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佛造像的特点是什么? 2024-08-05 05:22:26 北周国势渐强,政治较清平,处于上升的趋势中,所以在开窟造像方面,也表现出大手笔。最典型的是麦积山千佛廊的创作。北周造像在风格上,无论主佛还是菩萨,女性的形象渐渐消褪,说明南朝之风的影响减弱,而北地的质朴、雄浑、粗犷、尚武精神,则随着国力的强盛而再次占居主导地位。 麦积山石窟 北周与西魏一样,依然以麦积山石窟为皇家佛事重地。此时期主佛的塑造有几个特点:一是出现鸿篇巨制,气势夺人;二是风貌质朴,粗犷雄浑;三是以秦地青年的形象为主。气势夺人鸿篇巨制,主要指第3号摩崖石胎泥塑千佛廊石窟。千佛廊通高7.5米宽37米,每尊佛身高85厘米。这俗称“千佛廊”的第3号窟,上下共6排造像,现存塑像290余身。栈道上的两排97身曾为宋明两代重修,栈道下的4排,计201身,是北周时期的原作。在20多米高的悬崖上,于崖面先凿成石胎大形,然后敷泥施彩而成,规模宏伟壮观,无疑是大手笔。比起北魏末期与西魏时期,的确是恢弘气度的重现。佛头都作低圆肉髻,结跏趺坐,禅定像,几百身佛虽坐姿相同,却神态各异。其风格已不再是“秀骨清像”,向丰满圆润转变,但圆中仍有清秀的余韵。千佛廊基本在摩崖表面,没有深窟保护,经过特殊处理的塑泥,经过1400多年的日晒雨淋,风化甚少,全部造像至今仍然眉目清秀,神态动人。主佛造像的风格开始基本接续西魏晚期的纯朴之风,只是西魏晚期形象中秦地妇人的神态消失,而呈现出更加浑厚纯朴的秦地男青年形象。容貌彻底地摆脱了南朝的“秀骨清像”与齐梁的“气韵生动”,而散发出西北高原泥土的气息。北周主佛身上的母性风貌渐渐地在消失,逐步变成青春年少的北方青年形象。比如,第18号龛正壁主佛,双眉细长,微启的双目,凝眸腑视,下颌微收,现出双颏,使面型越发圆润饱满。垂若悬胆的鼻尖,珠圆玉润的双唇,使主佛显得温和宽厚、平易近人。其肌肉的起伏变化和两臂衣纹的处理都表现得比较自然、轻然和简洁。尤其是左手曲腕下垂及细长柔和的拇指和食指相捏的动态,塑得十分生动优美,细腻地表现出佛恬静贻然的心境,是利用动作细节,准确表现心理的典型之作。如果说第18号窟正壁主佛的形象还隐现着某些女性痕迹的话,那么第60号龛正壁释迦牟尼佛则完全是北方青年形象。主佛原塑头部经地震崩毁,仅残存古朴简洁的西魏身躯图中所见佛的头像,是北周时代补塑。佛头作低平肉髻,面型方中求圆,有晶莹如玉之感。鼻直准高,耳大厚软。秀嘴结构清晰,鼻唇沟明显,眼睑轻合,眼角细长,凝神遐想中,显现出智慧的光芒。一改女性的温婉与母性的慈爱,变为北方青年的俊美。既有释迦超越尘世、深不可测的神秘,又有秦地青年的质朴和善良;既刻画出圣洁温和的性格,又掩不住青春的活力与稚气,确为北周时期的杰出作品。在第135号窟正壁右龛右侧坐佛的容貌与神情中,这种风格表现得加明显。坐佛的彩饰虽已全部剥落,两脚残损,但气度犹存。略微低俯的头,面颊圆润丰满,孩童般的脸型上充满稚嫩和纯静,十分动人。眉骨略高,眼角细长,目光柔和亲切,安详的神态蕴含着青春的朝气。一双稚嫩丰腴的秀手,轻轻抚在胸前,显得此佛冰清玉洁。佛衣的线条极其简朴,使主佛心境的高尚与纯净洋溢于表。这身造像在塑作手法上表现出北周造像洗练概括的特点。在北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麦积山石窟北周时期的菩萨形象也发生了鲜明的变化。北周早期与西魏晚期,朝代的划分虽然有明确的时间界限,但是艺术作品风格的演化,两种不同风格很难截然二分。比如,第47号窟正壁右侧胁侍菩萨,头戴镶嵌宝珠的莲花冠,圆形头光,颈饰璎珞宝珠,这是菩萨造像的典型装饰。祖露的胸部较为丰满,有明显的女性体型特点,雕琢得非常柔润细腻的手臂,尽显少女天资。肩上垂下的天衣搭在手臂上又往下轻贴于身体两侧,使萨的身形婀娜婷。挂在身上的那串颇有重量感的大璎珞沉甸甸地垂在小腿,裙摆上几道水波状的衣褶,使这亭亭玉立的菩萨更加妩媚动人。这些显然是南朝之风犹存的表现。然而方中带圆的脸型,略粗双眉,浑圆的双肩,又显出北方少女的健美。这尊造像应该是西魏北周之际的作品,双重风格的杂糅,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早在西魏晚期就已在麦积山出现北方少女形象的菩萨,到了北周中期,这种风格就更加明显了,而且完全洗去齐梁文艺思潮的影响,没有了宫女妩媚和艳丽。比如,第12号窟正壁左侧胁侍菩萨,就是这类形象的典型。头戴花冠菩萨,花冠四周的发髻亦有花瓣形饰纹,使菩萨若出水芙蓉般纯清。面部圆润丰满,展现菩萨的青春朝气。菩萨的身躯直立而略有扭动,启足欲走的一瞬,被作者永恒地凝固于此,留下这静中之动的生动造型。身披的宝缯和飘带自肩部下垂,胸腹间饰有极长的璎珞,裸露的手臂佩带着臂钏、手镯,双手于胸前捧着宝瓶,这些菩萨身上传统的装饰,使造像纯朴而又高贵。塑像的头部略向左低垂,目光下视,露出一种正安详恬静地倾听佛法的神态。这身菩萨的造型特点鲜明,宛如一位本地少女,表现出了憨厚淳朴而又虔诚的性格。此窟因其门径小,通风不畅,塑像受侵蚀得不严重,所以菩萨身上的敷彩依然明快艳丽,对比强烈,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仍完好如新。随着北周统治者复古与鲜卑汉政策影响力的加深,麦积山北周石窟造像风格更趋地方化,菩萨渐渐地变得粗壮起来,开始出现男性菩萨的形象。比如,第62号窟主佛左侧二胁侍菩萨。这组造像的特点,除了表现阳刚之气外,还可以明显看到古代艺术家在同一题材的造像中,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不同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比如,这两尊菩萨,同是关陇土族的形象,却一个文雅,一个刚健。左侧菩萨的璎珞、飘带呈弧线状摆动,薄裙上的阴刻线条和微扭的身姿、浑圆的面庞、宝冠等,也都呈弧线状,这种以弧线为主的表现手法,使菩萨温柔、亲切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右侧的菩萨在表现手法上则与左侧菩萨截然不同。菩萨直立平视,裙带作垂直的流线,特别是那匀称的阴刻竖线和方正的头部以及向上直插的花冠两角,恰到好处地刻画出菩萨端庄典雅、刚毅肃穆的特征。菩萨完全转化为男性形象,代表着时代的审美思潮由欣赏女性容貌与身姿的阴柔之风,转而为崇尚男性粗犷孔武的阳刚之美。南朝浮糜与奢华的弊端全然净尽,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转自“旃檀精舍”公众号 赞 (0) 相关推荐 张总 | 天然塑馆在麦积 天然塑馆在麦积 --写在<麦积山佛影>图册之前 文 / 张总(南海佛学院佛教美术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何鸿先生编撰的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旧影文献编目> 即< ... 陇东---麦积山石窟(第4、5、127、133、135窟) 麦积山石窟第4窟,散花楼,距地面经约八十米,为七间八柱,单檐庑殿式洞窟,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立柱为八棱大柱,覆莲瓣形柱础,建筑构件无不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 ... 黄欢|辛丑年甘肃石窟白描写生稿 2021年5月,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马天羽.国画系黄欢.雕塑系黄钊三位老师共同带领本硕学生到甘肃.青海等地进行了半月有余的考察,写生路线为北京-兰州(甘肃省博物馆)-林夏(炳林寺)-夏河(拉卜楞寺)-西 ... 价值非凡的麦积山石窟特级洞窟 麦积山石窟窟龛有221个,各类雕塑3938件,壁画一千余平方米.其中有一些窟龛由于窟内造像壁画特色鲜明.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突出的特点,被定为特级保护洞窟,限量参观.游客参观特窟,需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 ... 1997-9 麦积山石窟(T) 1997-9 麦积山石窟(T) 志编号 1997-9 版别 胶版 名称 麦积山石窟(T) 全套枚数 6枚 发行日期 1997年6月13日 全套面值 7.00元 全套售价 7.00元 原画作者 设计者 ... 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常州)展 此次展览 汇集了来自麦积山石窟 各个时期的造像.壁画.文书等文物60件(组) 石窟造像和壁画等临摹品59件(组) 国家一级文物达15件之多 这是 麦积山石窟艺术 在国内首次最全面的展示 麦积山,又名麦 ... 从西崖大佛到北周西魏彩塑:宝玉玲珑分享麦积山石窟艺术五篇 从西崖大佛到北周西魏彩塑宝 麦积山石窟艺术巡礼五篇 宝玉玲珑分享 第98窟"西崖大佛",由摩崖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造像组成.造像正中立佛高12.2米,原作于北魏,北周.宋.元.明.清 ... 麦积山唐以前艺术主要受南京影响(二) 麦积山艺术与敦煌艺术一样都是中国艺术的骄傲,都是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敦煌是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博物馆,麦积山是个雕塑(尤其是泥塑)博物馆.敦煌与麦积山分别在甘肃河西走廊的两端,也是东受内陆汉族文化影响,西 ... 麦积山127窟正壁主佛与菩萨 麦积山石窟127窟正壁主佛 127窟正壁龛内为石雕一佛二菩萨,这组造像不同于左右壁龛内的泥塑造像,是事先雕刻好后嵌入龛内,说明其应来源于外地. 佛结跏趺坐,旋涡纹高肉髻,长圆脸,双眉弯曲,双耳垂肩.着 ... 麦积山石窟:北周佛造像的特点是什么? 北周国势渐强,政治较清平,处于上升的趋势中,所以在开窟造像方面,也表现出大手笔.最典型的是麦积山千佛廊的创作.北周造像在风格上,无论主佛还是菩萨,女性的形象渐渐消褪,说明南朝之风的影响减弱,而北地的质 ... 【北周时期】佛造像赏析 北周取代西魏后,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统一了中国北部,北周存在24年,直至北周为隋取而代之. 周武帝宇文邕 北周时期的民间佛教信仰十分盛行.通过对遗存的造像记分析,当时以邑和邑义为 ... 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佛造像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已经百岁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著名的上野公园附近,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它所设东 ... 【鉴赏】西蜀神韵—四川省博物院佛造像艺术 西蜀神韵-四川省博物院佛造像艺术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其造像艺术也在不同历史阶段因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多方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嬗变之中.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 ... 《佛造像度量经》是唐卡绘制的根基 因循守旧正是唐卡魅力所在,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一代代的唐卡画师都是按照这样的度量经来绘制佛像,一旦失去了这样的度量,不按照这样的比例去绘制,也就失去了佛像的美感,也就是对佛的亵渎与不敬,会带来灾难. 一 ... 佛像艺术,大日如来,老山檀木佛造像 [大日如来-老山檀黑肉造像] 整体21×13×27cm 檀香16×11×25cm高(678克) 大日如来是梵语「摩诃毗卢遮那」的意译,也称为「毗卢遮那佛」.梵音名号Mahavairocana,意思为「 ... 佛造像拓片 清代考据学.金石学兴起,访碑风气盛行.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书画篆刻家黄易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访碑活动家,他常常在荒烟宿莽间孜孜搜访残碑断碣,抚古追昔,往往还作纪游写生<访碑图>,与好友共赏 ... 麦积山石窟佛造像 | 穿越千年,迷倒众生的“东方微笑”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星河斗转,银光满天 玄奘负箧,沙灰追履 在绵长的"丝绸之路"上 横亘着一个石窟走廊 一尊尊佛像石龛若浩瀚深邃的文化星空 让人不倦其中.徜徉自在 这就是麦积山石窟 ... 北魏佛造像,紫檀木清刀复刻 规格:15*15*33.5cm 1968g 北魏佛像是北魏时期的佛像造型,造像反应了北魏太和十年(486)孝文帝下令以汉服为官服,大规模推行汉化政策.吸收南北朝文化精华之后,对北魏晚期佛像样式所产生的 ...