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为奸”,真有“狈”这种动物吗?
比较权威流行的现代汉语成语工具书,如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的《汉语成语大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的《中华成语大辞典》,商务出版社的《新华成语词典》等,以及规范权威的辞书工具书如《汉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对成语“狼狈为奸”的解释都是一样的:狼狈为奸,形容人相互勾结合伙干坏事。狼,前腿长,善跑;狈, 前腿短,善偷。狈把前腿跨在狼身上,可以集中两方优势,合伙干事。
真有“狈”这种动物吗?为啥“狼狈”和“狼狈为奸”词义差别这么大?现分析稽考一下,请大家斧正。
1、狈一直是一个传说中的动物
关于狈,比较流行的解释是:狈为中国传说的一种动物,由于狈的前腿特别短,所以走路时要爬在狼的身上。而与狈搭档的狼并不是现实中的狼,而是后腿特别短的犬类。狈和狼都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一旦没有相互扶助,就不能行动。一个动物走路需要趴在另一个动物身上,生活中没有,所以只能是传说。
最早将狈作为一个动物的记述的是唐代的段成式,他在《酉阳杂俎--毛篇》里说:“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后世成语“狼狈为奸”就是从这里来的。
2、“狼狈”就是“狼狈为奸”吗?
作为一个汉语词汇,“狼狈”一直都是“窘迫、难堪、尴尬的意思,古典时期是,现在也是。如《三国志--马超传》:“超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晋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有:“ 绍口吐鲜血不止,叹曰:‘吾自历战数十场,不意今日狼狈至此!’”等。
很明显,“狼狈”与“狼狈为奸”的差异很大, 清人张玉书、陈廷敬等在编《康熙字典》时,试图弥合这种差异,所以《康熙字典》将狈归为【犬部】,说“狈,狼属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离则顚,故猝遽谓之狼狈。”意思是说, 狈就是狼生下的畸形后代,一条腿或两条腿发育不全,走起路来要趴在健全的狼身上。狼一离开,就要跌倒。所以叫“狼狈”。
狼生出一个畸形的后代,能够与狼合伙干坏事,越描越黑,明显变成胡扯了,不符合生物学的一般道理。
3、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狈”这种动物
在世界文明的有史以来,所有的猫科和犬科动物中,没有哪种动物趴在别的动物身上比自己单独跑得快。物竞天择,优势进化,前肢退化的动物,肯定会在其他肢体或器官上得到强化,如袋鼠等。狈如果是一个单独的物种,肯定会被淘汰。狼如果依靠狈才能生存,也肯定会被淘汰。如果狈是与狼一个家庭,也肯定活不下来。因为大家都知道狼的生活习性,连同类都吃,别说跑不起来的狈了。
中国历史几千年,谁见过“狈”,所以是传说中的动物。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狈这种动物,何谈狼狈为奸。
4、“狈”字在文字学训诂上出了问题
“狈”字在甲骨文里就有,是个会意字,字形是犬将尾巴弯下去,即狗把尾巴夹在腿裆里的样子,意义是:示弱、装孬、背时、搞不过人,表示一种很难堪很糟糕的境状和境况。所以“狼狈”这个词的词义使用是符合本义的。
“狼狈为奸”作为一个成语,出现在宋元之后的话本小说之中,如《隋唐演义》第八十五回有:“安禄山同李林甫狼狈为奸,今林甫死后,罪状昭著,安禄山心不自安,目前必有异谋。”
狼狈合伙干坏事,是好事的儒生在编故事,应该是一种谬传,但就在谬种流传中,竟成正果。
可以肯定的是,狈趴在狼身上合伙干坏事,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