前面所述的方子,就是这个意思。我再重复一遍:党参12克,枳壳12克,茯苓20克,薏苡仁20克,焦山楂20克,炒白术15克,肉豆蔻20克,陈皮20克,葛根20克,木香6克,甘草6克。

   这里头,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模仿四君子之意,健脾益气。薏苡仁健脾利湿。枳壳、陈皮、木香理气消胀,使得补而不滞。葛根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同时还能止泻。肉豆蔻、诃子、山药搭配,还可以收涩止泻。加入山楂,增进脾胃运纳食物之能,把胃口打开。总地来看,它有一点参苓白术散的影子,应该是它的变方。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参考吧。

   不过,必须得清楚,造成便溏的原因,可不仅仅是脾虚气弱。上面这个配伍和治疗思路,适合的是虚证。有些人用起来,是不合适的。比如说有些人,和湿热有关,有些人和寒湿有关,有些和肝郁有关,有些人甚至和阳虚有关。这就需要辨证施治了。所以说,我在文章里科普的方子,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这很重要。

   总之,总上厕所、大便无型、夹杂食物,这是一个常见的病症,用健脾益气、涩肠止泻的思路应对,是合理的方法之一。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希望能帮助您认识清楚。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