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风]蜀汉内忧外患,敌强我弱,聊聊诸葛亮北伐的良苦用心
作者:观弈书童(虞山麓)
很多人都说,诸葛亮的北伐,劳民伤财,徒劳无功,加速了蜀汉的亡国。笔者观之,孔明有他自己的道理。
先帝之托
先主刘备,三顾茅庐,屈尊相求,史所仅见。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阐述的意思,对于先主的托付,他时刻谨记在心,不敢有丝毫松懈。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孔明的理念,也许不是今人可以感同身受。刘备临终,遗言嘱托诸葛亮: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突破了君臣之礼。史所仅见的三顾茅庐,同样史所仅见的白帝托孤。这对君臣的相遇,以及惜别,都是充满了信任。
后主之忧
诸葛亮接过大任以后,虽然眼看后主一天比一天不成器,然而未敢如先主所允许的那样“君可自取”。不管后主是明君还是昏君,他都是先主的继承人,都是诸葛亮需要用一生时间来辅佐的皇帝。
眼看后主如此不成器,如果北伐之事搁置,在孔明归西之后,托付于后主,谁能放心?可能曹魏最放心,也最省心!
人才凋零
纵观整个汉末三国时期,前期人才辈出,越到后期,越是人才匮乏。各势力的人才凋零速度,与人才的整体储备相关联。
曹魏人才基础庞大,自然耗得起。“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便是蜀汉后期的人才形势。
趁着赵云和魏延等猛将尚在,如果孔明不积极北伐,后续将帅老去,士卒缺乏实战经验,何谈北伐?
敌我对比
曹魏实力,天下三分有其二,而且占据的都是北方中原的优势资源。如诸葛亮出师表所言“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孔明深刻地看到了敌我的现状和未来可能造成的巨大差距,因此不得不主动出击,以求速胜。
也许今人不能快速接受这一事实,那么我举一个例子。《帝国时代》单机游戏,蜀汉开局有十个农民,十个刀斧手;曹魏开局有三十个农民,三十个刀斧手;东吴和蜀汉的开局实力差不多。曹魏同时要防范蜀汉和东吴,然而曹魏的农民数量明显占有优势。
这盘游戏,如果没有战争消耗或者创造变数,中后期曹魏将会占有绝对优势,以泰山压顶之势扫灭蜀汉和东吴。因此,如果诸葛亮想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势必要在自己有生之年,亲自北伐。时间站在曹操一边,天命不佑季汉。与上天抗衡,岂是后主所能做到的?
结语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北伐,是形势所迫,是兴复汉室的目标所决定的。如果孔明没有北伐,蜀汉同样逃不过灭国,最终孔明还会落下污名,也就是没有把刘备的托孤放在心上,没有报答知遇之恩。
历史上的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孔明北伐没有成功,后世看到了他的一片忠心,还有绝地反击的那一股毅力。曹魏太强大,并非孔明没有竭尽全力。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