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荣醉话︱贵州省长撰文:茅台村地滨河善酿酒……珍贵文献见证茅台酒悠久历史

清乾隆十年(1745年),云贵总督张广泗奏请朝廷动工疏浚赤水河道后,茅台一跃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可以想见,茅台商业随之十分繁荣。

但是,这一时期茅台酒的生产情况,后人却不得而知。

乾隆十四年(1749年),爱必达(不是奶粉品牌,是人名)的《黔南识略》一书卷下的遵义府仁怀县条说:

茅台村地滨河,善酿酒,土人名其酒为“茅台春”。

这一记载,证实了几个历史问题:

一、茅台,在清乾隆年间即已称为“茅台+村”。其地域,大概相当于今茅台镇政府驻地及毗邻地区。据考证,元朝以后,在县以下分设寨、村、坪、部,茅台正式定名为“茅台村”。

二、茅台村地处赤水河畔,当地人善于酿酒。“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同理,茅台当地人善于酿酒,显然也不是一天就能够学会的。《黔南识略》由爱必达编修于1749年,此时距赤水河疏浚通航仅三四年时间。

这表明,在此之前更久远的时期,茅台当地人就已经熟练掌握酿酒技艺,且远近闻名了。否则,“善酿酒”三字,断不会出现在副省长兼民政厅长笔下(其时爱必达任贵州布政使)。

三、“土人”,按语意即茅台当地人。但是,当时茅台人与今日茅台人不可同日而语。今日茅台人,多数是川渝移民的后裔。当日茅台人是何种族?由何地迁来,尚不明了。爱必达也说得很清楚,“当地人称这种酒为‘茅台春’”。“春”是酒名。可见,酒以地名。

——这是迄今为此,山荣发现的、最早的、直接有关茅台酒的确凿文献记载。

爱必达是什么人呢?这么说吧,他曾任贵州省副省长、省长。史料记载,爱必达(?—1771年),纽祜禄氏,满州镶黄旗人。他的爷爷,是清初名臣钮祜禄·遏必隆。

乾隆初年,爱必达以生员身份参加考试,成为笔帖式(官名,负责文书抄写、满汉文翻译)。笔帖式类似于今天的秘书,升迁速度较快,当时被称为“八旗出身之路”。因此,爱必达随后升任吏部员外郎,即吏部的副司长。乾隆九年(1744年),爱必达署江苏布政使,实授贵州布政使。十一年(1746年)升山西巡抚,不久因案罢职。十三年(1748年)复授浙江巡抚,旋调贵州巡抚。

清代的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其官职等级,相当于现今的省长或省委书记。可能还略高,因为巡抚对省内军队有一定的管辖权。正是在贵州任上,爱必达撰写了《黔南识略》一书。

《黔南识略》一书,以府州县为经,以事为纬,记载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于各府州县下“详纪沿革、疆域、山川、形势、风俗、土田、财富、关隘、营汛、驿递”(见罗绕典跋语)。除了没有人物、艺文外,作为地方志的主要内容都具备了。因此,北京图书馆编辑的《中国地方志综录》收录了《黔南识略》。

可以说,《黔南识略》是清代贵州一本系统的省情汇编。对于研究清代贵州的政治设施、社会经济、民族关系,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书中涉及有关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等方面的资料,较为系统完善。从这个角度看,《黔南识略》关于茅台酒的记载,是十分珍贵的。

干 货 为 王 ▼ 思 想 致 胜


我们是中国白酒业的“思想搬运工”

致力于把靠谱和不靠谱的

白酒行业资讯、观点、思想都告诉你

茅台、五粮液、郎酒等营销经理每天阅读

10个白酒从业者至少7个已关注……

嘿,等你好久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